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即事感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暑旱苦热 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一“屠”字,把风当作刀,希望清风“杀掉”暑热,却不能成功,表达了诗人对暑热的强烈憎恶。B落日本该下山,诗人却写它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表现了盼望太阳赶快坠落、凉爽快些到来的心理。C颔联由描写转入议论,写人们担心江海枯竭,连上天也害怕银河干枯,直接表达对民生的忧虑。D颈联宕开一层,诗人因暑热而思冰雪,由热思寒,从而触发了对清凉世界昆仑山和蓬莱岛的联
2、想。2本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思想,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喜王巩承事北归苏辙同罪南迁惊最远,乘流北下喜先归。谓言一笑秋风后,却顾千山驿路非。岭外云烟随梦远,江边鱼蟹为人肥。还家嫁女都无事,卧读诗书尽掩扉。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被贬最远的王巩十分同情,得知他能先返回故乡,感到欣慰。B面对贬谪,王巩以为能一笑化解,回顾驿路迢远,又不免耿耿于怀。C作者希望王巩返乡途中能忘却路途烦恼,享受云烟美景与鱼蟹美食。D本诗叙事抒情自然流畅,展现出了苏辙珍惜友人、胸襟豁达的形象。4有人评价此诗歌尾联蕴意丰富,请你简要分析。阅读下
3、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唐】李贺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题落星寺(其三)【宋】黄庭坚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注】溘(k):依傍;蒙:指女萝;菉(l):草名,叶近似竹。开士:和尚。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首联写诗人整个傍晚绕山而行,感受到浓浓的秋意,颔联写出了阪际生云、朴间凝露的景色。B题落星寺颔联是警句,“小雨藏山”的“藏”字将雨和山都写活了,那远接
4、天涯的长江上时有星星点点的风帆慢慢驶近,但终因相距太远,像是永远也驶不到跟前。C这两首诗的题目详略有别,“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时间、地点、行为俱全,俨然一句精洁的日记文字;“题落星寺”则较为简短,留下了更多待填补的空白。D两首诗歌都善用比喻,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中将莎草比作“短镞”以表现时令变化;题落星寺将开着窗户的僧房比作“蜂房”,以表现寺院之大、僧房之密。6这两首诗歌都流露出了“孤独”之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试作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5、是()A诗歌首两句叙事,点明围猎时间,写出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场面准备的充分。B第三、四句“红”“白”色彩对比鲜明,“开”“骤”则表现出射猎队伍的气势。C第五到八句集中刻画射手的形象,在前四句“面”的描写之后进行“点”的描写。D此诗在取材方面,只选取射手中的一个人物来生动刻画,取材精确,描写线条明快。8本诗是如何刻画“射手”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
6、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期的作品。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从居住环境写起,“茅檐”“蓬窗”表明寓所的简陋,暗示客居的萧条。B“常”点出鹃啼的频繁,啼声分外清晰与刺耳衬托出莺燕间的无声、月夜的静寂。C词人“孤梦”被“惊残”,“催成清泪”,可见鹃啼成了心理重负,深感无可奈何。D本词借物寓情,以环境的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啼声引发人生的感慨,结构谨密。10词中说鹃啼“不堪听”,白居易琵琶行中则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鹏啼血猿哀鸣”,同是鹃啼引发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为高菊墅赋【南宋
7、】张炎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注】高菊墅,南宋初诗人,布衣终身。张炎,宋末元初诗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谋官,失意南归。东山,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来重步仕途。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将人名隐于句中,“寒花”“老圃”即“菊”和“墅”,耐人寻味。B“清事”“闲人”“荷衣”既点明高菊墅的身份,也表明了自己的处境。C“沅湘旧愁”指对高菊墅的思念之
8、愁,即使有黄金刻铸,也难慰相思。D菊生秋日,故言“不许春知”,此句也暗指醉中幽怀,不愿世人知晓。12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刘克庄纸帐素屏遮。全似僧家。无端霜月闯窗纱。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注】刘克庄(11871269),南宋豪放派词人,他关心国家命运而在政治上屡受打击。倚阁:搁置,暂停。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开篇选择纸帐、素屏等典型意象,写出了自己住处如同僧舍般的简朴。B“无端霜月闯窗纱”使用比拟手法,霜月闯进窗内,引发了
9、词人内心的波澜。C上阕结尾“几叠寒笳”从触觉和听觉写出了词人的独特感受,意蕴丰富,令人回味。D本词语言富有特色,多处使用口语,如“僧家”“衰似”“些”等,风格亲切自然。14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石州慢贺铸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注】能改斋漫录记,贺铸眷恋一女,久别后,女寄诗曰:“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
10、一寸心。”贺铸遂作此词。龙沙:塞外沙漠之地。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篇写关外的初春景色,“薄雨”“斜照”表现出初春的暖意融融,一个“收”字,精当巧妙地描绘出日暮天晴之景。B上片“长亭”两句写长亭边柳色微黄,诗人就先折柳一枝送给远行之人,此处与“客舍青青柳色新”所传达的意蕴相似,都体现了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C下片开始四句,紧承上阕,结尾回顾临别情事,记忆犹新,“别”前着一“轻”字,写出了词人对当初分别的不在意,也蕴含着如今的追悔莫及。D下阕词人以“共有几许新愁”设问,却问而不答,转写芭蕉、丁香等眼前景物,寓情于景,意蕴悠长。16请赏析“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
11、销尽龙沙雪”三句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陈州上晏相公范仲淹曩由清举玉宸知,今觉光荣冠一时。曾入黄扉陪国论,重求绛帐就师资。谈文讲道浑无倦,养浩存真绝不衰。独愧铸颜恩未报,捧觞为寿献声诗。注:晏相公: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官拜宰相。铸颜: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人可体与?曰:孔子铸颜渊矣。”后泛指培养人才。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与晏相公的提携是分不开的。对晏相公深怀感激。B本诗是一首贺寿诗,诗中写到诗人与晏相公共同讨国家大事,深受启发。C颈联中“浑无倦”“绝不衰”,既是诗人品格休现。也看出是相公的影响。D统观全诗感情充
12、沛直白,毫无掩饰造作之语,尾联点明诗人作此诗的缘由。18钟嵘在诗品中提倡“滋味说”,在他看来,诗歌的作用在于表达情感,情感外现于诗就变成了“滋味”,供人玩味体验。请结合诗歌尾联赏析其“滋味”。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本诗大概是杜甫携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时所作。19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诗。20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旅夜”所见,后半部分写“旅夜”所感。B这首诗和蜀相一样“起承转合”,结构严整,法度森然。C这首诗一二句
13、写近景,工笔细描;三四句写远景,粗笔勾勒。D这首诗五六句转入议论,实际上是反话,是作者的愤激之语。21联系全诗,赏析画线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李频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注】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含香:指侍奉君王。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
14、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B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C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D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23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滞客郑獬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浑。舟人击鼓挽舟去,牛头刺地挽不行。我舟系岸已七日,疑与绿树同生根。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截断雨脚不到地,半夜霹雳空杀人。须臾云破见星斗,老农叹息如衔冤。高田已槁下田瘐,我为滞客何足言。24下列对这
15、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头刺地”形象地描写出牛用尽力气拉船的样子,令人联想到干旱的严重程度。B“疑与绿树同生根”,不仅写出天旱无法行舟,且流露出对旱情将持续很长的担忧。C“忽惊黑云涌西北”的“惊”表现作者久滞后见乌云骤聚大雨倾盆时的欣喜之情。D这首诗感事抒怀,在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中,暗含人物心理和情绪的起伏变化。25“高田已槁下田瘐,我为滞客何足言”一联可以视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乱后归山杜荀鹤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首联照应题目:不闻征鼙和“乱”字对应“乱后”,“归山谷”直接对应“归山”。B第二句中的“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在思想感情方面统领后面六句内容。C诗书整齐如故,弟侄没有被征从军,颔联表明战乱并未严重影响诗人的家。D颈联极妙:有红有白,色彩鲜明;有声有色,视听结合;有人有犬,活力充沛。27如何理解诗人所说的“此心非此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斤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
17、州刺史时所建。2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感”入题,写景洗练生动,描写角度或仰或俯,时远时近,视觉听觉巧妙结合。B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烟影重重,诗人登临送目不禁遥想历史,怀人追往,感慨万端。C领联远观秋风瑟瑟,叶落山凸,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杯酒对赏,慰此幽独。D颈联以凛别西风,清哀画角,斜照落日,肃穆青松表达了诗人年华迟幕的悲凉。29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铜
18、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3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诗题可知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还可知这是一首应和酬赠诗。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C“侵”和“透”二字含蓄表达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悲凉心境。D“铜壶漏彻东方曙”与中唐诗人王建的诗句“铜壶滴尽晓钟迟”意思相同。31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是词人在建炎三年(1
19、129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今昔而作。3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词人在端午节高咏楚辞,既有对屈原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B词人由眼前的榴花联想到昔时鲜红的舞裙,突出了昔日宴饮的热闹与词人的意气风发。C上阕末句“满帘风”衬托出客人不知亡国恨而一味高歌的快意,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愤。D“试浇桥下水”与苏轼“一尊还酹江月”句,写了相同的行为,但寄寓的情感却不相同。33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词人感情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20、。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作。鹖(h)冠:隐士之冠。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刻画了诗人的形象,也概括了诗人此时的身世遭遇,蕴含了他一生的无穷辛酸。B颔联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天上坐”“雾中看”切合诗人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C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近看舱前蝴蝶翩跹,穿空而过;远看白鸥逐流飞翔,远远离去。D本诗语言通俗浅白,风格苍茫沉郁,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上到下,由近到远,转换自然。35诗人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示爽(节选)韩愈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
21、。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牵。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座中悉亲故,谁肯舍汝眠。【注】爽:疑为韩愈侄孙韩湘的小名。韩湘,字北渚,唐穆宗长庆三年考中进士,同年冬,赴任江南西道府僚佐,韩愈作此诗送别。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宣城离京城遥远,预示韩湘这一次是远行。“三千”,只是个概数,意为路途很远。B“念汝欲别我”交代设宴的原因,“解装具盘筵”描写准备宴席的情形,言辞质朴,却别有情味。C五、六句写席间人们坐着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坐下去,天黑了,还不忍散去,突出了聚会难得。D最后两句写在座的一个个都是韩湘的亲朋故旧,人们都不肯“舍汝”而眠,突出了别意
22、之浓。37请简要赏析诗句“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朝英进斋 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润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三更雨”写做学问的辛苦,接着用“古琴”做伴来写读书之雅趣。B颔联诗人采用比喻手法,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C尾联诗人希望刘朝英要积极进取,要耗尽心血去争取科举的成功。D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显示出了诗人对后辈谆谆告诫的一番真情。39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 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