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 1 页 共 9 页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是一致的。但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
2、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部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 2 页 共 9 页接着,作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
3、,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
4、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部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 3 页 共 9 页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十分在理,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
5、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 年 1 月 27 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962 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1969 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部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 4 页 共 9 页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 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 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
6、“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 粒子”)。后来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 1976 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2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明确: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全文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 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年级 语文 14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