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设计相关教程.ppt
《冷藏库设计相关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藏库设计相关教程.ppt(1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冷藏库冷藏库 第一节 隔热与防潮 第二节 冷库热负荷计算第三节 氟制冷系统第四节 氨制冷系统的设计第五节 载冷剂系统设计第六节 装配式冷库第七节 气调冷库第八节 冷库配套设施第九节 冷库的管理第七章第七章第一节 隔热与防潮冷库应有合理的结构、良好的隔热,以保证食品贮存的质量冷库隔热结构的防潮及地坪防冻,可以保证冷库长期可靠地使用库内的清洁、杀菌及通风换气,保证了食品贮存的卫生品质第七章第七章1冷库的结构1.冷库主要由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组成 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隔热、防潮作用。还能承受库外风雨的侵袭承重结构则起抗震、支承外界风力、积雪、自重、货物及装卸设备重量第七章第七章2.冷
2、库的结构区别于一般建筑结构冷库的结构区别于一般建筑结构恒荷载和活荷载都较大机械化运输和装卸的动荷载 隔热、密封,强度要求高要承受较大的温度应力隔热结构应避免产生“冷桥”地坪更应做好防冻胀处理第七章第七章地基与基础:冷库基础应有良好的抗潮湿、防冻的性能,应有足够的强度柱和梁:冷库的柱子要少,柱网跨度要大,尽量采用小截面以少占空间,提高冷库的容积利用系数墙体:外墙除隔绝风、雨侵袭,防止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等影响外,还应有较好的隔热,防潮性能;冷库内墙有隔热、不隔热两种屋盖与阁楼层:应满足防水、防火和经久坚固的要求;屋面应排水良好,满足隔热要求,造型美观楼板冷库第七章第七章2冷库的隔热、防潮1.土建冷
3、库的隔热、防潮冷库隔热、防潮结构,是指冷库外部围护结构的建筑部分和隔热、防潮层的组合冷库隔热防潮结构的基本要求隔热层有足够的厚度和连续性隔热层应有良好的防潮和隔热性能隔热层与围护结构应牢固地结合隔热防潮结构应防止虫害、鼠害,并符合消防要求Ps:隔热防潮层应有良好的连续性,即冷库外墙内壁隔热层与库顶,地面或多层冷库地板的隔热层连成一体,防止产生“冷桥”。为了防止隔热层受潮,应将防潮层做在隔热层的高温侧第七章第七章2.装配式冷库的隔热、防潮装配式冷库一般均为单层结构,其隔热材料是由专业工厂制造的预制隔热板冷库围护结构隔热、防潮性能,直接影响到冷库内温度的稳定和食品冷却、冻结贮藏质量良好的隔热和防潮
4、材料选择和合理的配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冷库内温度的波动和冷库使用时间新建冷库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与合理配置,可以降低建造投资,提高冷库的经济性Ps:预制隔热板:由单层或多层隔热材料粘贴组合或浇制(发泡)而成。地墙隔热层应选用密度较大、能承重的硬质泡沫塑料芯材第七章第七章3冷库围护结构用隔热、防潮的材料及选择1.冷库围护结构用隔热材料及选择冷库常用隔热材料传统冷库多用软木板、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近年新型冷库已较广泛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PEF)发泡体,泡沫玻璃及挤压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选择冷库隔热材料应考虑冷库建筑方案、隔热要求、隔热材料性能和来源,以及经济指标等因素 要求隔
5、热材料具热导率小、轻质价廉、抗湿抗冻、安全无毒、环保、坚固耐压、消防耐用等性能 第七章第七章2.冷库围护结构用防潮材料及选择隔绝水蒸气的渗入非常重要隔汽防潮材料要求蒸气渗透系数低,并有足够的粘结性冷库工程中常用的隔汽防潮材料,有沥青隔汽防潮材料和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隔汽防潮材料两大类第七章第七章4冷藏库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制冷设备和管道隔热的目的:减少冷量损失和回气过热,同时也为了防止设备和管路表面凝露、结霜在冷库制冷工程中,某些设备和管道的常用隔热方法:在其外表面覆盖一层隔热材料,并以适当的构造和型式构成隔热结构合理的隔热结构,可以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减少冷量损失第七章第七章1.制冷设备和管
6、道隔热层厚度的确定冷库制冷设备和管道隔热层厚度(m)可按下式计算(图78):m (71)式中:t1管路或设备内氨液或载冷剂的温度,;t2一一周围空气温度,可取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t3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一般可按露点温度加12;一隔热材料的热导率,W(mK),D1管路或设备包保温层后的外径,m;D2一管路或设备外径(m);w隔热层外表面传热系数,W(m2K),第七章第七章2.制冷设备和管道隔热设施常用的隔热结构,一般有5层:防锈层、隔热层、防潮层、防蚀层及识别层等防锈层:一般在管道隔热施工前,先清除管外的铁锈污垢,擦拭干净,然后用红丹防西锈漆涂l2层,或用冷底子油涂刷12遍隔热层:在防锈层后
7、施工,根据管道或设备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可采用多种施工方法防潮层:应在隔热层的高温侧保护层:常用的保护层材料有石棉、石膏保护层,玻璃布外刷油漆保护,覆铝箔玻璃钢或成形的金属薄板保护层等识别层:则根据使用管理的需要或有关规范要求,刷不同颜色的油漆或箭头标志第七章第七章图 7-9管道隔热的典型结构1管道外表面防锈层2防潮沥青涂层32020铁丝网4油漆层5石棉石膏保护层6隔热层41.2 mm镀锌铁丝捆扎第七章第七章第二节 制冷热负荷计算1室内、外计算参数的确定1.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冷库热负荷所用的室外气象参数应采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参数”。此外,还需注意一些选用原则:冷间围护结构传入热量计
8、算所用的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计算冷间围护结构最小总热绝缘系数时的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应采用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第七章第七章开门热量和冷间换气热量计算的室外温度,应采用夏季通风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应采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蒸发式冷凝器计算的湿球温度应采用夏季室外温度,平均每年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鲜蛋、水果、蔬菜及其包装材料的进货温度以及计算水果、蔬菜冷却时的呼吸热量的初始温度,均按当地进货旺月的月平均温度计算。若无确切的生产旺月的月平均温度时,可按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乘以季节修正系数n1采用。第七章第七章室内设计参数的确定序号冷间名称室温()相对湿度()适 用
9、 食 品 范 围1冷却间0水果、蔬菜、肉、蛋2冻结间-18 -23-23 -30水果、蔬菜、肉、禽、兔、蛋、鱼、虾、冰淇淋、果汁等3冷却物冷藏间08095冷却后的水果、蔬菜、肉、禽、兔、副产品、蛋、冰鲜鱼、冰鲜虾等4冻结物冷藏间-18 -238590 冻结的水果、蔬菜、肉、禽、兔、副产品、蛋、鱼、虾、冰淇淋、果汁等5贮冰间-4 -6-6 -10盐水制冰的冰块快速制冰的冰,如管冰、片冰等表 7-6冷间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 注:冷却物冷藏间设计温度一般取0,食品实际贮藏的温度应按照其产地、品种、成熟度和降温时间等设定温度及相对湿度,具体食品冷藏条件可参见第五单元第一节。第七章第七章2冷库容量的计算冷
10、库的冷却物冷藏间和冻结物冷藏间的容量总和,称为该冷库的总容量。冷库的容量有三种表示方法:公称体积:为冷藏间或冰库的净面积(不扣除柱、门斗和制冷设备所占的面积)乘以房间净高而得;冷库计算吨位:以代表性食品的计算密度、冷间的公称体积及其体积利用系数计算而得;冷库实际吨位:按实际堆货的情况计算而得。Ps:公称体积是较为科学的描述,与国际接轨的方法;计算吨位是国内常见的方法;实际吨位是具体贮藏的计算方法。第七章第七章1.冷库计算吨位冷却物冷藏间、冻结物冷藏间及贮冰间的容量(计算吨位)可按下式计算:(7 2)式中:G 冷库贮藏吨位,t;V 冷藏间、冰库的公称体积,m3;冷藏间、冰库的体积利用系数,见表7
11、-7;食品的计算密度,kg/m3,见表7-8;1000 一吨换算成千克的数值,kg/t。第七章第七章2.按实际堆货体积计算冷库实际吨位(7 3)式中:G 冷库实际吨位,t;V 冷藏间、贮冰间的实际堆货体积,m3;食品的计算密度,kg/m3;冷藏间、贮冰间的体积利用系数,见表7-7。第七章第七章3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1.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7 4)式中:5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W;1 围护结构热流量,W;2 货物热流量,W;3 通风换气热流量,W;4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W;5 操作热流量,W;P 货物热流量系数。冷却间、冻结间和货物不经冷却而进入冷却物冷藏间的货物热流量系数P应
12、取1.3,其他冷间取1。第七章第七章2.冷间机械负荷应分别根据不同蒸发温度按下式计算:(7 5)式中:j 机械负荷,W;n1 围护结构热流量的季节修正系数,宜取1;n2 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n3 同期换气系数,宜取0.5-1.0(“同时最大换气量与全库每日总换气量的比数”大时取大值);n4 冷间用的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5 冷间同期操作系数;R 制冷装置和管道等冷损耗补偿系数,直接冷却系统宜取1.07,间接冷却系统宜取1.12。第七章第七章3.各个冷间热负荷的计算围护结构热流量应按下式计算:(7 6)式中:1 围护结构热流量,W;Kw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Aw 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
13、,m2;a 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可按表7-10采用。w 围护结构外侧的计算温度,;n 围护结构内侧的计算温度,;第七章第七章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屋面、地面和外墙的长、宽度应自外墙外表面至外墙外表面或外墙外表面至内墙中或内墙中至内墙中计算(如图7-10中的l1、l2、l3、l4)。楼板和内墙长、宽度应自外墙内表面至外墙内表面或外墙内表面至内墙中或内墙中至内墙中计算(如图7-10中的l5、l6、l7、l8)。外墙的高度:地下室或地层,应自地坪的隔热层下表面至上层楼面计算;中间层应自该层楼面至上层楼面计算(如图7-11中的h4、h5);顶层应自该层楼面至顶部隔热层上表面计算(
14、如图7-11中的h6、h7)。内墙的高度:地下室、地层和中间层,应自该层地面、楼面至上层楼面计算;顶层应自该层楼面至顶部隔热层下表面计算(如图7-11中的h10、h11)。第七章第七章图 7-10屋面、地面、楼面、外墙和内墙长、宽度例图第七章第七章围护结构外侧的计算温度应按下列规定取值:计算外墙、屋面和顶棚时,围护结构外侧的计算温度应按本节第一部分规定采用。计算内墙和楼面时,围护结构外侧的计算温度应取其邻室的室温。当邻室为冷却间或冻结间事,应取该类冷间空库保温温度。空库保温温度,冷却间应按10,冻结间按-10计算。冷间地面隔热层下设有加热装置时,其外侧温度按12计算;如地面下部无加热装置或地面
15、隔热层下为自然通风架空层时,其外侧的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第七章第七章图 7-11外墙和内墙高度的例图第七章第七章货物热流量应按下式计算:(7 7)注:1仅鲜水果、鲜蔬菜冷藏间计算。2如冻结过程中需加水时,应把水的热流量加入式(77)内。第七章第七章冷间的每日进货质量m应按下列规定取值:冷却间或冻结间应按设计冷加工能力计算;存放果蔬的冷却物冷藏间,不应大于该间计算吨位的8%计算;存放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不应大于该间计算吨位的5%计算;有从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间每日进货质量应该按该间计算吨位的5计算;无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间每日进货质量一般宜按该库
16、每日冻结质量计算;如该进货的热流量大于该冷藏间计算吨位5汁算的进货热流量时,则可按上一条规定的进货质量计算;冻结质量大的水产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的每日进货质量可按具体情况确定。第七章第七章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质量系数Bb应按表7-11规定取值第七章第七章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入冷间时的温度应按下列规定取值:在本库进行包装的货物,其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温度的取值应按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乘以生产旺月的温度修正系数,该系数按表7-12取值;自外库调入已包装的货物,其包装材料温度应为该货物进入冷间时的温度,其运载工具温度应按本条1款“运载工具温度”计算。第七章第七章货物进入冷间时的温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7、:未经冷却的鲜肉温度应按35计算,已经冷却的鲜肉温度应按4计算;从外库调入的冻结货物温度按-8-10计算;无外库调入的冷库,进入冻结物冷藏间的货物温度按该冷库冻结间终止降温时或包冰衣后或包装后的货物温度计算;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按15计算;鲜鱼虾整理后进入冷加工间的温度,按整理鱼虾用水的水温计算;鲜蛋、水果、蔬菜的进货温度,按当地食品进入冷间生产旺月的月平均温度计算。第七章第七章通风换气热流量应按下式计算:(7 8)注:1本热量只存在于贮存有呼吸的食品的冷间2有操作人员长期停留的冷间如加工间、包装间等,应计算操作人员需要新鲜空气的热流量,其余冷间可不计算。第七章第七章电动机运转热流量应按下式计
18、算:(7 9)式中:4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W;Pd 电动机额定功率,kW;热转化系数,电动机在冷间内时应取1;电动机在冷间外时应取0.75;b 电动机运转时间系数,对空气冷却器配用的电动机取1,对冷间内其他设备配用的电动机可按实际情况取值,如按每昼夜操作8h计,则等于8/24。第七章第七章操作热流量应按下式计算:(7 10)注:冷却间、冻结间不计这项热流量第七章第七章4各类冷间热负荷的经验数据表1.小型冷间热负荷的经验数据 以下的冷藏库负荷的估算适合于公称容积在3000m3以下的小型冷藏库而言的。第七章第七章序号冷间名称冷间温度()单位制冷负荷(W/t)设备冷却负荷机械负荷一、肉、禽、水产品1
19、50 t 以下冷藏间-15 -18195160250 t 100 t 藏间1501303100 200 t 冷藏间120954200 300 t 冷藏间8270二、水果、蔬菜1100 t 以下冷藏间0 +22602302100 300 t 冷藏间230210三、鲜蛋1100 t 以下冷藏间0 +21401102100 300 t 冷藏间11590表 7-13小型冷藏库单位制冷负荷估算表 第七章第七章2.大、中型冷间热负荷的经验数据 肉类冷冻加工单位制冷负荷(表7-14)冷藏间、制冰等单位制冷负荷(表7-15)第七章第七章序号冷间温度()肉内降温情况冷冻加工时间(h)*1单位制冷负荷(W/t)入
20、冷间时出冷间时冷却设备负荷机械负荷一、冷却加工1-2+35+420300023002-7/-2*2+35+411500040003-10+35+128620050004-10+35+1031300010000二、冻结加工1-23+4-1520530045002-23+12-1512820069003-23*3+35-1520760058004-30+4-1511940075005-30-10-181667005400表 7-14肉类冷冻加工单位制冷负荷估算表第七章第七章序号冷间名称冷间温度()单位制冷负荷(W/t)冷却设备负荷机械负荷一、冷藏间1一般冷却物冷藏间0、-288702250 t 以
21、下的冻结物冷藏间-15、-18827035001000 t 冻结物冷藏间-185347410003000 t 单层库的冻结物冷藏间-18、-2041 4730 35515003500 t 多层库的冻结物冷藏间-18413035645009000 t 多层库的冻结物冷藏间-1830 352471000020000 t 多层库的冻结物冷藏间-182821二、制冰1盐水制冰方式机械负荷70002桶式快速 制冰机械负荷78003冰库机械负荷420W/t表 7-15冷藏间、制冰等单位制冷负荷估算表第七章第七章第三节 氟制冷系统的设计 制冷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制冷剂种类分:有氨制冷系统、氟制冷系统、空气
22、等为工质的制冷系统;按其用途分:有空气调节制冷系统、商业制冷系统、工业制冷系统;按制冷剂的供液方式:有直接膨胀供液、重力供液和液泵供液制冷系统等制冷系统的选定是设计制冷系统时,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第七章第七章1制冷系统管道设计的要求制冷系统设计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制冷剂管道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对该系统中的制冷设备的认识水平。制冷剂管道系统设计应当遵守如下的一些原则:必须使制冷系统的所有管道,做到工艺系统流程合理,操作、维修、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确保生产;设备与设备、管道与设备、管道与管道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位置关系;第七章第七章必须保证供给蒸发器适量的制冷剂,使对各个蒸发器
23、能均匀供液,并且能够顺利地在制冷系统内循环;管道的尺寸要合理,尽可能短而直,弯曲的曲率半径尽量大些,不允许产生有过大的压力降,以防止系统的效率和制冷能力不必要的降低;根据制冷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管段,必须设计有定的坡度和坡向;输送液体的管段,除特殊要求外,不允许设计成倒“U”字型管段。输送气体的管段,除特殊要求外,不允许设计成“U”字型管段;必须防止润滑油积集在制冷系统的其它无关部分;制冷系统开始运行后,如遇有部分停机或全部停机时,必须防止液体倒流回制冷压缩机;必须按照制冷系统所用制冷剂的特点,选用管材、阀门、仪表和密封材料等。第七章第七章2冷系统管道管材的确定1.氨制冷系统的管道一律采用无缝
24、钢管(GB8163-87)输送流体。2.氟制冷系统的管道,对于小直径管道(直径在20mm以下),一般均采用紫铜管(YB44770);对于较大直径的管道,一般均采用采用无缝钢管(GB8163-87)输送流体。3.水系统的管道,一般镀锌焊接钢管(GB3091-82),也可采用焊接钢管(GB3092-82)、螺旋电焊接钢管或铸铁管。4.载冷剂制冷系统管道,则应根据载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应该采用何种管道材料合适。第七章第七章3氟制冷系统设计在系统的设计中必须保证在开车、停车、满负荷和轻负荷时均能使系统中的润滑油返回压缩机当多台制冷压缩机并联运行时,润滑油能否良好地循环,均匀地回至每台制冷压缩机,
25、将直接关系到制冷站能否正常地运转第七章第七章1.制冷压缩机吸气管道设计制冷压缩机吸气管道设计原则为:保证压力降不超过允许的限度;上升立管中应保证必要的带油速度;防止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的吸气管道应设有大于或等于0.02的坡度,且必须使其坡向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和制冷压缩机布置在同一水平位置时,其管道连接可设计成如图7-13所示的型式。每一吸气支管道在顶部与主管道连接如图7-14所示。蒸发器布置在制冷压缩机之上时,其管道连接形式如图7-15、图7-16和图7-17所示。第七章第七章表示双吸气竖管的两种连接形式,如图7-18 蒸发器布置在制冷压缩机之下时,管道设计可分为三种情况。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冷藏库 设计 相关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