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预防接种门诊有关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顶山市预防接种门诊有关制度.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顶山市预防接种门诊有关制度附件1:家 长 须 知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预防性生物制品(俗称疫苗),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为了保护儿童健康,请家长协助做好您的孩子的预防接种工作。一、自觉遵守预防接种场所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安排。二、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进行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三、预防接种证
2、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四、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尤其是发热、急性传染病、慢性严重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等情况。凡接种有价疫苗的,需按自愿、自费的原则,家长可选择接种。五、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您的小孩到当地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并对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六、无论是常住人口或流动人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居住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3、外来儿童同样享受政府免费提供免疫规划内疫苗的权利。七、接种疫苗后,必须在接种场所观察休息15-30分钟,方可离开。个别儿童接种疫苗后如出现高热等反应,请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附件2: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一、预防接种实行按日或周定时定点接种。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免疫规划技术管理规程和预防接种规范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三、使用河南儿童免疫规划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四、及时为本辖区内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发放预防接种证:要求本地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流动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证、册。五、预防接种证、册保管:接种底册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
4、保管,入托、入园、入学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或学校暂时代管。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卡或注消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六、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七、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放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八、接种时做好接种登记工作,接种结束后须
5、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卡。按规定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九、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免疫接种数应包含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十、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附件3:安全接种制度 一、预防接种统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 二、预防接种室消毒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天下班后须用300-500mg/l含氯消毒液对各种物体表面和接种工作台面进行擦拭,用湿拖把拖地。接种室安装紫外线灯用来消毒空气,一般按每
6、m3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W,消毒照射1-2次/天,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目前健康状况和既往过敏史等,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做好记录。 四、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超过有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五、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按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卡介苗要分桌接种。六、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交由统一的医疗垃圾处置机构集中销毁。七、接种者在预防接种
7、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接种人姓名。 八、接种后须观察1530分钟后确认无发现接种反应,方可离开。 九、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十、医疗垃圾应交由正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统一收集处理。附件4: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为确保安全有效地开展预防接种,保障儿童身体健康,避免接种事故发生,兹制订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如下:一、核对受种者免疫卡证、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预约接种的日期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二、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
8、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并在卡证上做好记录。三、接种前务必告知家长本次接种何种疫苗,预防何种疾病,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等。四、做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及时在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记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五、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接种日期、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签名等项目的登记。六、应按规定做好记录所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库存量和疫苗报废等内容的记录。七、离开接种门诊前应做好下次接种疫苗的预约工作。附件5: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一、 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
9、到地段所属派出所、产科或镇(街)、村(居)等部门,收集辖区新生儿及流动儿童相关资料,及时掌握辖区内适龄儿童的流入流出情况。二、 例会制度。指定辖区内的村(居)负责卫生等有关人员作为免疫规划联络员,定期召开例会。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每月新生儿及流动儿童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及流动儿童资料。三、 及时查访。主动搜索辖区内新生儿及流动儿童。非本辖区儿童,及时转卡,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四、 登记入册。属本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和流动儿童,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并按照免疫规划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督促家长按时来医院接种相关疫苗。五、 资料保存。新生儿和流动儿童相关
10、资料入册后需妥善保存,以备核查。附件6: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一、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按时将下一年度的免疫规划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疫苗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购置购苗。 三、疫苗的出入要有帐目登记,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报废数量、领取人签名等。 四、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疫苗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贮存,疫苗的运输必须用冷藏车或冷藏箱等,并做好温度记录。 五、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
11、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六、冷链设备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有足够储存疫苗的专用冰箱,配置能适应带冰接种的疫苗冷藏设备,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建档建账。要求有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及厂地、说明书、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损坏情况等,定期保养,建立维修记录。 七、有专人负责冷链设备保养、管理,冰箱冷冻室和冷藏室内分别放置温度计,每天定时记录温度两次,并妥善保存温度登记本,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并把疫苗转移到其他冰箱。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结霜厚度超过4毫米以上要及时除霜,冷藏箱
12、和冷藏背包每次使用后,及时取出冰排,擦干净,保持内外干燥清洁。坚持每季度一次冷凝器散热板清扫,及时除霜。八、冷链设备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保持清洁卫生。冰箱门内不得放置疫苗。附件7: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做好预防接种室室内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
13、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12周用酒精擦拭1次,并做好记录。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四、局部皮肤消毒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其它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交由正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统一收集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 六、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清水擦拭,工作后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七、地面采取湿式清扫,有明显污染时用300500
14、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附件8: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一、 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登记本,并有专人负责。二、 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加重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应按照技术规范及时采取应急救护措施。三、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时,接种单位和个人必须在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告当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必须由疾控部门开展个案调查,由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诊断和作出处理意见。五、 接种后发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应立即报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预防接
15、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定,并组织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作出处理意见。附件9: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一、 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要求实施预防接种。二、 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底册,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电脑,无预防接种证的应补发儿童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三、 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镇(街)、村(居)等有关单位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居委会有关人员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7岁以下儿童资料。 四、 每月组织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到流动人口聚
16、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通知其接受预防接种。五、 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积极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建立联系,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人到学校收集7岁以下新入学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并建立接种档案,妥善保管;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及时补种疫苗。六、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七、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附件10:预防接种资料归档管理制度资料分类项目资料分类项目基本内容人口资料 免疫规划年报;本镇(街)辖区内各村(居)统计、计划生育、公安等部门提供人口
17、情况疫情资料 疫情报告登记本;主要传染病个案调查表;AFP报表;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监测资料。免疫接种资料 常规免疫接种月报表;疫苗强化免疫报表;免疫规划基础资料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资料各种疫苗领取、使用登记表本;异常反应登记本、个案调查表。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冰箱、保冷包、冰排数量、运行情况档案;冰箱温度登记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登记表。上级来文上级有关计免的文件。本级发文 本单位发出的有关计免工作的文件、各类通知等。科室计划、总结等。本科室年度计划、总结及专题工作计划、业务工作资料 上级或本级制订的有关计免工作的业务资料。宣传资料免疫规划宣传资料及照片流动儿童资料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数、免疫接
18、种情况等资料。 附件11: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规范 一、计算机管理要求(一)电脑放置:电脑必须放置在干燥、远离水源的地方,加强防尘、防火、防盗工作。(二)电脑开关机顺序:开机时,应先开显示器及其它连接设备,再开主机;关机时,应先关闭主机,再关闭显示器及其它连接设备。严格执行开关机顺序,以免强电流冲击,引起硬件故障。(三)病毒预防:设业务专用电脑,安装正版电脑杀病毒软件,不得在专用电脑上下载游戏软件和其它来历不明的软件,以免病毒破坏数据和系统,影响日常免疫接种工作开展。(四)网络传输方式:目前传输方式主要为电话及宽带连接,每年接种儿童数达300名以上免疫接种点,要求安装ADSL,以提高网络传输速
19、度。二、日常接种操作规范(一)信息录入 1、所有儿童免疫接种信息均应录入电脑,遵循先录入后接种的原则。2、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儿童,应录入儿童基本信息,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档案,发放预防接种证。3、临时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将在本接种点完成的预防接种信息及时录入电脑。持卡儿童,必须坚持做“异地刷卡”。无卡儿童,手工录入本次接种信息。(二)信息上报及整理1、每个接种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接种信息“数据备份”。接种信息每周至少上传一次(“数据更新”),有条件的接种点可在每个接种日结束后立即上传。2、每月最后一个接种日之前,必须进行“应种未种对象统计”,找出漏种对象,及时通知漏种儿童进行补种。3、每季进行一次儿童变动情况登记,对长时间未来接种的儿童,及时登记儿童去向。4、每年进行一次7岁以上儿童个案清理。将7岁以上儿童个案转移到历史数据库中,避免数据库过大影响运行速度。(三)报表统计1、各接种点应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定期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表”(包括常住儿童、流动儿童),通过网络传输上报,同时打印一份存底。 2、每年1月10日前报上年度“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