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提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提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提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 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5、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具有流动性。 2. 细
2、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糖被),有糖被的一侧为细胞外侧。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3.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 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 载体能量举例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
3、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第五章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1、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高温、强酸、强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5、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
4、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 直接能源物质ATP(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成(储存能量)。 2、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酶的作用) ADP + Pi+ 能量 ATP ,但此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参与反应的酶和能量不同,ATP合成时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水解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ATP 和ADP的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3.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4.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植物细
5、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 最终能源物质-太阳能 第三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 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有氧呼吸反应方程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3. 无氧呼吸方程式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且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4、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的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5.注意:a.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6、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b.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可溶解色素,层析液用来分离色素(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
7、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得不到色素带。(4)滤纸条上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鲁宾和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卡尔文: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2.光合作用的过程: 总反应式: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
8、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反应式: 水的光解: ATP形成: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五、真正(或实际或总)光合速率测得(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示方法如下:项目表示方法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CO2吸收量、O2释放量、C6H12O6积累量真正光合速率(实际或总光合速率)CO2固定量、O2产生量、C6H12O6制造量呼吸速率(遮光条件下测得)CO2释放量、O2吸收量、C
9、6H12O6消耗量六光合作用曲线汇总图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BC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C点: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图2夏季一昼夜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解读ab: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作用强度呼吸强度c、e点:光合强度=呼吸强度 ce段:光合大于呼吸ef段:光合小于呼吸 fg段:只进行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ce段。 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bf段。 消耗有机物的时
10、间段:ag段。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PSMSN。图3密闭钟罩内CO2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解读 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BD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 D、H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H段:光合大于呼吸HI段:光合小于呼吸,直至光合作用时间如果I低于A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如果I点高于A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如果I点等于A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七、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利用这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第6章 第
11、1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控制范围(核质比)大cell小。二、.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
12、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6.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 核糖体
13、,中心体(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 线粒体(提供能量)。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植物动物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末期子细胞的形成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五、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是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例:蛙的红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 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
14、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分裂结果:增加细胞的数目;分化结果:增加细胞的种类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种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3)动物细胞全能性 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
15、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个体的衰老或死亡。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某些色素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生物 二轮 复习 提纲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精华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