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管理考试.docx
《医疗废弃物管理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废弃物管理考试.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7月)长期以来,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病毒的变异及各种新型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广泛使用等,使得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劳动防护问题也备受关注。长期以来,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病毒的变异及各种新型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广泛使用等,使得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劳动防护问题也备受关注。医院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往往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及患者诊疗环境等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医院护士在接诊、护理患者时,患者外伤、手术、血液、体液、引流
2、液等等均会导致职业损伤。现就基层医院护士如何转变护理观念,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确保职业安全,总结报告如下。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不仅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流感和支原体病毒、冠状病毒等。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妇产科、手术室、血透室、供应室以及各临床科室的护士,更易受到职业伤害。1.2 化学因素1.2.1 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的应用如甲醛、含氯消毒剂、戊二醛、过氧乙
3、酸等,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接触可引起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头痛、心悸、失眠等。1.2.2 各种化疗药物和抗生素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这些药物在配制过程中挥发入空气内的微粒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可致白细胞(WBC)计数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疲劳、皮肤过敏,重者可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过敏性休克、猝死等。1.2.3 各种毒性垃圾血压计、体温计、荧光灯等损坏破碎后漏出的水银,占医院卫生材料绝大部分的一次性PVC产品等等,均可造成人体的慢性中毒和其他危害。1.2.4 各种废气、污染气体医院工作环境复杂,各种废气、污
4、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有报道显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有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1.3 物理因素锐器与针刺伤是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不仅是其本身造成的直接伤害,最主要的其是引起许多血液传播性疾病最重要的传染途径。据报道,美国每年有36名医务人员感染HIV,2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丙型肝炎,400名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此外,护理过程中接触到的粉尘可引起呼吸道的损伤;病室空调、床头传呼器、蒸汽开热水桶、净化设备、消毒机等的噪声可引起护士易疲劳、烦躁、头痛、头晕等;X线、同位素、紫外线等可致人体WBC计数下降、抵抗力降低、电光性眼炎等;长期在病房来回奔走,可致
5、腰肌劳损、静脉曲张。1.4 社会心理因素护士长期面对疾病、意外伤害、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社会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突发事件以及酗酒、吸毒、医闹等社会问题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和紧张感。长期的三班倒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加重,角色及生物钟紊乱。2 职业防护现状2.1 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及护士本身的防护观念滞后,对于职业暴露的危险,没有全新的认识,认为只要自己注意就行了,防护意识淡薄,有些缺乏基本的防护经验,很多操作未规范流程,未按要求进行防护(如穿隔离衣裤,戴帽子、口罩、手套、防护目镜等);很多日常工作制
6、度不完善,对职业伤害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据统计,护士发生针刺伤后,上报率仅10左右,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未能组织对受伤者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处理。2.2 防护知识缺乏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的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导致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走上岗位无职业防护意识;医院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未能把职业防护列为必讲内容,同时由于护士学习和理解不到位,对防护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对危险因素的理解不到位,对防护问题的理解也不到位,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学习职业防护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防护知识缺乏。2.3 防护环境及设施不满意病室布局不合理,通风条件差,
7、消毒设施落后,防护设备滞后,大部分基层医院甚至为了节约开支和成本,根本就不注重防护设备的购入,如临床大量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都没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正压输液针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护理用品和设施在基层医院都很难普及,更不要说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连起码的防漏、耐刺、密封的锐器收集箱也很难被使用,有的基层医院连一次性手套也不能常规提供。2.4 护理人员编制不够,防护费用短缺调查显示,美国人口与护士之比为10008.3,中国人口与护士之比为10001。执行注射任务是护士的主要工作,护士要完成繁重的注射任务,又忽略对自身的保护,长期处于潜在针刺伤的危险之中
8、。一次性物品用后清洗、浸泡及毁形等处理,增加了护士侵入性操作机会,增加了护士的职业感染危险性,加上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对此认识不够,国家及地方财政也不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职业防护的补贴,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不健全,职业防护所需费用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由社会保险和个人的报酬来支付,导致培训资金不到位,防护费用不到位,更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危险。3 防护措施提高职业防护水平是一个需多方努力、共同解决的问题,不但包含了护士本身,也包括管理部门,必须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进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和防护设施等多方面着手。3.1 重视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工作者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
9、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要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必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要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首先要从改变观念入手。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护士的奉献精神,有时给护士造成错觉,认为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就是不讲奉献;传统的观念认为护士为患者服务,不能怕脏,不能嫌弃患者,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被认为是不敬业的行为,但没有员工的自身健康,何来患者的健康维护。建议护理专业教育中,开设职业防护课程;护士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后,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护理管理者要加强督查力度,但也要告诫护士,不要防护过度,要确保患者的治疗和用药及时、准确
10、、有效、无误,切不可借职业防护之名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同时,护士还应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给药及排泄途径,制定操作流程,共同遵守自我防护程序,对经常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工作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对临床一线护士的培训,要特别强调防护用品的应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锐器损伤后的处置流程,纠正一些不安全行为如回套针帽、用手分离针头等,使护士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3.2 防护的技术管理措施积极开发各类先进、安全、价廉的医疗器械,普及使用可自动回套针头的注射器和自毁式注射器,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推广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
11、头和真空采血系统,防止被锐器划伤或刺伤;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按七步法常规洗手,配制化疗药物尽量选用避风的台面,抽药时,不可太满,3/4即可,操作后流水洗手;医院感染部门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用后处理,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减少流通污染环节,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时消毒处理,出院或死亡患者病房的空气环境、用物应及时彻底终末消毒。本预案指导医院职业安全防护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保障医院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各类危害。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
12、,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要求,开展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4、快速反应,措施有力。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强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性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协调与配合的能力。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医院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第二章 危险源分析一、危险源1、法定的传染病达39种(包括2009年
13、的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2、医院属于人员高度密集场所,高压氧、CT、加速器、中心制氧等各种高压、放射设施,在满足临床诊疗、方便就医的同时,存在一定隐患。一旦发生上述事故发生,将对医护员工生命身体造成威胁。 二、危害程度各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导致人民群众的身体、医护员工、医院诊疗秩序遭受破坏,可能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职业安全防护极为重要。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机构及职责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急预案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特制定本预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
14、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等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或粘膜,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等病源物质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遭受感染的情况。一、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 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
15、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4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使
16、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 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四、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相关指导,必要时给予药
17、物预防干预。在感染管理部的指导下,根据相关传染病的特征,进行自我监测,并保持信息沟通,以便及时、积极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五、艾滋病职业暴露及其处置(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级别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三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三)暴露源类型轻度类型: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
18、,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重度类型: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处置按照正确程序处置污染部位,并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上级领导部门(医务部或护理部)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认真填写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报告卡,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4小时内,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感染(管理)科对发生艾
19、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给予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每半年将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见突发职业安全事件处理规定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制定本制度。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HBV等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
20、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感染疾病的情况。 2.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防护,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2.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上述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2.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
21、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4被病人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物品、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3.小心处理锐器,防止锐器刺伤。 3.1防止锐器刺伤的防护措施: 3.1.1使用后的针头或锐器立即扔进耐刺的锐器盒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1.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3.1.3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3.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如锐器刺伤等)的应急处理程序: 3.2.1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污血(注意应从身体近端向远端挤压),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和皮肤,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废弃物 管理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