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玻纤行业供需现状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玻纤行业供需现状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玻纤行业供需现状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玻纤行业供需现状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我们认为随着下游应用范围的逐步拓宽及高端化带来的技术壁垒迅速提升,下游客户对于玻纤性能的要求日渐提升,行业逐渐进入差异化时代。供给端而言,尽管2018及2019年新增产能较多,但由于2008至2010年投产产能较多,因此我们预计仍2019年同样也是冷修高峰,供给总体恶化幅度有限。而就需求端而言,主要下游均大多有复苏迹象,因此我们预计2019年玻纤行业供需格局将总体稳定,存低端结构性过剩。在差异化程度加深,供需格局总体稳定的背景下,高端产品占比高的龙头企业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获得量价齐增,而与之相反,小企业有望在下一轮周期中逐渐出清。全国平均玻纤出厂价及玻
2、纤发展周期 金融危机后,国际企业产能扩张大幅放缓,而我国也于2012年颁布新的玻纤行业准入条件,大幅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全球产能格局与需求增速基本趋于稳定。与此同时,下游行业的发展则对玻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随着交通、航空、能源、防腐领域对玻纤的应用要求逐步提高,传统单一的增强材料(如纱、布、毡)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复合材料的要求;同时,复合材料除满足更高的力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一些特殊功能性要求,这也对玻纤原料,特别是玻纤表面改性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热塑材料由于易加工、可回收以及增强后良好的力学和机械特性,在诸多领域(如汽车轻量化)中渗透率逐步提高。2014至2017年,我国热
3、固性复合材料产量从272万吨下降至235万吨,而相反热塑性材料产量则从162万吨上升至20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9%左右。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更多需要PPS,PAEK,PEEK等增强高性能型玻纤纱以及性能更加良好的浸润剂,热塑材料渗透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对玻纤纱性能的要求。 我们认为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以及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下游行业对玻纤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技术领先的企业能够开发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量价齐升的增长,充分享受结构性升级的红利。与之相反,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则可能被玻纤需求的结构性升级所淘汰,龙头企业与小企业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供给端:产能释放高峰预
4、计叠加冷修高峰,总体恶化幅度有限 我们认为2018-2019年是新一轮行业投产高峰,合计预计将增加1135万吨/年非电子纱产能(包括冷修扩产产能在内)及14万吨/年电子纱产能。但由于2008-2010年是我国玻纤行业上一轮投产高峰而玻纤产线的冷修周期通常为8-10年,因此我们预计2018-2020年仍有较多产线会投入冷修,供给端总体恶化幅度有限。由于2017年下半年以来玻纤价格的上升,主要企业加快了新建产能投产及冷修扩产的步伐。根据我们统计,2018年非电子纱预计增加产能825万吨/年,增加产量373万吨,2019年预计增加非电子纱产能31万吨,增加产量155万吨。2018年国内预计投产非电子
5、纱玻纤产能2019年国内预计投产非电子纱产能 2018-2019年预计投产电子纱产能 尽管新增产能较多,但根据我们统计,2010年我国新增非电子玻纤纱产能63万吨,是仅次于2008年的投产高峰。由于玻纤池窑冷修周期为8-10年,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冷修高峰仍将持续,因此我们认为行业供给总体恶化幅度有限,结构过剩反映在低端产品层面。 其次,我们认为随着玻纤需求结构性升级,部分小规模粗纱生产线可能由于无法生产高端产品及成本压力而逐步被市场淘汰。根据我们参考2012年新准入条件进行的统计,截止目前5万吨/年以下粗纱及纯中碱纱产能合计约546万吨/年,占我国池窑非电子纱玻纤产能136%。如扣除长停线该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行业 供需 现状 市场 投资 前景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