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之动力学部分难点专题分析(3个专题).doc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之动力学部分难点专题分析(3个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之动力学部分难点专题分析(3个专题).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之动力学部分难点专题分析(3个专题)力学部分难点分析专题一 摩擦力高考趋势展望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与大小计算,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特点看,有些题目直接考查考生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有些题目结合动力学问题考查摩擦力.根据高考对摩擦力的考查特点,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应加深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理解,熟练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明确静摩擦力大小和滑动摩擦力大小所遵循的不同规律.知识要点整合相互接触、挤压的物体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间就会产生阻碍其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其中:1.
2、物体存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表达式为F=FN;其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对地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滑动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可能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由于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所以,滑动摩擦力也可能对物体不做功.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所以,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W和不为零,并且W和等于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F跟它们相对路程s的乘积,也等于两物体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热,即Q热=W和=Fs.2.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除最大值外无确定的表达式,其大小可为零与最大值间的任意值,具体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决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对地的运动方向间无确定的关系,可能与物体对地的运动方向相同、相反、垂直或成任意角度,因此静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负功、正功或不做功,但在任何情况下,静摩擦力对相互作用的系统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故静摩擦力做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不会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精典题例解读例1如图1-1-1,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
4、擦因数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2可能是图1-1-1A.1=0 2=0B.1=0 20C.10 2=0D.10 20【解析】 选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B受推力F的作用还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水平向左,故20,对A受力分析知,水平方向不受力,1可能为0,也可能不为0.故B、D正确. 小结:本题主要考查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来判断摩擦力的有无.A物体虽然随B物体一起运动,但它们之间并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摩擦力为零.但却不能因此而得出它们之间的摩擦因数也为零的结论. 例2如图1-1-2所示,一质量为m的货物放在倾角为的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加速运动.设加速
5、度大小为a,试求两种情况下货物所受的摩擦力F. 图1-1-2【解析】 物体m向上加速运动时,由于沿斜面向下有重力的分力,所以要使物体随传送带向上加速运动,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必定沿传送带向上.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要视加速度的大小而定,当加速度为某一合适值时,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恰好提供了所需的合外力,则摩擦力为零;当加速度大于此值时,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当加速度小于此值时,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上. 向上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ma所以F=mgsin+ma,方向沿斜面向上.向下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F=ma(设F沿斜面向上)所以F=m
6、gsin-ma当gsin时,F0.与所设方向相同沿斜面向上.当a=gsin时,F=0.即货物与传送带间无摩擦力作用.当agsin时,F0.与所设方向相反沿斜面向下.小结:当物体加速运动而摩擦力方向不明确时,可先假设摩擦力向某一方向,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导出表达式,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讨论.例3如图1-1-3所示,一直角斜槽(两槽面间夹角为90,两槽面跟竖直面的夹角均为45),对水平面的倾角为,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物块恰能沿此斜槽匀速下滑.假定两槽面的材料和槽面的情况相同,求物块和槽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图1-1-3【解析】 物块沿斜槽匀速下滑,说明物块所受摩擦力与重力在斜槽方向的分力相等.滑动摩擦
7、力等于动摩擦因数与物体间正压力的乘积,要注意,此题中的正压力并不等于mgcos.正确画出受力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如图1-1-4所示,设左右槽面作用于物块的支持力分别为FN1、FN2,由于对称性,FN1=FN2,它们的合力FN垂直于槽底线,且图1-1-4FN=相应的左、右两槽面作用于物块的滑动摩擦力F1和F2相等,它们的合力F平行于槽底线,且F=2F1=2FN1根据平衡条件F=mgsin,FN=mgcos从上面两个方程得=tan将代入可得 =tan小结:求摩擦力大小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所遵循的规律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静摩
8、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2)物体在某一接触面上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该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例4如图1-1-5所示,质量M=10 kg的木楔ABC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0.02,在木楔的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 m时,其速度v=1.4 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取10 m/s2).图1-1-5【解析】 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但不一定为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不能由F=FN来计算求得,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来确定.物块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由vt2-v02=2as可求得物块
9、下滑的加速度a=0.7 m/s2gsin=5 m/s2可知物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此条件下,物块与木楔受力情况分别如图1-1-6和图1-1-7所示. 图1-1-6 图1-1-7物块沿斜面以加速度a下滑,对它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F1=mamgcos-FN1=0木楔静止,对它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并注意F1与F1,FN1与FN1等值反向,有F2+F1cos-FN1sin=0FN2-Mg-FN1cos-F1sin=0由上面各式解得地面对木楔摩擦力F2=FN1sin-F1cos=mgcossin-(mgsin-ma)cos=macos=1.00.7 N=0
10、.61 N此力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同,由C指向B.另外由以上几式联立还可求出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FN2=Mg+mgcos2+(mgsin-ma)sin=Mg+mg-masin=1110 N-1.00.7 N=109.65 N(m+M)g显然,这是由于物块和木楔系统有向下的加速度而产生了失重现象. 对此题也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木楔静止,加速度为零;物块加速度的水平分量为ax=acos.对系统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max=macos=0.61 N小结:(1)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个变量,它的大小常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摩擦力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关系来确定.(2)由此题可看出,研究对象的
11、选取对解题步骤的简繁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应用强化训练1.如图1-1-8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靠在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竖直墙面自由下滑,已知mAmB,则物体B图1-1-8A.只受一个重力B.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C.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D.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两个弹力【解析】 由于A、B与竖直墙壁间没有弹力,故它们也不受摩擦力,A、B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之间也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故A和B都只受重力作用,A选项正确.【答案】 A2.人在自行车上蹬车前进时,车的前后两轮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A.都向前B.都向后C.前轮向前,后轮向后D.前轮向后 ,后轮
12、向前【解析】 人在自行车上蹬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接触处有相对于地面向后滑动的趋势,故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这就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有向前滑动的趋势,故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作用,选项D正确.【答案】 D3.如图1-1-9所示,重6 N的木块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4 N的力F推木块,木块仍保持静止,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图1-1-9A.4 N B.3 N C.5 N D.6 N【解析】 木块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小为mgsin30=3 N,它与水平推力F的合力大小为5 N,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F跟该合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5 N,选项C正确.【
13、答案】 C4.如图1-1-10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图1-1-10A.mg B.2mg C.3mg D.4mg【解析】 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跟桌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桌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g,选项A正确.【答案】 A5.如图1-1-1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图1-1-12),正确的是图1-1
14、-11图1-1-12【解析】 当木块不受拉力时(F=0),桌面对木块没有摩擦力(F=0),当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块仍保持静止,但出现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对木块产生静摩擦力,其大小与F相等,方向相反,随着水平拉力F不断增大,木块向右运动的趋势增强,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大,直到水平拉力F足够大时,木块开始滑动,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达最大值Fm,在这个过程中,由木块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条件知,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F始终与拉力F等值反向,即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木块滑动后,桌面对它的阻碍作用是滑动摩擦力,它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在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故选项D正确.【答案】 D6
15、.如图1-1-13所示,一物体置于足够长的木板上.试分析将木板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至竖直的过程中,物体所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图1-1-13【解析】 木板水平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在木板的一端缓慢抬起的过程中,若物体相对木板静止,则它可看作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mgsin,故随着木板倾角的增大,静摩擦力F也随着增大.若木板倾角增大到一定角度,物体开始沿木板滑动,此后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mgcos,随着的增大,滑动摩擦力减小,木板竖直时,F=0.【答案】 当物体相对木板静止时,在木板的一端缓慢抬起的过程中,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从零逐渐增大;当物体相对木板滑动时,则滑动摩擦力逐渐
16、减小,木板竖直时,滑动摩擦力减小到零. 7.(2001年全国高考,12)如图1-1-14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图1-1-14【解析】 物块ABC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mg+Fsin【答案】 mg+Fsin8.如图1-1-1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紧贴在竖直墙壁上,它与墙壁间动摩擦因数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与竖直方向成角,物体A沿墙壁做匀速直线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图1-1-15A.FsinB.mgC.一定是mg-FcosD.一定是Fcos-mg【解
17、析】 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Fsin,则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为Fsin,若A沿墙壁匀速上滑,由平衡条件得Fcos=mg+F1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Fcos-mg.若A沿墙壁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得Fcos+F2=mg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2=mg-Fcos【答案】 A9.(2001年全国理综,18)如图1-1-16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图1-1-16A.l+m1g B.l+ (m1+m2)gC.l-m1g D.l
18、+ ()g【解析】 两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的弹力跟木块1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设弹簧伸长x,则kx=m1g x=m1g两木块间的距离为:l+x=l+m1g,A选项正确.【答案】 A10.如图1-1-17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图1-1-17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大小可能为零大小可能等于F以上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 B.只有C.只有 D.都正确【解析】 当F=mgsin时,摩擦力F=0;当Fmgsin时,F沿斜面向下;当Fmgsin时,F沿斜面向上;当F=mgsin时,F=mgsin,F=F. 【答案】 D1
19、1.如图1-1-18所示,倾角为的三角形滑块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们一起以加速度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m所受的摩擦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图1-1-18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可能不存在摩擦力 一定存在摩擦力A. B. C. D.【解析】 若物体不受摩擦力,则它只受重力mg和斜面的支持力FN,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ma a=gtan若它们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gtan,物体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若agtan,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选项B正确.【答案】 B12.全国著名发明家邹德俊发明了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如图1-1-19所示,将
20、它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面上时,可挂上衣帽等物品.如果挂衣钩的吸盘压紧时,它的圆面直径为 m,吸盘圆面压在墙上的的面积跟墙面完全接触,中间未接触部分间无空气.已知吸盘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这种挂钩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大气压强p0=1.0105 Pa)图1-1-19【解析】 吸盘对墙面的压力大小为FN=p0S=p0r2挂钩上所能挂物体的最大重力等于吸盘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即G=FN=p0r2=0.51.0105 N=125 N【答案】 125 N力学部分难点分析专题二 追及与相遇高考趋势展望运动学是动力学的基础,在每年的高考中,或者单独命题,或者渗透在动力学问题中,都要对运动学
21、的概念和规律进行考查.追及和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一类典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类问题也能较好地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在高考中多次出现追及和相遇问题.知识要点整合追及和相遇问题主要涉及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所应用的规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解答追及、相遇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明确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根据相关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的依据.追及、相遇问题常常涉及到临界问题,分析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速度相等是物体恰能追上或恰不相
22、碰、或间距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精典题例解读例1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反应时间)t=0.50 s,刹车时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F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间距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解析】 本题中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先做匀速运动(反应时间内),后做匀减速运动,若后车速度减为零时恰好运动到前车处,这种情况对应两车行驶时的最小距离,该最小距离就是前车停止后,后车匀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总位移.根据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物理 一轮 复习资料 动力学 部分 难点 专题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