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调查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文化调查报告4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文化调查报告4篇群众文化活动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的目的和归宿。为旺盛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化市场,加强人才储备和完善文化产业配套资源,现对xx市群众文化活动状况和群众文化人才储备状况进行基础调研,报告如下: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近年来,xx市以坚持面对基层、面对社会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理念和方式,群众文化活动如春潮涌动,群芳竞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有安排、有组织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 500余场次,有300余万人参与近20种的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化消遣活动数不胜数,群众性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农家院落
2、,形成“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1、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健全,文化服务活动丰富频繁,为群众文化产业化营造了深厚的市场氛围xx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和文化室四级群众文化体系健全,网络覆盖面广,从城市到乡村,每一级都设立文化服务机构,活动场所达标,文化设施完备,从业队伍不断扩大,活动种类不断增加。全市现有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县(市)文化馆8个,乡镇(社区)文化站x个,村级文化室x个。市县级广场x个,有村级文化广场xx个。XX年,全市共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x场次。其中,市本级大型广场活动x场次,参加人数达x万人次;县(市)区级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x场次,参加人数达x万人次;市县
3、两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x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x项,参加人数达x万人次。每年参与各类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的人数均超过xxx人次。2、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品牌化、特色化,为群众文化产业化创建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近年来,xx市群众文化活动以“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为目标,文化工作者们在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创建性地开展工作,找到了发挥艺术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创作灵感,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宠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同时,广阔群众通过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理解和领悟党的路途方针和政策,熬炼身体,陶冶情操,沟通信息和感情,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文化
4、人才的主动引导和广阔群众的热忱参加为xx市发展文化产业,参加文化竞争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一)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一是xx市坚持开展“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活动。xx市群众艺术馆现有馆办业余文艺团队6个,每年深化农村、社区、校内、军营、敬老院等场所进行文化服务不少于300场,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广阔群众的欢迎。二是开展“建基地,种文化”活动。自xx8年起,各级群众文化单位在根据全国和省送文化(艺术)下乡的基础上探究了适合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新路子,实现了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的要求,
5、深化到乡村、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建立文化艺术普及教化基地,把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山乡沃土,为发觉和扶持文化艺术新苗,为专业艺术群体输送高素养文化人才,为扩大从业队伍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展“一对一”活动,激活了专业文化单位的工作活力。针对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市级群众艺术馆实施“一对一”服务工程,每人承包一个县(市)区,常年开展指导、培训和辅导活动,在加强艺术馆与基层文化单位业务沟通的同时,切实提高了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为群众文化活动有特色出亮点供应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多年来,xx市始终坚持发展
6、品牌文化的思路,以主题显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先导,着力擦亮老品牌,打造新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文化活动的连续性和巨大影响力,实现了“活动创品牌,百姓得实惠”的最终效应。一是“庆佳节,闹元宵”,“秧歌赛”、“太级表演”等节日文化品牌活动;二是“庆‘五一,游龙山’少儿才艺展演”品牌活动;三是“xx之夏”群众广场文化品牌活动;四是行业主题宣扬教化文化品牌活动。各县(市)区也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如西丰县的&ldq
7、uo;鹿城欢歌”,xx县的“北山广场群众大舞台”,xx市的“文化周”,xx县的“优秀文艺节目展演”、xx的“群众艺术节”等。这些品牌活动既带动引导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动开展,也极大地满意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殊是品牌活动越来越市场化,更为群众文化活动创品牌供应了物质支持和保障。(三)基地建设特色化xx本身就是一个地方特色极其显明的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也遵循特色化发展的道路,着力放大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基地,以点带面,因势利导,目前已建立剪纸、撕纸、版画、葫芦雕、根雕、石雕、书法、工笔画、
8、手指画、摄影、文学创作基地x个,为爱护、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特色文化活动的发展更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形成产业效应的前提。二、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现状据不完全统计,xx市现有业余群众文艺团队xx个,秧歌表演队xx个,舞蹈队x个,民乐队x个,演唱队x个,合唱队x个,二人转表演队x个,京评剧队x个,模特表演队x个,各类健身舞、健身操表演队x个,瑜伽、太极扇、太极剑队x个,工笔画培训班x个,手指画培训班x个,剪纸(撕纸)培训基地x个,葫芦雕培训班x个。专兼职群众文化人才x人,其中学术专家x人,各类文化行业人才x人,文化经纪人才x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五个问题:一是人员学
9、历偏低,学问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养须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培育力度较弱,专才较少;三是年龄结构老龄化,40岁以下的专职群众文化人才几乎为零,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四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对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适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须要,急需培育、充溢的一批业务强、素养精、年纪轻的群众文化人才。三、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方向1、把群众文化活动与重大节会活动相结合,促使大型节会产业链更加丰富和完善节会活动是呈现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的良好载体,多元化的节会活动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我市拟将群众文化活动注入现有节会资源,并创新节会产品,
10、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效益增长点。2、结合书画行业专家众多的人才优势,以人才培训和艺术教化为目标,培育带动大批群众艺术爱好者投身到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中,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推动书画等创作产业链快速形成。xx的工笔画、手指画等艺术作品不断在全国各类大赛夺金纳银,民间艺术作品走向全国,群众参加热忱高涨,这类作品潜在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但由于一切的产业都要以量为前提,而我们的艺术作品的生产实力远远不够,要想推动书画创作产业链快速形成,急需加强文化艺术作品的普及和加大培训创作人才的力度,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媒体宣扬力度,通过参与各种展会、竞赛和活动,提高艺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通过广播、
11、电视、报纸普及书画等艺术创作学问,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创作生产。三是要以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及学校为中心,加大后续人才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广阔群众的观赏品位和理解实力,培育潜在的文化市场;四是利用各种展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推销地方特色书画作品。五是建立专业创作村、镇(社区),集中生产和展示创作成果。3、将群众文化活动与普及二人转、小品、小戏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名牌,为消遣演出产业链推波助澜。二人转、小品、小戏是xx的名片,是扎根于民间、扎根群众的艺术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也要以此为重点,实行政府投入、企业赞助或市场运作等方式搭建一个大众化、消遣化的展示平台,将其推向市场,为消遣演出产业的形成推波助澜。4、
12、将群众文化活动与特色旅游产业链紧密结合,为爱护、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供应有力支持将群众文化活动与旅游紧密结合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策划、编排由群众参加演出的剧目或表演,展示和传播极富特色的东北民俗、满族婚俗、鹿文化、金文化、流人文化不应当只以文的形式存在于书本之中,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当前,党中心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育新型农夫,这就对农夫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乡,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
13、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夫的生活状况基本上是相像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1.调查时间: 年 月 号至 年 月 号。2.调查地点:县 镇 村。3.调查人:4.调查方式:和挚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 村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查访和统计,而对旁边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挚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改变);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
14、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旺盛,农夫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夫对当前的状况是基本满足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 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夫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改变来看,经验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头末到90年头初,由于改革开放的渐渐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渐渐形成,农村的整风光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缘由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养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迟疑、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渐渐消逝,农村
15、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头后期到现在,这种状况起先渐渐好转。80年左右诞生的人起先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化,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簇新事物感爱好,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消遣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统计图略)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 (统计图略)2、 按不
16、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遣方式也有了较大改变 (统计图略)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改变。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消遣方式也随只改变。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消遣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农夫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当前,党中心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育新型农夫,这就对农夫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7、。而在我的家乡,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夫的生活状况基本上是相像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时间:2月7号至2月27号。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旁边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查访和统计,而对旁边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挚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
18、(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改变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改变);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旺盛,农夫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夫对当前的状况是基本满足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 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夫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改变来看,经验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头末到90年头初,由于改革开放的渐渐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渐渐形成,农村的整风光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
19、缘由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养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迟疑、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渐渐消逝,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头后期到现在,这种状况起先渐渐好转。80年左右诞生的人起先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化,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簇新事物感爱好,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消遣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
20、装了有线数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很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快速。2、 按不同人群来说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觉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
21、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嬉戏或者闲聊。电脑和网络原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假如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嬉戏或闲聊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简单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缘由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当前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
22、要是:1、 赌博风的抬头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夫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夫所说,“假如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需加以遏制,阻挡其扩散扩散。2、 迷信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发觉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调了。3、 部分
23、农夫的参加热忱不够有些农夫仍旧只注意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忱不高,参加较少。四、 几点建议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夫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夫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足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夫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实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2、重视对农夫的文化教化。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当针
24、对农夫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化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老师的学问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化,真正地学到文化学问,提高文化素养,这必将对将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关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推动文化阵地、文化人才等工程实施,促进文化发展旺盛,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支配,我们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下,于8月中下旬就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我们听取了附海镇、匡堰镇和崇寿镇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市文广局、财政局、人事局、文
25、化商务区指挥部等市级部门和部分街道分管负责人、基层综合文化站负责人、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镇的综合文化站和村落文化宫建设状况。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一、基本估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动实施文化阵地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爱护工程、文化产业工程、文化探讨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传播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是全市文化设施渐趋完善。市体育馆工程基本完工,陈之佛艺术馆竣工开放,文化商务区文化公建群项目顺当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全省领先,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20个镇(街道)综合文
26、化站创建特级站11个、一级站7个、二级站2个,建立农家书屋297个、文化明珠企业104家、基层文化宣扬阅览点500多个,设立图书流通站70个。二是文化产品供应不断丰富。实现每一行政村(社区)每年2场戏剧或文艺演出、每月1场电影的目标,每年组织高水准文艺演出50场次以上,推出“三北讲坛”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各类文化论坛、文化节庆活动的名片效应渐渐积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延长到468个基层服务点。三是文化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旺盛的若干政策,形成“1+9”的政策体系,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发展专
27、项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XX年起市财政每年支配3000万元文化发展资金用于“七大工程”建设,各镇、街道均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四是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明确要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按人口规模配备专职文化干部,组织和管理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免费培训农村文化业务骨干。目前,全市有各类文体队伍1292支,总人数超过3万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硬件设施建设、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还不够健全。尽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动文化发展旺盛的&ldquo
28、;1+9”政策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管理制度,在肯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特殊是在镇级层面,调研中普遍反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决于领导的主观意愿,领导重视的就搞得好、干劲足、活动丰富、群众欢迎,反之就搞得差。这些现象反映在设施建设、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投入等多方面。(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金保障和效用发挥的力度还不够强。总的来讲,这几年市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特别大,一批场馆接连建成或开工建设,并且从XX年起每年都支配了3000万元的文化发展资金
29、。但回过头来,整体力度还不够强,首先,按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旺盛的确定要求,每年的文化发展资金并没有按不低于常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予以增加。其次,预算支配的3000万元资金每年都有大量结余,也就是说钱花不出去,资金的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再次,部分镇、街道支配的文化活动经费不足,且没有制定资金配套政策和详细操作规程,配套力度不够。另外,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这几年市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始终维持在100万元,但因书价上涨等因素,实际购书量在削减;每年预算支配的惠民演出经费总额事实上在下降;市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后,相应费用上升,但财政没有增加补助,影响服务实力等。(三)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
30、设仍有待加强。一是部分镇、街道并没有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看法(慈政办发XX157号)要求,配齐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二是在编的综合文化站干部兼职过多,全市真正专职从事综合文化站工作的仅有14人,其中横河镇3名、龙山镇和观海卫镇各2名,其余17个镇、街道专职干部仅有7人,实际从事文化管理、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精力有限。三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宣扬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法(慈党办XX64号)规定,龙山镇、观海卫镇和周巷镇要各配备1名文化执法干部,但实际并未到位。四是基层文艺创作、展演、管理、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活动带头人不多,影响和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
31、深化开展。(四)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建设、轻服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发挥文化阵地作用还不够重视。一是部分镇级综合文化站建成后,实际开放率低,除广场外,其他设施如图书室、练功房,因图书量少、设施不全、缺乏活动组织者或经费等缘由,少有群众运用。二是全市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部分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运用等情形较多,存在“建而不用、挪作他用” 的现象。三是大型设施的利用率低。市体育场建成以来举办活动数量少,近年来设施日渐陈旧,须要修理的经费无法落实,功能发挥得不够好。由于经济效益等缘
32、由,市人民大会堂长期租给夜总会运用,影响惠民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群众对此时有反映。二、看法建议为进一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大市建设水平,满意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调查组提出如下看法和建议。(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要对我市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深化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总结阅历,通过制度加以固定。一要探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要探讨制定一套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日常管理运用制度,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
33、有序开展。三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对硬件设施的运行和活动经费的保障、专兼职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发挥及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考核。(二)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一要针对市财政每年文化发展资金有积余而镇级文化资金支配不足,影响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和设施运行的现状,加强市镇两级资金的联动,扩大市文化发展资金嘉奖补助的覆盖范围,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二要针对调研中普遍反映的嘉奖补助资金兑现手续繁杂、速度慢的状况,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引起重视,尽量简化手续、加快兑现速度。三要重点加大对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设施管理和运行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明确镇级文化投入机制并加大投入力度
34、,市级政策补助的方向要逐步调整到干脆补助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上,将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的管理、维护、运行经费等纳入市镇两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对调研中反映的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惠民演出经费下降、市文化馆免费开放后相应设施运行费用上升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予以重视和解决。四要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出台实惠政策,引入民间资金参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企业服务、广阔群众享受的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相对不足的问题。(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发展和运营的关键。一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规定,根据人口规
35、模和文化建设实际须要配齐综合文化站专职管理人员,逐步解决综合文化站人员兼职过多、业务不精等问题。对基层反映的社会文化人才申报职称时,有关部门办理不刚好的问题,要引起留意。二要优化文化人才政策,在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同时,更要留意招录适合基层实际需求的文化人才,吸引具有相应专业或经验的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三要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造就一批基层文化骨干,培育一批文化活动热心人,做到每个村、社区都能有文化活动骨干和文化活动组织者。另外,对调研中了解到的龙山镇、观海卫镇和周巷镇尚未按要求配备文化执法干部的问题,建议尽快落实。(四)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
36、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作了支配。今后,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服务、加强文化管理上来,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和服务管理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管好、用好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或挪作他用的问题,市、镇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实行主动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特殊是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要发挥好。对市体育场、人民大会堂等大型文化设施运营问题,建议作些探讨。文化商务区中几个大型文化设施建设的功能配置中,要借鉴市体育场运营的阅历教训,留意结合市民性、日常性功能配置,如书店、影视厅等。同时,针对调研中了解到的街道一级无规划权限、文化场所难以落实的状况,在
37、城区文化设施布局上要更加留意xx区文化点的保留,做到统盘谋划、多点布置,不要建了大的拆了小的,避开出现文化设施规模变大但布点不增加的现象。关于目前我市图书馆已呈现满负荷的问题,要探讨单独建立少儿图书馆的问题。小区建设中,配套社区用房往往是最差的,影响功能发挥,建议在小区建设方案会审时有镇、街道有关同志参与。要探究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平台,以总分馆形式建设市、镇两级图书馆共享机制,互通借阅网络,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市文化馆、镇级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提升自身服务实力,大力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扩大群众参加。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供应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依据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增加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