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公各项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基公各项管理制度.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卫生科管理工作制度 1.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填写要完整、准确,及时更新,并实行电子化管理。2.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咨询服务,设置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3.为适龄儿童接种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疫苗接种;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4.及时发现、登记、报告及处置辖区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报告率和及时率分别为100%,无漏报、瞒报、谎报等现象发生
2、;协助参与现场疫点的随访、调查与处置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及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5.对辖区内6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登记建档管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6.对确诊的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分类干预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7.认真做好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与指导,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8.科学规范的收集、核实、筛选、统计、分析及存档相关工作数据,及时上报县基公办。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制度1.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县基公办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2.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自动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4.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
4、,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5.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6.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十防”(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电子健康档案应有专(兼)职人员维护。7.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
5、理。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填写。8.电子健康档案在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开发、信息传输全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与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制度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2.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
6、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3.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有条件的单位,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4.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5.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6.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7.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对城乡居民开
7、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工作制度1.接种单位必须为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2.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
8、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4.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5.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2.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
9、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并加强与托幼机构的联系,取得配合,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4.加强宣传,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服务内容,使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5.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鼓励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对其进行体重、身长(高)测量,并提供健康指导服务。6.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7.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1.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2
10、.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3.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4.加强宣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示免费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5.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检查或随访记录上,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6.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
11、,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门诊服务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4.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1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1.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4.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6.每次提供服务后
13、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1.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内容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2.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3.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服务。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1.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
14、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2.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3.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4.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工作制度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
15、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制度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设卫生监督协管员至少2人,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服务。2.及时掌握协管范围内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建立底册和管理档案。3.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宣传培训工作。4.实施卫生监督检查,督促行政相对人按照卫生法律法规开展执业活动,制作检查笔录,填写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对违法违规行为,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或情节较重的,及时上报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并配合调查取证。检查覆盖率达100%,频率达2次/户/年以上。5.受理辖区内相关案件的投诉、举报,对非法行医等信息及线索,及时核实上报,及时填写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6.开展辖区内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的卫生许可初审工作。7.完成各项计划、总结、报表及其它工作任务,资料归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