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件.doc
《农业经济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课件.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其本质是人们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制品,以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1)农业是第一产业部门,以提供食品为主要目标。第二,农业生产部门包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部门: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第三,以生物体为劳动对象,最终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第四,人类劳动、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是农业的三大基本要素。二、农业的基本特点:1、农业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本质特点) 启示:解决农业问题,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尊重市场规律。2、土地是最基本的无可替代的生产要素。从生产资料的特点来看
2、启示: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充分合理利用土地。3、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性明显。从生产的空间维度来看 启示: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4、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生产的时间维度来看 农产品生产必须严格“守时”。合理安排劳动,不能延误农时;合理安排种子、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合理安排农业资金;正确处理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和常年性消费之间的关系(冷库储藏,反季节生产等)。5、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从农业的劳动特点来看 启示:农业生产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合理组织劳动,尽量减少劳作半径。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是第一产业1、农业是人类衣
3、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历史的来看,农业是其他一切部门发展的渊源或起点3、截面的来看,农业是其他各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库兹涅茨提出的“四个贡献” 分析框架:1、产品贡献: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 。2、要素贡献: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包括资本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3、市场贡献:卖者,其贡献在于为非农部门提供食品和原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卖者,取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买者,其贡献在于拉动非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真正发挥买者巨大的“潜力”作用,
4、取决于收入水平。4、外汇贡献:指由于出口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品为国民经济赚取的外汇。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的外汇贡献份额普遍呈逐渐降低趋势。5、 生态功能 ,文化功能,休闲功能。五、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经济”,是指在发展中国家,明显地存在着两个差异悬殊的经济部门,一个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个是刚刚起步的现代工业部门。由这样两个情况截然不同的部门组成的经济,称为二元经济。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城乡二元差距的核心是经济差距。 二元差距还体现在社会的、文化的等很多方面,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国民待遇的差别上,比如:就业机会(户籍限制) 教育机会(苏明娟) 医疗条件(三座大山之
5、一) 社会保障(低保、医疗、失业) 公共设施(生活环境)2、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多是国家特殊时期的政策所致。重工业发展时期严格配套的三项制度:农村的集体化生产模式,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3、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阻碍农村自身发展(资金;设施;劳力);阻碍城市工业自身发展(农村市场);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农民的边缘化)。四、 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如何理解统筹城乡发展?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由农民工境况理解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同工
6、不同酬 同工同酬同工不同时 同工同时同工不同权 同工同权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我国的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战略,始于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 ,该文件确立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我国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农民收入政策:增收、减负、稳定;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国民地位。3、农民收入政策:增收、减负、稳定。各种补贴政策: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力度逐年加大。 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的受教育制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把农村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内。新型农
7、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制度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就业制度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先把蛋糕做大。二元差距不会自然消除,政府必须介入。关键是消除体制性障碍。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一元化是逐步消除二元化的基础和前提,比如,户籍制度、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等。统筹的基本思路是“反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是社会稳定和富裕的基础;“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
8、民家庭为相对独立或者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也称作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二、农业部门家庭经营的普遍性:农业部门家庭经营的普遍性,主要是因为“家庭”这种经济组织所具有的特征恰好迎合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劳动安排需灵活调整。家庭以成员为主的劳动力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特点,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家庭经营能够有效实现自我监督。农业劳动对象是活的动植物,需用心投入。家庭经营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劳动者的自觉性。农业劳动成果多数表现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难以计量,劳动过程难以标准化。 劳动者与经营者合一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可见,“
9、家庭”这种经济组织所具有的特征能够更好的迎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主要是因为“家庭”所具有的内在激励优势和低监督成本优势。如果不考虑内部激励和监督问题,雇佣劳动、集体生产等这些农业经营方式也是有效率的,更容易实现规模效率,更容易采用先进技术。这也是发展集体农场(农庄)的根本动因。2、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相对,是指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他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3、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通过承包合同获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自主经营,(并且按承包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交纳承包费),的一种农业经营制度。包含两层基本含义: 第一,是分户的家庭经营。第二,土地以承包方
10、式与农户结合(一)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框架“家庭承包经营=家庭经营+土地承包” 农村土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政策框架。第一,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农户:“两权分离”的基本框架。经营权以“均分”方式分配给农户。经营权期限:15年30年“长久不变” 农户对土地拥有有限的处分权。第二,农地的“两权分离”框架决定了我国的家庭承包经营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统”: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经营 “分”:指农户的分散经营(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我国基本的农业经营制度。为什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11、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第一,分户的家庭经营是科学的制度安排,符合农业生产特点,需要稳定。第二,目前“集体所有,农户永久承包经营”的制度框架符合国情和现实。第三,家庭承包经营至少是“更优”的制度选择。(三)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必须面对的问题第一,农户经营规模“超小” ,规模不经济。第二,双层经营中“统”的职能缺位 。第三,对我国农业生产微观基础的深层次的观察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创新:17届三中全会决定指明了完善和创新方向:“一个稳定”、“一个健全”、“两个转变”。 “一个不变”:土地制度是家庭承包经营的核
12、心和基础,土地承包制度必须稳定。 “一个健全”: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两个转变”之一:“家庭经营”这一层次要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两个转变”之二:“统一经营”这一层次要朝着合作社的方向发展。可见,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土地的流转。 组织创新:在稳定目前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户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完善统一层次的经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1、农业关联产业:包括与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等农业投入品的制造和流通相关的企
13、业;农业生产的所有部门;与农产品的储藏、加工、流通相关的所有企业。2、垂直协作:指某种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前后联系的各个阶段,在一个决策实体里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纵向一体化:指由一个厂商进行该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组织的运作主要依靠权威,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合同生产:也称订单生产,契约化生产,指(农产品)生产者同加工商、经销商或产前、产后的其他有关主体(包括合作社)以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合同中规定产品种类、数量、品质要求、价格等。农工商一体化:是指以农产品生产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把农业生产与其产前、产后有关的部门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经济联合体的过程。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新
14、的农业经济运行方式。是指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运行的经营方式。4、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模式:“龙头企业”农户 “市场”农户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农户 “专业技术协会”+农户5、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了以往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部门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传统产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6、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对产业(产品)而言:长期运作,可以对选定的产业或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加工,可以提升产业
15、(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并使其逐步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品。对企业而言:稳定的原料来源(数量、质量),能够有效的实现成本控制。 对农户而言:能够进入一个以往难以进入的产品市场,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产品和数量,从而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7、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个关键问题:必须有 “主导产业”或者“主导产品” ;必须有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 ;必须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的定义可大体概括为3点:第一,合作社是
16、由人们自愿联合成立的。第二,合作社是“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不是非营利性组织!不是坐等补贴的弱势群体!第三,合作社宗旨是为了“满足社员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二)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国际:自愿与开放的社员资格。社员民主控制(民主管理)。社员的经济参与(社员提供资本金;资本报酬有限;盈余返还;共同所有)。自治和独立。教育、培训和信息。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关心社区。国内: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2、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其核心都是围绕所有权、控制权和受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经济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