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世界地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世界地理.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界地理【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点击热点提示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2.世界主要人种及主要分布地区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1.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2.海底及陆地地形的特征分析3.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东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等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世界主要地理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东亚日本、南亚印度、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北美美国、拉丁美洲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考纲知识梳理】一、世界的海陆分布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1.世界人口的分布五、东南亚1.范围:宝库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
2、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2.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3.主要农产品及分布:六、中东七、欧洲西部3.经济: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气候类型:f为热带草原气候,g为热带沙漠气候,h为地中海气候九、极地地区1.冰雪覆盖的地区: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2.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3.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十、日本3.气候:图中a岛和b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岛和d岛属于亚热带季
3、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十一、印度十二、俄罗斯十三、澳大利亚十四、美国十五、巴西【要点名师讲解】一、七大洲区域地位及地形特征二、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亚洲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明显,下面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等六个分区对其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三、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的主要差异四、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长为长期的热点地区;欧洲西部是经济发的区域,欧盟促进了区域一体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人口、粮食、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地区。三大区域的人文特征各有特色:五、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
4、美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差异四个发达国家,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巨大,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总结如下:六、印度和巴西的区域差异印度和巴西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感悟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题(2010海南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1,完成13题。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
5、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解析】本题以2010年冰岛火山多次喷发为背景,主要考查冰岛的地理位置、存在的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与危害。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具备对图表的阅读能力和对教材重要图表的识记能力,解答该题需要掌握气压带和六大板块的位置分布和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出位于北纬60多度,其所处的气压带应为副极地低压带。第2题,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可判断出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因而容易出现火山喷发。第3题,火山喷发后,大量的火山灰滞留于大气层中,使大气的能见度大大降低,不利于飞机的飞行。【答案】1选B,2选B,3选D。(
6、2010海南地理)读图3,完成4、5题。4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5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多大风 水能丰富 森林分布广 A B C D【解析】本题以某区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准确进行定位,解答该题需要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第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河流的水系特点及沙漠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我国西北的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资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第5题,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少,但光照强,太阳辐射丰富;
7、由于该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且受地形的影响,多大风天气。【答案】4选C,5选A。6.(2010福建文综T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l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KS*5U.C#O(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索。(
8、9分)(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西非经济合作为背景, 考查内容涵盖初高中地理知识,突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融合。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适度展开,让学生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对西非的地理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利用知识迁移原则,运用已掌握相关类似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考查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根据图中纬线(纬度)可知,该河段所处区域为信风带的大陆中西部,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所以河流水量在不断减少。(2)从两地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甲由于受到
9、海洋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加之地处山地迎风地带,所以降水丰富;而乙地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从图中可以看出N国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降水不足加上该国经济落后,种植历史较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等。KS*5U.C#O(4)考查区域地理概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古马里帝国位于北非高原,地形比较平坦;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广阔;有河流,水资源丰富;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等。KS*5U.C#O【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KS*5U.C#
10、O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2009年高考题(2009宁夏文综T6812分)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11、 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B. C. D.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水源丰富A. B. C. D.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解析】本题组以鲜切花生产切入,考查荷兰和肯尼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材料信息可知,甲国为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
12、性气候,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乙国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的高原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较大。第2题,甲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纬度较高,乙国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为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之分,干季降水较少,但光照充足,为发展鲜切花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第3题,荷兰鲜切花生产的历史悠久,因此花卉生产的技术水平、经验等都较乙国丰富,这是鲜切花生产最具优势的条件。【参考答案】1.B 2.A 3.D4.(2009福建文综T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
13、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解析】本题以拉丁美洲局部等高线图为背景,结合图文材料,综合考查拉丁美洲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定位、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A地所在地形区中心部分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1 000米左右,周围等高线密集,且中高周低,最可能是高原地形;B地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则该地为山地。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
14、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考虑。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覆盖等特点不难描述该地的水文特征。该地位于南美洲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直接影响该地水文特征。第(3)题,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考虑。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地势低平,雨季时需要排涝,而山区适宜建设水库。第(4)题,甲国为委内瑞拉,其吸引中国工业投资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考虑,注意本题要求“分析”。【参考答案】(1)A:高原 B:山地(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15、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带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5.(2009全国文综T3636分)根据图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域构成(%)时段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全年32608洪水期106822枯水期83170(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该题以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及尼罗河
16、径流量构成为背景,考查尼罗河径流的季节变化,展开分析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枯水期的水量构成、季节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第(1)题,尼罗河水量来自上游的三条支流,大部分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从而影响到河流在湿季或夏季时候为丰水期(洪水期,汛期),水量大;在干季或冬季时候为枯水期,流量小。第(2)题,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此时白尼罗河径流量占83%,主要是因为白尼罗河源自南半球,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第(3)题,农业生产与河流泛滥密切相关。洪水泛滥,给河谷、三角洲带来肥沃淤泥,补充了土壤肥力;泛滥时的大水还充当了灌
17、溉用水,使得播种时候的土壤墒情良好。汛期的时候人员撤离,农业生产在此时停止,洪水退后,抓紧播种,之后生长、收获,直到来年洪水来临。【参考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量多。(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
18、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6.(2009重庆文综T3636分)图1和图2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2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城市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A-3.5-1.34.913.118.823.525.925.921.414.85.5-1.0B7.29.511.314.218.222.726.726.723.618.51
19、1.27.3(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3)甲区域是玉米和 (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 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5)根据图2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解析】该题以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美国西部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气候、农业、工业等有关知识。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第(1)题,从表中数据分析, A城市冬季气温比B城市要低得多,夏季相差较小,由此看出,B城市气温具有年
20、均温高、年较差小的特点。第(2)题,年降水量小和降水季节变化大是缺水的共同原因;我国北方的缺水,还和春旱及降水年际变化大有关,美国西部的缺水,还和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有关。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是玉米、小麦的产区,美国乙地区是水果和蔬菜的主要产区。第(4)题,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体现在市场和工业基础两方面,劳动力的影响,体现在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上。第(5)题,从图2中饼图来分析,C城市最大的工业部门是航空航天工业,有利条件从资源、工业协作、交通运输、技术等方面分析。【参考答案】(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图1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
21、;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图2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3)小麦水果(4)甲区域乙区域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更大工业高度发达劳动力条件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素质高(5)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工业协作条件好;科技力量雄厚;海运发达。7.(2009广东地理T3114分)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资料一 见下图。资料二 见下图。资料三 见下图。(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和 洲。(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3)19
22、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 。1993年, 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 ;其后两者交替上升。(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解析】本题以世界粮食问题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等,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当今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本题主要从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3、,比较归纳,得出答案。第(1)题,直接读资料一图可看出,亚洲和非洲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较多。第(2)题,甲地位于西非地区,降水不足,因此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第(3)题,分析资料二可得出答案。第(4)题,比较资料三中我国粮食生产量和粮食消费量。第(5)题,从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等角度入手回答。【参考答案】(1)亚非(2)C(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4)BCE(5)措施: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8.(2009浙江文综T363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
24、么?(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解析】本题以北欧局部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最低纬度。第(2)题,图示地区理论上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是由于地形作用,甲地位于迎风坡,加上洋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第(3)题,北欧地区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强,加上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因此,应重
25、点分析在这两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第(4)题,经济活动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与地形、交通条件、城市分布等密切相关。【参考答案】(1)66.5N及其以北地区。 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依据:主要城市
26、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9.(2009天津文综T1326分)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的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 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内容。(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 ,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 。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 。【解析】本题以密西西比河流域和莱茵河流域区域图为背景,结合文字信息,主要考查两河流水文特征
27、的分析、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全面分析图文资料,从区域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图及文字表述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本题要注意对图示中文字表述的相关措施的分析。区域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才能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图示两区域开发过程中,都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如甲地发展生态旅游、乙地引进高新产业等。第(2)题,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河流上游来水快是由地形特点决定的,如支流多、坡度大等。年降水量丰富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大,加剧下游地区的洪水。河流下游地区以冲积平原为主,水流缓慢,泄洪不畅。第(3)题,描述气
28、温时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0以上15以下应描述为温暖,15以上多描述为炎热。K城市降水的最典型特点是季节分配均匀,相比之下,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宜发展畜牧业。【参考答案】(1)因地制宜 保护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2)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3)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季节分配均匀 乙2008年高考题(2008宁夏文综T7912分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1012题。10.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
29、地 B.N地 C.P地 DQ地11.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12.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解析】该题组以英国的地形和人口密度资料为背景,考查地形对气候、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英国的农业地域类型。第10题,从四地的海拔来看,M在500米以上,位于山区,该地盛行西风,多地形雨,其他三地海拔在200米以下,降水少于M地。第11题,L地人口稀少的原因,从图a中信息分析,该地海拔在500米以上,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地形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第12题,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
30、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且城市人口比重大,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乳畜业发达。【参考答案】10.A 11.A 12.B(2008全国文综T91112分)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15题。13.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14.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15.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解析】该题组以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等值线为切入点,通过对樱花开放时间的分析,考查了太阳辐射、地形、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第
31、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越来越晚,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纬度上获得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导致自南向北热量不同。第14题,N地和M地在纬度相近的岛屿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都在狭窄的沿海平原上,植物生长都主要受到地形、降水的影响,则洋流性质不同是造成开放早晚的主要因素,N地沿海是日本暖流,故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第15题, P地和M、N三地纬度相近,只是N地和M地在岛屿的东、西侧沿海地区,而P地是位于岛屿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气温较低,樱花开放较晚。【参考答案】13.B 14.B 15.A(2008宁夏文综T5、68分 )下图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完成16、17
32、题。16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17.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解析】该题组以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为切入点,考查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以及地形、气候、洋流对樱花开放的影响。第16题,纬度地域分异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因此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到高纬地区递减造成的,对樱花开放时间的影响是从南向北开放得越来越晚。第17题,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从等值线来看,M地
33、晚,N地早,两地都位于沿海地区,地形不是影响因素,从纬度位置来看,N地反而要高些,综合来看,M地受南下的千岛寒流的影响,使樱花的开放时间要晚些。【参考答案】16.D 17.B18.(2008广东地理T3114分)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 见下图资料二 见下图资料三 见下图(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 ,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3个国家是 、 和中国。(2)根据图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
34、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3)图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 ,说明理由。(4)荷兰(见图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解析】本题以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分布的相关数据和图形资料为背景,考查世界能源这一热点问题,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资料一所示数据可知,中东地区的油气消费比重接近100%,在所列国家和地区中的比重是最高的。根据资料三中各国家的原油生
35、产量与消费量的对比可知,美国、日本、中国的原油生产量远小于消费量,缺口较大。第(2)题,人均GDP越高,人均能源消费量越小,单位产值能耗比越低,结合各国数据和国情可判定发达国家单位产值能耗比较低。第(3)题,影响太阳能丰歉程度的因素有太阳高度角(纬度)、日照时数(昼长、天气状况),对比甲、乙、丙三地地理特征可知丙地更为优越。第(4)题,荷兰地处西欧,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且地势低平,风能资源稳定而丰富。【参考答案】(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2)ABCE(3)丙地理由: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热带沙漠气候。(4)原因:地处西风带;地势低平;位于大陆西岸。
36、19.(2008广东地理T243分)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对下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双选)(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 000多米,终年积雪【解析】本题以苏门答腊岛示意图为背景,从某跨国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成生产基地切入,考查苏门答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把握苏门答腊岛的纬度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可知,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多上升气流,盛行气旋活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太阳高度角大,距海洋近,多阴雨
37、天气;旅游资源丰富,查亚峰海拔5 000多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来计算,要使查亚峰地区常年积雪,则要使赤道附近的气温常年在30以下,而实际上赤道附近每年温度在30以上的天数较多,故不具备形成查亚峰终年积雪的条件。【参考答案】AB20.(200全国文综T39(1)、(3)2分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1629年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1632年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1640年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
38、会盟,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1644年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1645年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1655年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1657年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1672年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1696年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1712年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1714年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39、。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1731年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1756年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1765年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1770年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1771年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10月15日,渥
40、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漂落异域的民族等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2)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解析】该题以土尔扈特回归为背景,考查亚洲中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侧重对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第(1)题,土尔扈特汗国位于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下游地区,河流较多,离大西洋相对较近,降水稍多;伊犁河谷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雨较多,又有高山冰雪融水
41、,因此两地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第(2)题,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在此期间,经历了中亚地区的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植被稀少,面临寒冷、干旱、缺草等自然威胁。【参考答案】(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2)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21.(200全国文综T3636分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42、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解析】本题通过局部区域图创设试题情景,要求学生能准确提取经纬度、等高线、河流形态等信息进行空间定位。根据经纬度可判断G河为刚果河。第(1)题,河流流向由地形决定,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在图中可根据干支流关系(支流要汇入干流)推断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图中给的500米等高线也可作为判断依据。第(2)题,河流径流量水文特征由气候、地貌、水系特点等地理要素决定。第(3)题,要熟悉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河流水文特征(流速、含沙量)、海岸侵蚀程度泥沙沉积程度河口三角洲的大小。刚果河河流下游地段多峡谷(也可从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高差大,流速快,入海
43、口在低纬大陆的西岸,因洋流影响,海岸侵蚀程度强,泥沙不易沉积;从含沙量看,热带雨林分布广,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同时该河M点上游地段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泥沙已先于上游段沉积,故M点下游河段含沙量小,不能形成明显的河口三角洲。【参考答案】(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大。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若答出洋流影响和海岸较平直也可得分)22.(200天津文综T36(1)(3)、(5)、(6)26分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