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仪安装技术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仪安装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仪安装技术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仪安装工程电仪安装技术方案 工程名称:厂电仪安装施工单位:工程公司一:技术标准及依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及设计施工图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995-2006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
2、验评定标准GBJ131-90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电气篇)2009年版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精细化管理二:工程概况:内容包括电气盘柜及高压开关柜、桥架、配电箱、各类开关、灯具安装、电缆管、金属软管、电缆接线、防雷接地极安装、调试、分部试运及整体试车配合等。三:主要工作量: 35kV主变压器25000kVA 2台 10kV高压开关柜 39面 10kV全密闭电力变压器2500kVA 2台 10KV循环泵电气部分及自控 7台 其配套电缆10000多米、电缆桥架及防雷接地、照明等安装四:甲醇电仪安装作业必备条件:4.1 开工前准备4.1.1现场道路畅通平整,能够满足运输及起重机械通行; 4.1
3、.2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及时到位,经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4.1.3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经岗前培训并考试合格;4.1.4开工前对全部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措施交底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4.1.5施工人员应掌握管道走向、布置及施工工艺要求;4.2 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及工器具配备:4.2.1 施工人员:电工15人,电焊工2人、起重工1人、技术员1人、质检员1人,安全员1人。要求施工人员经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4.2.2 施工机械:25t汽车式起重机1台,平板运输车辆1台,50挖机1台、交流电焊机2台,直流电焊机1台。要求车辆、机械经审验合格,机械性能良好。4.2
4、.3 施工工器具:序号工器具名称型 号单 位数 量备 注1交流电焊机BX6-350-2 16KVA台2检验合格2台 钻LT-19 750W台1检验合格4角向磨光机125台4检验合格5手提电钻台2检验合格6链条葫芦3 t台2检验合格7冲击钻台1检验合格8水平尺500mm把2检验合格10液压弯管机台1检验合格11热风枪把2检验合格12压接机台2检验合格13个人工具套15齐全4.3 施工场地、环境要求:施工场地应文明整洁,设备材料合理布置,摆放整齐, 安全设施齐备,状态良好。施工场所应采取防风、防雨、防雪、防寒等措施。 五 施工程序开工前准备构架焊接设备吊装设备接线设备调试三级质检六:电仪安装人员要
5、求:6.1 工作前认真做好准备,拟订检修试验程序。准备检修工具, 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电源箱,安全用具和备品备件,图纸资料。6.2 开工前一天由班组组织认真学习安装、预验和定检规程,掌握安装试验内容、工艺要求、技术质量标。6.3 凡担任各项部件安装的电工,必须经相应项目技术考核合格。 6.4 应有良好的工艺作风,严格按照给定的电器安装工艺和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严格遵守本规范和企业制定的施工工艺细则,并认真实行质量自检。 6.5 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认真熟悉作业指导书,凡遇与作业指导书要求不符时,施工人员应拒绝施工。当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自行处理。6.6 施工前根据技术措施向有关
6、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七:电仪安装技术要求7.1电缆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 7.2 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7.3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7.3.1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7.3.2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 7.3.3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7.4 电缆及其有关材料如不立即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贮存: 7.4.1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基应
7、坚实,当受条件限制时,盘下应加垫,存放处不得积水。 7.4.2电缆桥架应分类保管,不得因受力变形。7.5 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7.5.1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7.5.2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 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7.5.3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 漆。 7.5.4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混凝土管、陶土管、 石棉水泥管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内径尚不宜小于100mm。 7.5.5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
8、应超过2个。 7.6 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7.6.1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 过3m。 7.6.1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 7.7 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7.7.1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或带 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7.7.2硬质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1.11.8倍。 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管两端应封焊。 7.8 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 和进出。并
9、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7.9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 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 7.10敷设混凝土、陶土、石棉水泥等电缆管时,其地基应坚实、平整, 不应有沉陷。电缆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7.10.1电缆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 7.10.2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7.10.3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7.11 电缆支架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7.11.1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 毛刺。 7.11.2支架应焊
10、接牢固,无显著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 于5mm。 7.11.3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时, 应根据设计 作特殊的防腐处理。 7.11.4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表4.0.2 的规定。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不应 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 表 4.0.2 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值(mm) 注:h表示槽盒外壳高度。 7.11.5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 要求进行。各支架的同层横挡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托 架支吊架沿
11、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 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 的坡度。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 不宜小于表4.0.3的数值。 表 4.0.3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 沟底、地面的距离 7.12 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7.12.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7.12.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 上而下配置;但在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引入柜盘时,为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可 由下而上配置。 7.12.3并
12、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7.12.4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 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7.12.5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7.12.6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 于表5.1.6中所列数值。 表 5.1.6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m) 注:全塑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持点间的距离允许 为800mm。 7.12.7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7.12.8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最大位差,不应超过表 5.1.8的规定,
13、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适应于高位差的电缆。 表 5.1.7 电 缆 最 小 弯 曲 半 径 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 表 5.1.8 粘性油浸纸绝缘铅包电力电缆的最大允许敷设位差 7.12.9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 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7.12.10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表5.1.10的规定,充油 电缆总拉力不应超过27kN。 表 5.1.10 电缆最大牵引强度(N/mm2) 7.13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7.13.1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7.13.2电缆明敷
14、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7.13.3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 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宜注以沥青。7.13.4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尚应将盖 板缝隙密封。 7.14 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7.14.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处; 7.14.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7.15 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7.15.1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装 技术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