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课件 .pptx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课件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课件 .ppt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提出,要研习文化经典,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担负着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多项综合素养任务的古诗歌是高考的必考点。课程标准壹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壹贰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5.下列对这首诗
2、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二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贰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壹贰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
3、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
4、分)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叁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壹贰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
5、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执着追求。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
6、产的重要表现。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问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安其所,安守本业,自食其力。考情分析考考查查特特点点1 1选文上以唐宋诗词为主,选文上以唐宋诗词为主,20212021年全国四套卷,新高考年全国四套卷,新高考卷考查卷考查唐诗,新高考唐诗,新高考卷和全国甲卷都考查宋诗,全国乙卷则考查宋词。卷和全国甲卷都考查宋诗,全国乙卷则考查宋词。2 2客观题选项从客观题选项从“理解理解”和和“赏析赏析”两个层面命制:对诗句意思、两个层面命制:对诗句意思、情感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对艺术手法及表情感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对艺术
7、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赏析。主观题侧重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设问达效果的赏析。主观题侧重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设问更加突出探究性。更加突出探究性。3 3命题既注重文化浸润,映射时代精神,又在选材与设问上凸显命题既注重文化浸润,映射时代精神,又在选材与设问上凸显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如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如新高考新高考卷卷寄江州白司马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代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并序)中中“座中泣下谁最多座中泣下谁最多?江
8、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试题选项提到印象深刻,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比较接近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备备考考方方向向1 1重点关注唐宋诗词,不仅限于名人的作品,还要关注映重点关注唐宋诗词,不仅限于名人的作品,还要关注映射当代主流思想的诗歌。射当代主流思想的诗歌。2 2建构古代诗歌知识网络,包括常见意象、语言风格、表建构古代诗歌知识网络,包括常见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题材等。达技巧、诗歌题材等。3 3注重教考衔接,重视教材所
9、学诗歌的复习,以教材为依注重教考衔接,重视教材所学诗歌的复习,以教材为依托,提升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能力。托,提升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能力。4 4强化诗歌阅读能力训练,以强化诗歌阅读能力训练,以“读懂诗意读懂诗意”为基本点,提为基本点,提高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艺术手法的深入鉴赏能高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艺术手法的深入鉴赏能力。力。二熟知诗歌知识夯基础一、吃透文体,牢记特点打前站一、吃透文体,牢记特点打前站1结构层次结构层次2结构章法结构章法古诗古诗(尤其是绝句和律诗尤其是绝句和律诗)讲究章法,就是讲究讲究章法,就是讲究诗序的先后;注重诗意的分合,也就是注重表诗序的先后;注重诗
10、意的分合,也就是注重表达的起承转合顺序。达的起承转合顺序。古诗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古诗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借助情感。借助“起承转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能高效读的章法结构能高效读懂诗歌,体会诗歌的意蕴和魅力。懂诗歌,体会诗歌的意蕴和魅力。技法阐释起即开篇。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点题、统率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绝句首句、律诗首联为“起”。承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不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对后面的“体物
11、写志”起铺垫和蓄势作用。绝句第二句、律诗颔联为“承”。转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绝句第三句、律诗颈联为“转”。合即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在结构上,“合”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从内容上说,“合”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绝句第四句、律诗尾联为“合”。3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古古代代诗诗歌歌的的内内容容是是情情、事事、景景的的高高度度统统一一的的表表达达,表表现现出出的的基本特点是情景结合。基本特点是情景结合。(1)情景结合的两种形态情景结合的两种
12、形态景情对应一致,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景情对应一致,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景情相关、相反、相衬等,如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等。景情相关、相反、相衬等,如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等。(2)情与景的三种关系情与景的三种关系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先情后景,诗词末句先情后景,诗词末句);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有景有情先景后情,有景有情);融情于景融情于景(情含于景中情含于景中)。切实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景结合的基本特点,是体悟诗歌思想切实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景结合的基本特点,是体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感情的重要途径。二二、品品味味诗诗句句,揣揣摩摩明明晰晰“诗诗家家语语”“诗诗家家语语”是是诗诗
13、人人为为了了表表情情达达意意的的需需要要和和诗诗词词格格律律的的要要求求对对诗诗歌歌的的语语言言所所作作的的变变形形处处理理。古古诗诗词词作作品品是是如如何何对对句句子子作作变变形形处处理理的的呢呢?常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类型一特殊句法类型类型例析例析省略省略成分成分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例句:试问卷帘人,却道例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分析:省略主语。分析:省略主语。“试问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作者,前省略的主语是作者,“却道却道”前省略的前省略的主语是主语是“卷帘人卷帘人”。类型例析倒
14、装结构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例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类型例析主谓倒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正常语序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与省略成分相比,倒装结构与省略成分相比,倒装结构(或词语错位或词语错位)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在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在古代诗歌阅读中,要重视倒装古代诗歌阅读中,要重视倒装(或词语错位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古诗句常见倒装句
15、,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古诗句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或词语错位)类型:类型:类型例析宾语前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常语序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定语后置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正常语序为:我欲因之梦吴越,一月夜飞度镜湖。状语后置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正常语序为:又闻子规夜月啼,愁空山。类型例析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句: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例句:东边日出西边
16、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分析:“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在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类型二词类活用类型例析名词活用作形容词例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春”,名
17、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例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分析:“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的意思。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类型例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分析:“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绿”。春风又使江南岸的树木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例句: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
18、牧登九峰楼寄张祜)分析:“轻”,意为“把看轻”。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得很轻。类型例析名词用作状语例句: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例句: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类型三互文见义“互文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
19、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句整齐、对仗。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互文类型如下:懂其原意。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互文类型如下:对句互文例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分析:词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
20、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类型例析同句互文例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分析:诗句中的“烟”“月”、“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分析:诗句中的“主人”“客”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又一起到了船上”。三、条分缕析,据题材明诗情三、条分缕析,据题材明诗情依依据据古古代代诗诗歌歌的的题题材材和和表表达达的的感感情情,大大致致可可分分为为咏咏史史怀怀古古诗诗、咏咏物物言言志志诗诗、山山水水田田园园诗诗、送送别别怀怀人人诗诗、羁羁旅旅思思乡乡诗诗、边边塞
21、塞征征战战诗诗、即即事事(景景)抒抒怀怀诗诗、干干谒谒言言志志诗诗、吟吟咏咏画画作作诗诗等等九九大大类类别别。掌掌握握九九大大类类别别古代诗歌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诗意和情感。古代诗歌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诗意和情感。(一一)咏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笼物于诗内,抒情于无形笼物于诗内,抒情于无形对对接接教教材材咏咏柳柳(贺贺知知章章)、卜卜算算子子咏咏梅梅(陆陆游游)、石石灰吟灰吟(于谦于谦)等。等。蝉蝉唐虞世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蝉唐李商隐本以
22、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早蝉唐贾岛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内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标志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作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题目,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1题材特征题材特征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
23、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2内容情感内容情感3 3常用手法常用手法咏物言志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如下: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技法阐释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咏物诗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往往跟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
24、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4读诗技法读诗技法莎衣莎衣 宋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实战演练注 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紫绶金章:指高级的官爵。紫绶,系印纽的紫色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绿软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
25、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D D(二二)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客旅于他乡,肠断因心伤客旅于他乡,肠断因心伤对对接接教教材材登登高高(杜杜甫甫)、次次北北固固山山下下(王王湾湾)、天天净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