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八课【课 标】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重难点】重点:先秦德治与法治之争的时代背景 难点:认识秦至明清法治与教化中儒法变化【素养要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概念解析概念解析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国权至上”的法治。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对名教系统的
2、破坏行为称为僭越。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 二者相辅相成。一、礼崩乐坏与成文法的产生夏商西周 礼治时代东周末期 礼崩乐坏铸刑书成 成文法生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鲁昭公六年)三月(公元前536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刑)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左传昭公六年1、子产
3、铸刑书影响:1、铸刑书背后的时代印记(背景):(1)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礼制社会秩序崩坏。(2)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1)中国最早的成文法(2)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3)引起的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一、春秋战国“德治”与“法治”之争(一)“德治”与“法治”的理论支撑1、德治思想的渊源:(1)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儒家的德治思想一、春秋战国“德治”与“法治”之争(一)“德治”与“法治”的理论支撑2、法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周时期: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2)春秋时期:郑国子
4、产“铸刑书”,制定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3)法家的法治思想一、春秋战国“德治”与“法治”之争(二)儒家VS法家,仁治VS法治秦国商於县有个黑林沟村,该村是秦国变法的模范村,村长黑九因为儿子参军训练坠崖死了,无法为家里立功光耀门厅,变得意志消沉,无心耕作,在村里开了个酿酒坊,经常拉着后生饮酒大醉。村里人变得越来越懒惰,荒芜了田庄,村里由此没落。县令是个儒家士子,讲究仁政爱民,不忍看到黑林沟人忍饥挨饿,便救济他们。村民一直吃救济粮,不再耕作。商鞅知道后,依法处死了村长和县令,重申新法主张、明确奖惩,让村民重新自励,恢复了往昔斗志。整理自孙皓晖大秦帝国法家思想强调重刑治理国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
5、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相反,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结果:(法家ko儒家)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汉-明清,法律的发展演变1、秦:法家治国,推动律的编纂。2、汉:沿袭秦律,制九章律。秦汉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法律效力。(一)法家思想影响下的秦和汉法律材料一 秦法,弃灰于道者黥。秦法,弃灰于道者黥。汉书汉书“或采人桑葉,臧不盈一钱,可论?赀三旬。或采人桑葉,臧不盈一钱,可论?赀三旬。秦律秦律法律答问法律答问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的特点详备、轻罪重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