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黄鹤楼》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第13课《黄鹤楼》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黄鹤楼》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五首:黄鹤楼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唐诗五首:黄鹤楼,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黄鹤楼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唐诗五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2、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五言和七言的律诗,他们对诗歌格律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通过读诗基本能够准确断句,但是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朗读中引导、训练。读懂本诗的字面意思不难,读出诗人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无奈、失落、惆怅的心境则需要借助典故和所描绘景物的深层含义细心揣摩。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鉴赏古诗词的经验。但受制于生活阅历不足等因素,极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需要技巧指引方能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内心情感与艺术之美。三、说教学目标1、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
3、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四、说教学重难点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诗中的具体画面,体会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采用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积淀;诗歌像蔚蓝的大海,她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朗读诗
4、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唐诗五首中崔颢的黄鹤楼。(揭示课题)1、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2、创作背景:黄鹤楼: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本诗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正值仕
5、途失意、漂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3、黄鹤楼: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2.朗读诗歌(1)自读
6、课文,掌握节奏,读准字音。出示:崔颢(ho)千载(zi)萋萋(q)(2)读出节奏。(点生读,师指导)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听诗歌范读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学生借助注释,默读并弄懂诗歌大意)4.理解诗意(1)重点词语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 5.译文:明确: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