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ps
《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ps(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掌握品味揣摩语言、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讨论,理解景中蕴涵的感情,并进一步把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所流露出的内心情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
2、论法、情境设置法、讲授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有关秋的名言佳句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代刘彻秋风辞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杜牧山行3、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知人论世二、知人论世1、走进作者1、走进作者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留学日本,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1 年参与组建了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
3、篇小说集沉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 年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 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 北平的四季2、写作背景2、写作背景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的原因,郁达夫 1933 年 4 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前后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 年 7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4、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3、文体知识3、文体知识散文散文广义: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狭义: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4、题解4、题解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深切的眷恋之意秋:确定描写的内容因“故都”的修饰
5、而被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的辉煌历史文化的旧都。“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三、速读文本 结构梳理三、速读文本 结构梳理故都的秋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总起 对比 南国的秋慢、润、淡 小院秋晨图 秋槐落蕊图 记叙 秋蝉残鸣图 五幅秋景图分写 秋雨话凉图 秋日胜果图 议论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得到底总括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总 分 总四、精读文本 合作探究四、精读文本 合作探究1、本文的文眼句是哪一句?在语言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