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说起李白,中国人就会想起天上划过的流星;但是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林语堂苏东坡传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诗词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者简介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但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他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
2、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号“东坡居士”。写作背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理解文章大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打算打算门门高兴的样子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考虑,想到于是,就于是,就共同,一起共同,一起解词睡觉睡觉解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