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大学之道》课件3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5.2 《大学之道》课件3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 《大学之道》课件3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大学之道内 容 索 引课前预习研习讨论与鉴赏课后练习【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作品。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把它看作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集注,大学由此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相对于“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的,指讲穷理、正心、修身、治人。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却是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
2、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一一词多多义3.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介词结构后置 )4.记诵有关名句记诵有关名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任务
3、一】把握“三纲”“八目”的具体内容1.大学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亦称“三纲”。2.实现大学的教育目标需要完成哪八个步骤?参考答案:要完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或称“八目”。“八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相互联系,体现了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任务二】把握文章对“修齐治平”的论述逻辑1.在“明明德”的具体方法中,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古人常用“内修”“外治”来概括,试具体说明。参考答案:就“明明德”的具体方法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修”;
4、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内修”是前提,是基础,是根本,是“独善其身”;“外治”是目的,是结果,是“兼善天下”的理想。2.你是怎样理解大学中“八目”的逻辑顺序的?参考答案:大学将个人的学习、教人、政治等几个过程自然地联系起来,以道德观念的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诚意、正心)为中心,以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修身)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使得“八目”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和整体,构成了儒家的道德教育体系。从古至今,“修身”都是人们一再提倡的道德要求,那么,古今“修身”的要求是否一样?谈谈你的理解。【思路整合】【思路整合】【审美鉴赏】层层递进层层递
5、进,逻辑严密逻辑严密本文语言方面多用铺排,如文中阐述不能端正思想的原因及表现,从不同方面展开,运用排比进行铺垫与蓄势。但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还是层层递进的说理方式,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
6、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还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都剖析深刻,逻辑严密。课后小练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B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D只有做大事,才能达到至善1 1D D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
7、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2A西周时期中国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是周礼,与后世编撰的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宗旨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亲近爱抚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静:心不妄动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格:推究知:知道3AB止:到C安:本指安定、平静,这里指性情
8、安和D知:知识。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对于学习这事,我们一直提倡刻苦钻研,浅尝辄止是学不到东西的。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张老师因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预防感冒的药。近年来流行的“自由移民”一词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并非如此。我的态度是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我白花了一上午时间跟新来的男同学谈电影艺术,简直是对牛弹琴。A B C D4 4D D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目无全牛: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目无全牛:形容人
9、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牛何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以
10、物喜不以己悲D欲治其国者其“恕”乎A项,助词,的;动词,到去、往。B项,均为介词,在。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B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B知止而后有定知:知道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D安而后能虑虑:忧虑D项,“虑”,意思是“思虑周详”。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B在明明德C朝闻道 D先诚其意A项,“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B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C项,“朝闻道”中“朝”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早上;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
11、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D8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指周天子的辖区。天下分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广州。B.天子,是古代臣民对帝王的尊敬称谓,古代人认为君权受命于天。后亦用来指有资格继承君位的人。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D.庶人,指平民百姓。古代表示平民的称呼有百姓、民、匹夫、布衣、黎民、氓隶、白丁、黔首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天下分九州广州”错,应该将“广州”改为“雍州”。9下列各句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