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电路的设计开题答辩.doc
《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电路的设计开题答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电路的设计开题答辩.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电路的设计 (主机部分) 系 别: 电子信息系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B 学 生: 田 欢 学 号: B 指导教师: 沈保成 2012年12月25日1课题设计背景:无线自动识别系统WAIS是近年来几个国际组织, 特别是国际海事组织( IMO)、国际航标协会( IALA )、国际电信联盟( IT I-R)共同的研究成果。该系统是在海事VHF频段,采用GMSK/ FM调制,以SOT DMA(自组织时分多址)方式发射船位、航速、航向、船名、识别码、船长、船宽等船舶动静态数据的船载自动识别系统。WAIS的目的是提高安装船
2、舶的航行安全,减少船舶碰撞的可能性,帮助搜救船舶更好、更快地完成海上救助任务。我国是航运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 WAIS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显然,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S系统不仅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外汇,而且可极大地促进我国航海科技的发展,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课题设计意义:该系统主要用在对进出港口的船只进行识别,它由设在岸上的主机和装在船上的分机两部分组成。船只进出港口时,主机发出问讯信号,船上分机收到该信号后,能自动发出应答信号。主机收到该信号后,可识别出该船只的“身份”。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 课题设计要求a. 为提高可靠性及保密性,主机和分机均采用无线编码信号,发
3、射功率0.5W; b. 主机收到分机信号后,能发出提示音并显示装置的编号; c. 设计出电路图,装配图,并进行装配,调试。 4 课题设计方案a. 课题设计实现原理过程:发送端对信号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号通过调制器对频率进行调制,生成的调制信号倍频扩大,然后对信号高频功放,主机将高频功放后的大信号发射出,等待分机接收,这一发射过程完成发出识别信号。待分机接收后,分机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识别做出反应,给予相应处理,待分机将接收的信号(主机发出)处理再回发给主机后,主机对回发回来的信号做出相应回复,因回发信号此时为小信号,故主机对回发信号进行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使信号恢复到适宜主机反应频率然后对信
4、号进行解调,信号解调后在通过解码器解码,变成适宜人们认识的信号,一部分在经译码显示后显示在主机上人们容易获取信息的显示屏上,另一部分经过功放产生提示音,告知信号的识别过程完成。b. 系统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图1 系统设计方框图c. 各部分功能实现方法(1)发送端1)编码功能实现该功能用MC实现,编码芯片MC可对9位输入信息(地址位A1A5,数据位D6D9)进行编码,编码后每个数据位用两个脉冲表示:“1”编码为两个宽脉冲;“0”编码为两个窄脉冲;“开路”编码为一宽脉冲和一窄脉冲交叉。当TE端输入脉冲上升沿时,编码后的数据流开始由D0串行输出。对于每9位数据信息,能看作是个数据字,为了提高通信的
5、安全性,编解码芯片对每个数据字发送两次,接收两次。2)调制功能实现该功能用MC2831实现,MC2831是用于无线可调通讯设备的单片调频发送器,其内部由拾音放大器、导频振荡器、压控振荡器和电池检测器等组成。发信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由MIC送出的信号,由C24,R3耦和到IC1的5脚,经限幅放大、调制等处理后,由14脚输出,送入LC选频网络,选出49.7 MHz后,由天线发射。为使分机能控制主机工作,还需发射一个导频信号。导频信号由导频振荡器产生,导频振荡器由IC1,IC2,R17,C30,C39等元件组成,导频信号也是送入IC1的5脚,处理后由14脚输出。晶振提供16.5667 MHz的基准频率
6、,经三倍频得49.7 MHz。由L1调整调制指数,D1用于电源的弱电检测。3)倍频、高频功放功能实现该功能用LC选频网络和三极管实现,原理就是利用多级放大将16.5667MHz选出来进行三倍频,得到天线发送的49.7MHz的信号,三极管功放是因为集成芯片出来的信号功率太低,应用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最终实现功率的放大。(2)接收端1)高频放大、混频、中放、解调功能实现该功能实现应用芯片MC3363完成,MC3363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单片窄带VHF调频接收电路,主要应用于语音通讯和数据传输的无线接收机。片内包含一个高放晶体管,
7、振荡电路、混频电路、限幅放大器、积分鉴频器、场强指示驱动及载频检波电路等从天线输入到音频输出的二次变频所有的全部电路,同样包含了混频用一本振缓冲输出,FSK检波数据限幅比较器。具有低供电电压、低功耗、极高灵敏度和信噪比,广泛应用于语音和数字通讯的接收设备。载频信号从MC3363的Pin2输入,经内部的高放管进行高频放大后由Pin4输出,连接Pin4的是一个LC谐振高频变压器,中心频率为RF载频,经T1耦合到Pin1和Pin2进入第一混频级。内部振荡电路与Pin25和Pin26的LC元件组成第一本振级,与载频RF输入信号在内部进行混频,其差频10.7MHz第一中频信号经放大后由Pin23输出,经
8、10.7陶瓷滤波器选频后由pin21送到内部的第二混频级。内部的振荡电路及Pin5和Pin6的外接晶体和电容构成了第二本振级,频率选比第一中频低一个中频(即二中频455kHz)的10.245MHz。10.7MHz第一中频信号与第二本振频率进行混频,其差频为:10.700-10.245=0.455MHz,也即455kHz第二中频信号。 第二中频信号由Pin7输出,由455kHz陶瓷滤波器选频,再经Pin9送入MC3363的限幅放大器进行高增益放大,限幅放大级是整个电路的主要增益级。Pin13的外接的LC元件组成455kHz鉴频谐振回路,经放大后的第二中频信号在内部进行鉴频解调,并经一级音频电压放
9、大后由Pin16输出音频信号。Pin12和Pin13为场强指示驱动电路的外接元件端,调整Pin12的200k电阻可改变场强指示驱动电路的增益。MC3363内部还置有一级数据信号放大级,Pin17为输入端,Pin18为输出端。可对数据波形进行整形和放大。Pin10和Pin11为第二中放级的退耦电容,以保证电路稳定地工作。 2)解码功能实现该功能由MC实现,MC解码器用于接收MC输出的编码数据流。当解码器地址和编码器地址状态相并连续收到两组相同编码信号时,VT端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以指示接收有效,同时中断计算机进行接收。简单的说,就是用来编码地址,识别地址,配对用的。3)译码显示功能实现该功能由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 自动识别 系统 电路 设计 开题 答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