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电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电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电声行业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 1、行业基本情况 电声产品利用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或压电效应等来完成电子信号和声音信号的转换,主要产品类别包括耳机、音响、麦克风等。耳机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电声产品,是一对转换单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声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声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 耳机最初主要是配合电话或无线电使用,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
2、行,现在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耳机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之后被广泛用于情报部门和军事用途,战争结束后耳机开始大面积进入消费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视听娱乐产业和消费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耳机、音箱作为随身听、电视、家庭音响、个人电脑的配套使用设备。近年来,消费电子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在智能设备普及、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中,也纷纷进入电声产业当中,推动电声产业在技术、规模、应用领域上持续发展。耳机作为商品大面积进入中国是上世纪90年初,当时耳机仅能满足最基本的“出声”需求。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技术转移,我国电声元器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掌握
3、了电声元件到终端电声产品的多项生产技术,开始逐步从速度数量型的OEM阶段向质量效益型的ODM阶段转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声工业体系和相关产业链。基于劳动力、资源和区域的优势,我国电声行业具备明显的制造优势,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凭借硬件制造能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珠三角地区正成为世界的“耳机制造中心”。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虚拟现实设备等数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发展和电声产业的大规模国际转移,代表电声高端水平的微型电声元器件和消费类电声产品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4、随着视听娱乐产业和消费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耳机、音箱等电声设备作为随身听、电视、家庭音响、个人电脑、手机的配套使用设备,迅速进入到千家万户当中。近年来,消费电子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在智能设备普及、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中,纷纷进入电声产业,推动电声产业在技术、规模、应用领域上持续快速发展。 新一代消费电子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带动配套耳机需求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一代消费电子设备出货量持续维持在高位,并且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苹果、三星、华为等大型消费电子厂商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旗舰产品,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对配套耳机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电声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
5、供应商共销售了14.71亿部智能手机。苹果、三星、华为等智能手机品牌商已成为耳机产品的重要需求方。 视听娱乐产业繁荣,刺激耳机需求量上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VR设备的兴起,视听娱乐产业也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流媒体时代,消费者移动化、即时化的视听娱乐需求不断增长,耳机的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不断提升,同时消费者对电声产品的外观、性能、质量、便携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耳机品牌商和生产商不断进行产品的升级迭代,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也刺激了耳机需求量的上升。 (2)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电声技术包括声转电技术、电转声技术、扩声技术以及相关的测试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环
6、境控制、医用等领域。根据产品用途的不同,电声行业分为电声元器件和终端电声产品两大类。电声行业产品分类如下: 终端电声产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无线耳机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成为未来耳机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 随着蓝牙、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传输速率、功耗、稳定性等方面逐渐满足了电声产品的需求,使用无线传输技术的无线耳机渐趋成熟。在集成电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线耳机采用的智能芯片的性能和功能都在逐步提升,在实现无线传输立体声信号,提高连接效率和稳定性,提升音质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无线耳机的续航能力。由于无线耳机天然的便携性优势,使其在移动娱乐、移动办公、运动健身等多
7、个应用场景下逐渐普及,使得消费者对无线耳机的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智能手机轻薄化趋势明显,高端智能手机纷纷取消3.5mm有线耳机接口,也进一步刺激了无线耳机的市场需求。2017年有线耳机产量约为33.62亿条,同比增长6.67%,同期无线耳机产量约为2.72亿条,同比增长52.19%。2017年无线耳机产值约363.98亿元,同比增长73.58%,无线耳机产值占耳机产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16年的约35%快速提升到2017年的约50%,未来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增长。 数字信号接口逐渐取代模拟信号接口,有线耳机逐步走向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音频流的媒体化、数字化趋势推动着耳机音频输入技术的变革,耳机信
8、号传输技术正由模拟信号传输向数字信号传输跨越。传统耳机普遍采用3.5毫米圆形模拟信号接口,只有传输音频功能。数字耳机使用标准数字接口直接连接,比如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智能数码产品向耳机发送数字音频信号并可直接为耳机充电,耳机内置解码器直接解码高码率的音频信号,从而减少以往智能终端在机身内进行音频解码时造成的干扰导致的音质损失,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声音表现。随着各类智能终端音频接口从模拟接口向数字接口的转变,有线耳机将逐步走向数字化。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声产品,加速改变电声产业 机器智能和云端大数据的兴起为语音识别、姿势识别、图像识别等新兴交互方式提供了技术基础。继智能手机
9、、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后,耳机在数字化后,正在进入智能时代。智能耳机是在可穿戴硬件上提出的科技化概念,即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耳机设备进行改造,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主要体现在简化用户操作,让硬件具备个性化、人性化的特点。目前,语音识别、声纹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均已被成功应用在智能电声产品当中。通过内置芯片和一系列感应器,耳机的智能化大致可分为:声学智能、语音智能、运动智能、商务智能四大类。声学智能,是指通过蓝牙协议与多种传感器的结合实现智能连接、智能降噪、智能声音模式调整的耳机智能化;语音智能,采用麦克风阵列和降噪消噪技术首先保证清晰拾音,采用语音分析系
10、统实现人机交互的智能优化;运动智能,通过加入传感器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在运动场景下的健康监测和语音指导;商务智能,实现精准翻译,解决跨语种的交流问题。 随着机器学习等技术被进一步应用在智能电声领域,其大规模地利用数据来生成可以理解语音和自然语言的模型,未来智能电声产品将进一步提升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的准确程度,配合5G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智能电声产品可能成为众多娱乐和服务内容的入口,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产业链。智能电声产品产业链示意图 耳机结构日趋复杂,复杂程度、制造难度和附加值明显提升 有线耳机以发声单元为核心,围绕发声单元设计了海绵体、腔体、外壳、滤嘴等结构,其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耳机进入无线时代后,耳机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需要继续满足和优化有线耳机的相关技术指标外,还要集成电池和大量电子元器件。一个典型的蓝牙耳机内部除了与有线耳机共通的发生单元外,还要集成电池、控制/传输芯片、天线、麦克风等部件,智能蓝牙耳机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类传感器、存储器、降噪组件等部件;同时,为保证佩戴舒适性,耳机的形状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体积、重量需要严格控制,这使得耳机的复杂程度、制造难度大幅提升。 现代耳机特别是高端蓝牙耳机已成为高度集成的电子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2017年无线耳机平均售价超过有线耳机的十倍。要使生产的耳机达到更佳的性能指标,生产厂家必须在耳机声学设计、腔体
12、结构设计、精密模具开发、射频测试分析及优化等方面具备相当的实力,并需要经过长期的生产工艺经验积累,以及生产自动化改进来实现品质稳定、高效率、低成本的批量生产。 3、行业竞争格局 (1)国际竞争格局 目前,主要的耳机品牌厂商多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美国有高斯(KOSS)、歌德(GRADO)、SHURE(舒尔)、ALESSANDRO(爱丽丝)和ETYMOTIC(音特美)五大品牌;日本有铁三角(AUDIO-TECHNICA)、STAX和索尼三大品牌;德国有拜亚动力(BEYERDYNAMIC)、森海塞尔(SENNHEISER)、MBQUART(德国歌德)等品牌;其他欧洲品牌有奥地利AKG、丹麦的Jabra
13、、荷兰的PHILIPS、瑞士的ERGO等。全球主要耳机厂商及其定位情况如下图所示:全球主要耳机厂商及其定位示意图 (2)国内竞争格局 近年来,国内电声企业顺应国际电声市场的发展趋势,自主设计能力、研发实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方面,国内电声企业通过在电声元器件开发和应用、电声信号处理、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系统、产品测试等方面的大量投入,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产品设计方面,国内电声企业通过深入研究消费市场、追踪客户需求、吸收国际国内先进设计人才,逐步具备了快速响应客户乃至预先判断市场趋势的设计能力。目前,国内领先电声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国际知名的电声品牌商正在逐步缩小,部分企业已依托自有
14、品牌直接与国际品牌开展竞争,抢占市场。自创耳机品牌商、智能终端厂商、耳机生产商是推动中国本土耳机品牌崛起的三支重要力量。目前各大国外耳机品牌除了旗舰级产品自行掌握核心工艺外,其余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中国设计和制造。OEM/ODM代工厂可以凭借制造工艺上的优势,加强技术端投入,进而开发自主品牌。随着智能手机与数字音乐的发展触到创新“天花板”,无论从软件角度、硬件角度,还是盈利角度,能交叉销售的耳机产品都成为各大厂商发展的主要延伸方向,苹果、华为、小米、魅族等知名智能终端厂商纷纷推出了自有品牌的耳机产品。具体来说,国内电声产品市场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行业总体规模较大,生产企业众多 伴随着电子信息
15、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声产品制造基地,掌握了电声器件从配件到成品的全部生产技术,形成了电声元器件和电声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我国研发、生产的微型电声器件、MEMS麦克风、消费类电声产品、汽车扬声器、大功率扬声器、专业级电声器件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我国电声器件总产量84.79亿只,实现销售收入1,166.01亿元,出口额139.71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声器件总产量将达110亿只,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创汇总额248亿美元。 电声产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进入,由于中低端电声产品的制造所需投资较少、进入门槛较低,电声产品制
16、造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在电声行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至少有数百家专业从事各类电声产品生产制造的厂商,这些厂商有一定的生产和业务经验,能够满足中低端市场的小规模客户需求,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而大中型电声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规模优势,进入到了知名电声品牌和智能终端厂商供应链,摆脱了同质化的中低端产品竞争,形成了领先的竞争地位。 行业产业集群明显 我国电声行业集中分布在沿海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产业集群逐步显现。目前国内的电声产品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山东和长三角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格局。 上下游产业链分工协作明确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声行业
17、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竞争格局。中小企业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主要从事磁体、振膜、音圈、微型麦克风、扬声器、送话器、受话器等的生产,向中下游企业提供基础电声元器件。电声行业大中型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向产业链下游“纵向发展”,提升自身的配套研发、生产能力,从事耳机、话筒、数字视听、组合音响等电声组件和终端电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相关下游行业带动电声行业持续发展 电声产品一般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消费电子产品配套使用,因此这些相关行业具有很大的内在联动性。近年来,大众消费市场的繁荣推动了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电子产品特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电声 行业 市场竞争 格局 市场需求 情况 未来 发展趋势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