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概念整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概念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概念整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概念整合 1、 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Aesthetica拉丁文原义:感性学/感觉学2、 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3、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西方柏拉图 中国老子)4、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5、 康德的美学巨著判断力的批判6、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美本身”的问题。希庇阿斯的那些答案只是回答“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没有回答“美本身”的问题。 “美是难得”7、黑格尔对美下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8、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主要有四种观点 记住后两种(选择题):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物与物形象。 物甲:本身(客观) 物乙:物的形象(主观)使人产生美感。“象”9、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0、 如何区分艺术&非艺术:看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向世界。11、 “意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第一次铸成这个词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文心雕龙12、 王国维认为美的对立面是“眩惑”。所谓“眩惑”,就是陷入实用利害关系的欲念之中。由于美感是超功利的,所以“眩惑”与美相反对。13、 海德格尔:“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美属
3、于真理的自行发生” 这里的“真理”,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事物的本质、规律,不是逻辑的“真”,也不是尼采所反对的所谓“真的世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或康德的“物自体”)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生活世界”。14、 西方美学中的审美态度的理论,在中国美学中就是审美心胸的理论15、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体现的美学观念是移情。16、 泰纳艺术哲学中说明“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决定审美和艺术的面貌。17、 学者们一般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魏晋时期。18、 模仿说主张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别林斯基。 选择题,哪些人不是模仿说19、 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20、 意境属于中国古典美
4、学的特定范畴。(选择题)21、 博克第一次把崇高作为与优美对立的审美范畴进行研究。(郞吉弩斯提出崇高,但不是研究)22、 优美是古希腊文化培育出来的审美形态。崇高是希伯莱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所培育出来的审美形态。23、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最推崇的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24、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25、 “空灵”的文化内涵式禅宗的“悟”。 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26、 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二、辨析
5、和简答1、美感与认识的区别。 认识:科学性、超越情感、冷静 美感:是内在情感审美体验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联的直接的经验,它是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向世界(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从而显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所以,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美感(审美体验)是与人的生命和人生紧密相联的,而认识则可以脱离人的生命和人生而孤立地把事物作为物质世界(对象世界)来研究。美感(审美体验)是直接性(感性)。是当下、直接的经验,而认识则要尽快脱离直接性(感性),以便进入抽象的概念世界。美感(审美体验)是瞬间的直觉,在直觉中得到的是一种整体性(世界万物的活生生的整体),而认识则是逻辑思
6、维,在逻辑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进行了分割。美感(审美体验)创造一个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意象世界),“华奕照耀,动人无际”,这就是美,而人士则追求一个抽象的概念体系,是灰色的,乏味的。2、如何理解康德的“审美无利害”?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超越了主客二分。审美对象不是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审美意象,这个审美意象是对事物的实体性的超越。康德说,在审美活动中,人“对一对象的存在是淡漠的”,“人必须完全不对着事物的存在不存在有偏爱”。是一种自由,没有占有欲,超越了实用性、功利性。没有对象的实在,欲望就得不到满足。3、辨析:卡西尔说,审美愉悦并不限于单纯或单一的喜悦感、和谐感。审美愉悦是复杂的,多色调
7、的具体的、包括悲愁、不和谐感、绝望、恐惧等人类所有情感色彩。审美愉悦包含了人类情感从最低的音调到最高的音调的全音阶,它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运动和颤动。4、美感的具体特点。5点 无功利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超越了对象的实在,因而也就超越了利害的考虑。这意味着美感是人和世界的一种自由的关系。直觉性。这是美感的超理性(超逻辑)的性质。超理性不是反理性。美感中包含有理性的成分。 创造性。美感的核心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的。 超越性。美感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主客二分,从而超越“自我”的有限性。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和解放感。 愉悦性。美感的愉悦性从根本上是由于美感的超越性引起的。在
8、美感中,人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和多种色调的情感反应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非常微妙的复合的精神愉悦。5、辨析:“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如形状、色彩、体积、”这个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心目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自然美的生成还依赖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也就是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6为什么说“民俗风情是重要的审美领域”答:一定历史时期的一定区域里的人们有着其固定的
9、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显示出价值,是任胜利是风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 民俗风情作为重要的审美领域,历来为艺术家所关注。例如宋代画家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例子。27、 为什么说“旅游活动”也是审美活动?答:旅游是从人的功利化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是日常生活的隔离、中断。人们住在原来的城市,周围的一切对你都显示出实用的价值,可是一到旅游景区,旅游者都把日常的眼光(功利的眼光和逻辑的眼光)换成了审美的眼光。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眼前的一切都成了美(意象世界)、新鲜、奇特、有意味。28、 艺术作品的意蕴和理论著作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理论著作的内容必须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表述,艺术作品的“意蕴”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原理 期末 复习资料 概念 整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