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教案实录及反思.docx
《《大学》节选教案实录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节选教案实录及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节选教案实录及反思高校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协作,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高校节选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爱。 高校节选教案 一、导入新课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xx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探讨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日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高校,领会其中的奥义。二、学问积累1.了解文化背景 高校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高校在儒家思想
2、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高校章句,高校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为高校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今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高校,也从今获得了正式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化,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
3、的影响。2. .课题释疑 高校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A.大人之学高校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学问和礼节。B.治国安邦的高校问古人十五岁入高校,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高校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朱熹把高校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高校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化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高校以相当成熟的
4、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化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争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高校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第一段(1)【原文】高校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1)高校之道:高校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
5、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肯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依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5)得:收获。【参考译文】高校的宗旨,在于彰明完备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安静;内心安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
6、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起先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道了。【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盛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学问。(9)格物:探讨万事万物。【参考译文】古代想要把完备的德
7、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愿诚恳;想要心愿真诚,就要先获得学问。而要获得学问,关键在于探讨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探讨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学问;拥有了学问,心愿就会诚恳;心愿诚恳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
8、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重视。薄:轻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参考译文】从天子起先,始终到一般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行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其次段【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注释】(1)诚其意
9、:使意念真诚。(2)毋:不要。(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4)好(hào)好(ho)色:宠爱漂亮的女子。好(ho)色,美女。(5)谦(qiè):通慊,满意。(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参考译文】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愿诚恳,指的是要做到不欺瞒自己,就像厌恶臭气,宠爱漂亮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满意。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原文】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微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8),掩(9)其
10、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注释】 (7)闲居:即独处。(8)厌然:掩盖的样子。(9)掩:遮掩,掩盖(10)著:显示。(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参考译文】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人家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状况。第三段【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惊,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
11、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生气。【参考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惊,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假如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味道。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第四段【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敬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节选 教案 实录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