2022年温氏股份研究报告 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温氏股份研究报告 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温氏股份研究报告 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温氏股份研究报告 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1、温氏股份:深耕养殖近四十载,重振旗鼓王者归来1.1、近四十年稳健经营,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温氏股份成立于 1983 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 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集团,于 2015 年 11 月 2 日在深交所挂牌 上市。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及肉鸡的养殖及销售,辅以肉鸭、 奶牛、肉鸽等养殖及销售业务,以食品加工及屠宰、生鲜营销、生 物制药、农牧设备、金融投资为配套业务,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公司历经近四十年发展,共经历四个阶段。 1983-1996 年为探索前进阶段,1983 年温北英联合七户八人自愿入股 创办簕竹畜牧联营公
2、司,此为温氏股份前身。1986 年开始,公司开 始发展合作养鸡户。1989 年公司创立“公司+农户”模式。 1997-2004 年为成熟扩展阶段,1997 年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养猪业。 2002 年温氏集团上市肉鸡 125 万只。2005-2014 年为高速发展阶段,2011 年实际控制人同为温氏家族的大 华农在深圳创业板挂牌交易。2012 年温氏集团成功改制成为广东温 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至今为再发展新阶段,2015 年温氏股份吸收合并大华农并在 深交所挂牌,登陆创业板。同时公司发建立首家生鲜门店。2016 年 成立养禽事业部、养猪事业部、大华农事业部。2018 年温氏食品品
3、 牌发布。2020 年以来先后成立水禽事业部、种猪事业部、猪业一 部、猪业二部和猪业三部。2021 年“温氏转债”在深交所挂牌交易。1.2、经营状况表现优异,偿债能力行业领先猪鸡养殖双主业经营,营收整体稳步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主要由肉 猪和肉鸡养殖收入构成,2022 年上半年肉猪类及肉鸡类收入占比公 司营业总收入 91.89%。公司营业总收入从 2014 年 380.4 亿元上升至 2020 年 749.39 亿元,由于 2021 年猪肉市场低迷,公司营收震荡。随 2022 年生猪市场回暖,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58.74 亿元,同比大 幅上升。整体来看,猪鸡养殖双主业助力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利
4、润随猪周期波动。公司的归母净利、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均呈现 明显的周期波动态势。2021 年受生猪行情低迷影响,猪企普遍亏 损,公司归母净利为-134.04 亿元,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均为负。随 2022 年猪价回暖,公司前三季度盈利情况大幅改善,2022 年第三季 度公司恢复盈利。对标同业,公司偿债能力领先。历史上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指 标均为行业较高水平,2022 前三季度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 为 1.45/0.74,体现公司具有较为优秀的偿债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1.3、股权结构稳定,员工认同感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温氏家族成员。截至 2022 年,公 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
5、员实际持股 14.03%,持股比例基本稳定。 由于公司上市前实行全员持股制度,公司员工持股比例较高,故公 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持股员工多为初创员工及中层及以上管理人 员,对公司认同感强,故多年来公司股权结构虽分散但稳定。上市以来,公司共成功实施两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司通过实施股权 激励计划发行限制性股票对激励对象业绩做出要求,提升中基层管 理人员及骨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生猪行业:周期仍在上行,看好景气度延续2.1、猪肉仍为国民主要消费肉类,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升猪肉消费占据国民肉类消费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猪肉产量在猪 牛羊禽肉中占比约 60%左右,猪肉仍为中国国民主要消费肉类。猪 肉在中国
6、肉类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头部猪企产能 快 速 扩 张 , 行 业 集 中 度 稳 步 提 升 。 2017 年 至 2022H1,上市猪企 TOP10 出栏量市占率从 5.39%快速提升至 16.74%,生猪养殖行业产能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2.2、供需周期性波动下的猪周期2.2.1、商品猪生产周期从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生产周期需要 10 个月左右。目前我 国普遍采用外三元生猪生产体系,其育种体系分为曾祖代祖代 父母代商品代。曾祖代主要由国外引种的纯种长白猪、大白猪、 杜洛克猪构成,通过纯种繁育产生祖代猪,之后祖代猪通过长白公 猪与大白母猪杂交产生父母代二元母猪,父母代二元母猪与杜洛
7、克 公猪杂交产生商品代外三元猪。从繁育时长来看,每代母猪出生后 需要经过 8 个月达到能繁状态,之后经过约 4 个月左右的配种-妊娠分娩产出下一代仔猪,商品代仔猪需通过 6 个月的哺乳-保育-育肥, 达到出栏状态。因此整个商品猪的生产周期来看,从能繁母猪配种 到商品猪出栏,中间需要 10 个月左右。2.2.2、猪周期运行逻辑当期猪价由当期生猪供需关系决定,并影响养殖户补栏/淘汰能繁母 猪行为进而影响后期猪价。当猪价上涨时,养殖户对市场存乐观预 期,补栏积极性提高,能繁母猪存栏随之增加,传导后表现为 10 个 月后的生猪供给随之增长,以致后期猪价下跌;在猪价下跌时,养 殖户生产经营承压,开始去产
8、能,淘汰低效能繁母猪,传导后表现 为 10 月后的生猪供给减少,猪价随之上行,由此形成猪周期。2.3、本轮周期产能去化明显,看好行业景气度延续本轮周期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程度明显。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来看, 本轮周期能繁母猪环比累计最大去化程度为 14.25%;从涌益咨询能 繁母猪存栏监测数据显示,本轮母猪产能去化程度接近 25%。从各 方数据来看,本轮周期产能去化程度明显,且从目前猪价表现来 看,存在去化远超预期的可能。看好下半年猪价高位震荡,周期景气度延续。从供给端看,本轮周 期产能去化成果逐步显现,行业缺猪为下半年主旋律。9-10 月市场 养殖端二次育肥积极性大幅提升,短期来看,二育可能导致部
9、分供 给延后,中期来看,二育不改变供给边际向下趋势。从需求端看, 下半年天气转凉,春节临近,需求端预计逐步发力。从季节性角度 来看,12 月猪肉需求量为 7 月的 1.4 倍左右(月屠宰量近似为月生 猪供给)。预计下半年随供给边际下行及需求转旺,猪价将维持高位 震荡,养殖利润持续改善。3、生猪养殖:摆脱非瘟影响,穿越周期持续向好3.1、“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升级,轻资产模式助力公司发展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传统采取紧密型“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即合作农 户自建肉鸡舍、肉猪舍并缴纳保证金,公司提供全部鸡苗、猪苗、 饲料、兽药和疫苗,在合作农户饲养过程中,公司提供饲养管理、 疫病防控和环保处理等关键环节
10、一整套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做好 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合作农户按照公司质量标准规范饲养。 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后交还给公司,公司进行对 外销售并向合作农户支付委托养殖费用。公司生猪养殖模式不断更新迭代,目前部分“公司+农户”模式已升级 为“公司+家庭农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未来进一步 向“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迭代。公司更新升级养殖模 式有利于提高合作农户的养殖规模、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 平,提升养殖效率,同时提高对合作农户的管理水平。“公司+农户”轻资产模式缓解公司资金压力,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行 业平均水平。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中,公司无
11、需投入大量资金 建设养殖场,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公司的资金负担。得益于“公司+农 户”的轻资产养殖模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处于行业领先水 平。肉猪委托养殖费用随周期波动,合作农户年均收入高于农民工。委 托养殖费随周期波动,在 2020 年行情较好时每头生猪委托养殖费达 到 280 元/头,在行情较低迷年份,委托代养费有所下降。委托养殖 为合作农户创造了可观的收入,2016 年至 2021 年公司合作养殖户户 均年收入从 11 万元提升至 14 万元,高于农民工平均年收入,因此合 作农户队伍相对稳定。3.2、跨越低谷稳健恢复,生猪出栏高速增长3.2.1、摆脱非瘟影响,生猪出栏量恢复增长自上市以来,
12、公司肉猪出栏量稳居行业前三。自 2015 年至 2018 年,由于公司产能扩展,生猪出栏量持续上升,随后受非瘟影响 2019 年公司生猪出栏量震荡。由于 2020 年非瘟疫情影响仍然较为严 峻,公司前期主动调整猪苗调运及投放生产环节的进度,减少投苗 量并加大种猪留选,主动淘汰部分受威胁母猪同时受非瘟影响能繁 母猪整体生产性能下降,且受非瘟影响肉猪育肥上市率也有所下 降,导致公司 2020 年肉猪出栏量大幅下降。随 2021 年非瘟防控措 施常态化有效运行,肉猪出栏量大幅回升,2022 年前三季度,肉猪 出栏量持续改善。公司逐步摆脱非瘟影响,出栏量恢复上行趋势。3.2.2、生猪单位销售均价行业领
13、先公司生猪销售均价随行就市,总体高于行业均价。公司肉猪销售价 受市场行情影响,在 2021 年下半年及 2022 年上半年经历了较为低 迷的阶段,但仍位于行业前列。截至 2022 三季度,公司肉猪销售价 已逐步回升,预计随第四季度猪价持续向好,公司肉猪销售价有望 进一步攀升。3.2.3、产能扩张态势稳健,产能利用率具有成长空间公司上市以来产能持续提升。商品肉猪产能自 2015 年的 1684 万头 提升至 2021 年 4600 万头,上行态势稳定。目前公司商品肉猪产能 4600 万头,肉猪育肥饲养能力达 2600 万头,2022 年计划出栏 1800 万头生猪,产能利用率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意
14、味公司出栏量成长空 间较大。顺应产能扩张步伐,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 年 以前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稳步提升。2020 年由于公司产能扩张,外 购种猪成本较高导致生产性生物资产大幅上升。随后公司优化种 猪,提升生产效率,叠加 2021 年市场低迷计提较大金额减值,2021 年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下降,并大幅度生产性生物资产外购。因此 剔除 2020 年异常因素影响,2021 年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高于 2019 年水平,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呈上行趋势,顺应公司产能扩张步 伐。3.3、降本控费成效显著,养殖成本有望持续改善公司多种途径降本控费,养殖成本逐渐改善。非瘟前,公司肉猪养 殖完
15、全成本在 12 元/kg 左右,成本控制优异,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非瘟时期,公司为支撑生猪出栏,外购高价猪苗,导致养殖完全成 本大幅上升。2021 年 5 月后,公司暂停外购高价猪苗,公司肉猪养 殖完全成本逐渐下降,至 2022 年三季度已下降至 16.6 元/kg。公司多途径降本控费,通过优化饲料成本、猪苗成本、委托养殖费 以及降低三费控制成本,具体如下: 饲料成本方面,公司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由于近三年玉 米、豆粕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公司优化饲料配方,降低玉米、豆粕 采购量,提高小麦、高粱及糙米混合物采购量。同时,公司实行以“集中采购为主,区域采购为辅”的原料采购模 式。公司设立采购中
16、心作为监督管理机构,下设区域采购中心和各 专业线采购单位,负责原料采购、协调物流运输和监控库存,有效 控制饲料成本。 猪苗成本方面,公司猪苗成本逐渐降低。由于受非瘟影响,2020 年 公司存在外购高价仔猪现象导致当期猪苗成本较非瘟前大幅提升, 随着 2021 年公司暂停外购仔猪及外购的高价猪苗完全出栏,公司猪 苗成本逐渐下降,2022 年 9 月猪苗成本已下降至 370 元/头以下,较 2021 年初 650 元/头大幅下降,已逐渐接近非瘟前水平。同时,公司通过改善各项生产指标降低猪苗成本。PSY 方面,非瘟 前公司 PSY 可达到 2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后受非瘟影响公司 PSY 有所下滑
17、,目前已在逐步改善,截至 2022 年三季度公司 PSY 恢 复至 20。上市率方面,公司上市率逐步攀升至 90%,正逐步向非瘟 前 94%-95%水平靠拢。窝均健仔数方面,目前公司 2022 年窝均健仔 数已提升至 10.8 头左右,公司各生产指标持续向好。公司生产效率 逐步改善,猪苗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委托养殖费方面,公司委托养殖费随肉猪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在行 情低迷时适当降低委托养殖费,在 2021 年行情低迷时代养费曾下降 至 190 元/头,2020 年行情景气时达到 280-290 元/头,行情低迷时降 低代养费可降低成本,稳定公司现金流,规避市场风险。 三费方面,公司加强费用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温氏股份研究报告 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2022 年温氏 股份 研究 报告 畜牧 养殖 产业链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