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
《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中心编号:C 学习中心名称:河南南阳奥鹏学习中心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入学年月06年3月专业生物学教育层次专升本 学生姓名 曹晓燕 学号 70 通讯地址 河南省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邮政编码 指导教师 谢嗣光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07 年 11 月 12 日论 文 题 目: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提要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从特征上认识二转变观念,启迪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四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生物学史”是进行
2、探究性学习的素材把时间还给学生,“自主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生物实验”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多元答案”与“鼓励为主”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多元评价法”是爱护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五设置探究性学习情景的反思目 录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4从历史的角度认识4从特征上认识5二转变观念,启迪学生自主探究6锻炼学生的想象力6启发学生的好奇心7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7鼓励学生勇于实践8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9观察法9调查法9实验法 10四探究性学习的实施12“生物学史”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13把时间还给学生,“自主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14“生物实验”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15“多元答案”
3、与“鼓励为主”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动力16“多元评价法”是爱护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的策略17五设置探究性学习情景的反思18参考文献 19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研的方法,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能帮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和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它着力于学生的发展,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生物新教材教学中实
4、施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最早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直到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育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
5、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的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五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俄罗斯1957年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大大激发了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许多课程教材的编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其他联邦机构以及私立基金会的资助。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的科学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进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这样经过几十年的改革,终于使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以
6、及把科学理解为探究的过程这种观点得到广泛的传播。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相继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科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再次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把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近几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借鉴了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及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在生物课程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以期待将我国生物学课程改
7、革推向深入。从特征上认识探究性学习通常具备五个基本特征:(1)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科学知识来解决。(2)收集证据: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要广泛收集证据作出对现象科学的解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证据,如观察、记录、实验以及网络,使其探究活动能够进行下去。(3)形成解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4)评价结果:即学生们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
8、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5)检验结果:科学家通过重复他人的实验来验证其结果,而学生则是相互交流结果,从而引发新问题,进一步确定其探究结果的科学性。 探究性学习应当充分体现这五个基本特征,尽量使学生投入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化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当然所有这些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基于探究问题的、使学生投入到思考中去的、适应特定的学习目标要求的,也可以认为是探究性学习。二转变观念,启迪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45分钟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时间,而不全是教师的“讲演”时间。一般来说,一堂课学生支配的时间不能低于50,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才能通过多种多样的自主活动,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举一反三,
9、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因此,能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的问题,教师千万就不要再“辛苦”了。例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书本里提到的让学生自己去看、引申的内容,包括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都应该交给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使学生在归纳、总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认识和探究世界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生物是自然界中复杂多变的物体,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及时和正确地把握其神奇奥妙、饶有兴趣的关键环节,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四两拨千
10、斤的作用。譬如,适当增加一些生物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和生物学家个人奋斗史的介绍,让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学生就会在欣赏中汲取营养,在陶醉中得到启蒙。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流思维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常有所思,常有所问,不仅能开阔教师的思维,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教师就必须淡化权威意识,允许学生毫无拘谨的随时质疑,并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与此同时,还可以顺势搭建互动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使师生、生生之间在相互交流中互通见解,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寻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
11、比如,在“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教师要求同学们自己制定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这时课堂气氛沸腾了,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把装有鼠妇的盒子一半放在冰箱里,一半放在冰箱外,就可以形成温度差;有的说把装有鼠妇的盒子一半放在加热的沙子上,一半放在地上,也可以形成温度差。虽然同学们制定的方案不一定正确,但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其研究的领域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这样一种和谐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升华。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而且要培养学生用眼
12、看、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等直接感受的习惯。鼓励学生要敢于动手,勇于实践,失败了从头再来,直至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发起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因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即使是一句不经意的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舞,一种鞭策。让学生自己解答或叙述动手成功的经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充分体味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燃起自信的火焰,满腔热情地投身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去。比如,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时,教师鼓励同学们以小品的形式表演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适应环境的情况,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寓教于乐,学生们
13、都明白了“生物适应环境就生存,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这一知识点。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在探讨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寻求真知。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自然常态条件下,对事物进行周密详细的观察并作出客观的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保持客观的现度,作出周密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观察工具越来越精密,观察手段越来越严谨,对观察对象的偏差也越来越小,因此,得出的结论也越来越科学。例如,学生在学习草本茎时,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玉米茎的机械组织、薄壁组织、维管束三部分;有了光学显微镜不仅
14、能观察到玉米茎的机械组织、薄壁组织、维管束,还能观察到表皮、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导管、筛管等更微小的结构,从而总结出草本茎的结构知识。调查法对许多问题的探索,往往需要走进现实,接触实际进行科学调查。调查法主要包括直接调查(如实地考察)和间接调查(如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和媒体报道、上网)。无论是直接调查还是间接调查,都要如实地做好详细记录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客观、严谨的结论。例如,观看录像克隆羊“多莉”的产生,提出多莉羊为什么会长得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母羊呢?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以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实验法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般是指在
15、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变化,从变化结果中抽象出科学结论的方法。实验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又叫科研课题):人们对事物做细致观察以后,常常对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而提出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的意义。例如,SARS(非典)刚开始传播时,人们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于是就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SARS(非典)?它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于是就有了针对SARS(非典)的研究目标,这就是医务科研人员的科研课题。对于学生我们应该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去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例如:学习光合作用时,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先介绍日常生活中青蒜苗和黄蒜苗的形
16、成,葱埋在土壤中的是白色,露在外边的是绿色,再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引导出问题: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叶绿素的形成?(2)提出假设(也叫假说或猜想):指对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等提出解释,用来说明某种现象未经最后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学过的知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可能设想(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接上一个例)学生提出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叶绿素形成的问题后,可以先假设光照要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依据是:日常生活中青蒜苗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性 学习 生物 教学 中的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