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3-2辛亥革命(必修一).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3-2辛亥革命(必修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3-2辛亥革命(必修一).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7-11 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一):3-2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共0 分)1 (2009 年广东高考10 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答案】 D 【点拨】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为限制袁世凯权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孙中山又改为责任内阁制。【结束】2 (2011 年高考广东文综16 题)图 5 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 ,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 A 【点拨】本题以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切
2、入点,以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社会情况(尤其是社会习俗)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稍大。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变乱”、 “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总之,材料里作者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故选A项。【结束】3 (2011 年海南高考17 题)一般认为,
3、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答案】 A 【点拨】 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所以 A符合题意。【结束】4 (2010 高考安徽文综15 题) 图 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答案】 A 【点拨】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
4、B 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 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结束】5 (2011 年海南高考16 题)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 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答案】 B 【点拨】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按正常是应该支持政府的,毕竟是政府出钱给他们出国深造
5、的。这与私人留学是有区别的。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 年到 1875 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清朝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相比,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 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结束】6 (2008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6 题)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 “民主”、 “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
6、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答案】 B 【点拨】本题考查了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态度, 事实证明只有赢得国家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共和。从题干可以判断A 项不符合题意 , 由时间可以判断D 项不对 , 因为列宁在这之前已经逝世. 而五四运动是列强掠夺中国的结果正好与题意相反. 辛亥革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这是欧洲列强所不允许的, 正好导致了欧洲列强与落后实力的代表袁世凯的相互勾结。材料表明中国的革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选项ABD符合,向西方学习的“自由民主共和”等革命目标,排除A项,讲话的人是列宁,1924 年逝世, D排除。【结束】7
7、(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17 题) 孙中山曾提及,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 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答案】 B 【点拨】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 年与 1900 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结束】8 (2010 高考广东文综16 题)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
8、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答案】 B 【点拨】题眼:“民众以为清 , 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结束】9 (2011 年江苏高考6 题)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 11 年高 考真题分课 汇编 辛亥革命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