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愚公移山列子1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2结合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3理解文本的寓意,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判断力。学 习目 标新课导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刻舟求剑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思考: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阅读课文1找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子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试着朗读。2采用指读、男女生分开读等方式读课文。梳理内容1通过参考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1)北山愚公多少岁了?(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3)有多少人参加移山?(4)有人反对愚公移山吗?愚公是如何反驳的?(5)两座山最后被移走了吗?2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面问题。(1)北
2、山愚公多少岁了?(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年且九十。(且:将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3)有多少人参加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遂:于是。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4)有人反对愚公移山吗?愚公是如何反驳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甚矣,汝之不
3、惠: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以:凭借。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4)有人反对愚公移山吗?愚公是如何反驳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虽:即使。穷匮:穷尽。苦:愁苦。这里指担心。)(5)两座山最后被移走了吗?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已:停止。感:感动。此处指“被感动”。厝:放置、安放。)3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要求:先在小组内讲述。每个小组推荐优秀者在全
4、班交流。明辨“愚智”1“愚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愚蠢的老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他的“愚”呢?年迈山高路遥援寡器陋2与“愚公”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智叟的“智”呢?他能认清“自身的年迈和山高”。3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智叟这种态度?嘲笑。“笑”神态描写直接表现态度。“甚矣,汝之不惠”一句说明智叟开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问增强嘲笑的语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嘲笑的态度。4智叟为什么会嘲笑愚公?因为愚公自不量力。认清自我着眼眼前结论一:愚公“愚”在自不量力,智叟“智”在着眼眼前,认清现实。这个结论正确吗5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内容,勾画出
5、体现愚公形象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分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不畏困难敢于实践(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无陇断焉。发展的眼光坚持不懈这样的愚公还愚蠢吗智说文解字:“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矢,即箭。口即口。“知”本意为“说得准、一语中的”。日即太阳。“智”本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智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6结合“智”的含义,你还觉得愚公愚蠢吗?7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内容,仿照例句写下你认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例句愚公是一位智者,因为他召集家人共同谋划,既发现移山的困难,又敢于面对困难。8与智叟“着眼自我,认清现实”的智相比,愚公的智则是_。放眼未来,敢于实践结论二:与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的“智”只能是_。小聪明小聪明产生于头脑,大智慧来源于心灵;小聪明体现于表面,大智慧深藏于内心;小聪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则淡泊宁静;小聪明多有才无德,大智慧则德才兼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