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注会教材)7-12.ppt
《审计学(注会教材)7-1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注会教材)7-12.ppt(2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审审 计计 学学河北农大商学院河北农大商学院 张存彦张存彦审计环境审计环境职业道德守则职业道德守则审计基本原理审计基本原理审计测试流程审计测试流程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审计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审计审计学篇章结构审计实务审计背景知识审计理论特殊项目的考虑特殊项目的考虑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其他相关业务其他相关业务审计学篇章结构拓展内容审计实务课课 程程 说说 明明教学教学练习练习案例案例底稿底稿考试考试闭卷闭卷教材教材注会教材注会教材开篇1.我们为什么要学好审计?2.对审计的初步认识(1)我们生活中的审计,可举例么?(2)什么样的经济关系需要审计?(3)审计是什么?我们为
2、什么要学好审计?(1)注会(社会考试)、审计师(职称考试)、内部审计师(社会考试)(2)政府:工商、银行、税务、审计系统(3)企业:会计财务审计对审计的初步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审计,可举例么?你关心过班费的使用吗?政府的财政预决算报告是否经过审计?当财产的所有权与支配权发生分离,所有者与支配者在共同的目标下还存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财产有可能被支配者损害时,产生了对其进行监督的必要,审计应运而生。审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审计师管理者所有者委托审计执行审计委托经营报告责任要求审计师:专业知识;独立于管理者;客观;公正审计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其颁布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公告中,
3、把审计概念描述为:为了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报表)和所制定的标准(会计准则)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与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审计过程),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审计报告)。第七章第七章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内容提要内容提要l第一节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l第二节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l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学习要求:1.掌握报表审计总目标;2.了解审计过程;3.掌握审计各类具体目标的含义及其审计程序的思路。第一节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财务报表
4、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1.概念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境地回最终结果(社会期望值),它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审计师能够做到的)。2.审计总目标的历史演进(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16世纪的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为适应筹集所需大量资金的需要,合伙制企业应运而生。合伙经营方式不仅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有的合伙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那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
5、是正确、合理的,以保障全体合伙人的权利,进而保证合伙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下去。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求。(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企业主希望有外部的会计师来检查他们所雇佣的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于是英国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他们受企业主委托,对企业会计账目进行逐笔检查,目的是查错防弊,检查结果也只向企业主报告。因为是否聘请独立会计师进行查帐由企业主自行决定,所以此时的独立审计尚为任意审计。1721年
6、南海公司事件后,无本质性的发展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注册会计师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发展);(2)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3)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等。(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因此,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更加广泛的渗透,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的主要依据,于是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
7、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特点:(1)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2)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3)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企业股东外,扩大到债权人。第二阶段:从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只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产生了对企业利润表进行审计的客观要求。于是,在美国1933年证券法中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向社会公众公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报告使用人也扩大到整
8、个社会公众。主要特点是:(1)审计对象: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2)总目标: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3)方法:审计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社会公众(5)审计准则:开始拟定,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渡;(6)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普遍提高。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跨国界发展,形成了一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特点(1)国际化:“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Pri
9、ce waterhouse Coopers)、安永(Ernst&Young)、毕马威(KPMG)、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2)审计方法:与此同时,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3)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广泛采用。35033201 3.2 总 结(1)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趋势:业主债权人社会公众(2)审计对象(责任范围)的演变:账簿资料资产负债表全部财务报告(3)审计总目标的演变:随着审计报告使用人范围的扩大,审计师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审计目标越来越多:差错防弊信用状况真实可靠(4)审计方法的演变:详查
10、初步抽样制度基础审计(关注内部控制制度)风险导向审计(关注企业经营环境)3.2 14103.审计总目标的表述 审计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性)(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允性)4.审计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更加信任报表)。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abso
11、lutelyguarantee)。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为恰当履行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遵守以下原则。(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遵守质量
12、控制准则;(3)遵守审计准则;(4)保持职业怀疑态度;(5)合理保证(reasonable assurance)。3.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尽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13、审审审审 计计计计 过过过过 程程程程报告报告程序程序计划计划受托受托审计的各个阶段和时间安排审计的各个阶段和时间安排接接受受业业务务委委托托计计划划审审计计工工作作实实施施风风险险评评估估程程序序实实施施控控制制测测试试程程序序实实施施实实质质性性程程序序完成完成审计审计工作工作编制编制审计审计报告报告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1.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导致的错报风险:导致的错报风险: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有效性:控制测试控制测试3.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合法公允合法公允: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审计总过程与程序的关系审计程序间的关系三种程序依次递进,后者以前者为决策依
14、据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关注经营环境关注内部关注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制度关注会关注会计信息计信息1.目标:吃掉整个西瓜;问题:怎么吃?2.第一步:先把西瓜切成两块,第二步:再把西瓜切成四块4.最后一口口地吃!3.直到切得足够小!面对企业纷繁复杂的业务,如何下手进行测试就像吃西瓜一样!会计核算的思路是同样的!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本年利润利润企业的经济业务最后用
15、一个个账户来反映企业一笔笔的经济业务风险评估程序外部因素会计政策目标战略风险业绩衡量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性质筹资与投资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人事循环生产与存货销售交易主业收入账户应收账款账户收款交易转销坏账交易查交易查列报查交易查余额查列报审每笔交易审各明细余额风险评估的途径企 业 经 营 的 外 部 因 素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风险评风险评风险评风险评估程序估程序估程序估程序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被 审 计 单 位 的 性 质会 计 政 策 的 选 择 和 运 用 控制测试的途径控制测试的途径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人力资源与工薪循
16、环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营业务收入10 000应交税费(销项税额)1 700实质性测试的审计途径实质性测试的审计途径以销售循环为例以销售循环为例应收帐款 期初余额 5 000赊销11 7007 000收现0销售退回与折让0坏帐冲销期末余额 9 700图 账户余额与相关交易的关系查交易,可查凭证查列报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银行存款7 000坏账准备查余额,可查实物、文件和第三人审计具体目标的设置审计具体目标是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审计具体账户时用的。如何设置?思路:企业的账簿资料有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就针对哪些方面设置引入认定的概念。通俗地讲,财务报表是管理者就受托经营财产对投资者进行的一系列说明
17、和声明(负法律责任),这就是认定。认定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层次、立体、全面的解读,就像看三维立体画。当你看立体画时,你要想象你在欣赏玻璃橱窗中的艺术品,要看屏幕上的立体画,就要把屏幕看成是玻璃橱窗的玻璃,你要看的是玻璃之内的影象。第二节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同样,解读报表时要想象管理者试图通过报表对投资者传递的信息。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认定分为三个方面:交易的认定、余额的认定、列报的认定交易审计目标设置举例例如:主营
18、业务收入 1 000万可被分解为以下声明:(1)主营业务收入 1 000万是真实发生的,没有掺入虚假的销售(查是否有未发生的销售)发生目标程序:从账到凭证(2)主营业务收入 1 000万是完整的,没有漏记的项目(查是否有漏记项目)完整性目标程序:从原始凭证的存根到账(3)金额1000万是准确的,没有计算错误;(查是否有计算错误)准确性目标程序:复算数字(4)会计记账日期截止正确,没有记账日期方面的错误(查是否有日期错误)截止目标程序:查凭证的入账日期(5)所有销售计入了正确的账户,没有分类错误(是否有分类错误)分类目标程序:查凭证计入的账户交易的认定与审计目标交易的认定与审计目标交易的认定交易
19、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交易的审计目标交易的审计目标1.发生: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交易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类型交易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类型名称针对的具体问题发生财务报表要素的高估完整性财务报表要素的低
20、估准确性金额计算与勾稽关系截止交易所属的会计期间分类事项涉及的会计科目余额审计目标设置举例例如:应收账款 5 000万可被分解为以下声明:(1)应收账款 5 000万是真实存在的,没有掺入虚假的项目(查是否有不存在的项目)存在目标程序:从账到实际资产(2)应收账款 5 000万属于企业所有,没有产权问题(查企业是否拥有所有权)权利与义务程序:查产权证明(3)应收账款 5 000万是完整的,没有漏记的项目(查是否有漏记项目)完整性目标程序:从实际资产到账(4)金额5 000万核算是正确的,没有计算错误;(查是否有计算错误)计价与分摊目标程序:复算数字余额的认定与审计目标余额的认定与审计目标余额的
21、认定余额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余额的审计目标余额的审计目标1.存在: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余额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
22、题余额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名称名称针对的具体问题针对的具体问题存在存在财务报表财务报表 要素的要素的高估高估完整性完整性财务报表要素的财务报表要素的低估低估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对资产的对资产的权利权利与对负债的与对负债的义务义务计价和分摊计价和分摊 金额金额计算与计算与勾稽关系勾稽关系列报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列报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列报的认定列报的认定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
23、当。列报的审计目标列报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列报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列报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名称名称针对的具体问题针对的具体问题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发生及权利和义务不应包括的是否没有包括的是否没有包括完整性完整性应当包括的是否已经包括的是否已经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分类和可理解性描述是否描述是否恰当表达是否清楚清楚
24、准确性和计价准确性和计价披露公允披露公允金额是否准确准确认定、审计目标、程序和证据的关系管理层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程序和证据程序和证据具体审计目标应用于项目审计的具体表述具体审计目标应用于项目审计的具体表述营业收入(交易)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发生)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均已记录;(完整)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准确)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截止)确定营业收入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列报)具体审计目标应用于项目审计
25、的具体表述具体审计目标应用于项目审计的具体表述应收账款(余额)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已存在(存在);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均已记录(完整性);确定记录的应收账款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权利与义务);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回收,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计价与分摊);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列报目标)。列报目标是与其他目标合在一起的练习审计目标A.所记录的采购交易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B.所有应当记录的采购交易均已记录。C.与采购交易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学 教材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