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实践.docx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实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实践摘要高教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是地方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依据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目标、能力要求和条件保障,从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实融合3个方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并展示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同类地方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转变着世界进展格局,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高校创新
2、型人才培育已被提升到人才培育的战略层面。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养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不仅是时代进展、国家经济社会进展、高校改革进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大学生自我进展、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1。对高校来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是人才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讨论课题。在此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水平综合性高校,我们必需以服务区域经济甚至是全国经济社会进展为目标,精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根据“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的要求构建高校学生创新
3、能力培育体系。本文以省属重点综合性高校湖北大学为例,开展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探究与实践。一、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能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对重点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从而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升级的创新型人才。而对毕业生进行创新能力培育周期长,创新型人才供不应求,已成为影响各产业领域进展的关键限制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人才培育模式较为单一,主体局限于高校本身,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存在着肯定程度上的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对冗杂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综合创新能力有所欠缺,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想方法让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院系部门等多个协同主
4、体共同参加到人才培育中来,强化科教协同创新,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形成探究式学习共同体,构建协同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一构建多元科教协同主体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学校+科研院所、学校+行业龙头企业、学校内部跨学院协同等多个协同主体,共同参加学校创新型人才培育,打破了传统的以高校为单一育人主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一是加强与各类科研院所协作,构建“将来技术学院育人平台,开展学科前沿讲座,着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二是深入推动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将行业产业的前沿科学问题引入课堂,转化为课题,培育学生解决冗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三是主动开展跨院系教学协同,深度推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育,加强综
5、合性、设计性、创新性试验教学项目建设,培育学生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施科研与教学的实施科研与教学的“三个转化科研与教学融合是高等教育本质得到充分表达的内在规律要求2。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科技进展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相融合,是培育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科研与教学的“三个转化,有利于有效提升创新型人才培育质量。其一,将科研平台转化为教学创新平台。聚集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的创新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大科研试验室、工程讨论中心等平台对本科生开放的力度,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技术资源,为本科生参加科研创造条件。主动争取资金加强本科教学试验室建设,满足
6、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展的需要,强化学生的试验能力。依托工程讨论中心、重点讨论基地,建设创客试验室和创客空间等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其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试验教学项目。依托各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建立科教融合、互相促进的协同培育机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准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高水平学科讨论支撑高质量人才培育。将科学讨论成果设计本钱科教学试验项目,培育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讨论创新能力。例如,材料化学专业可在办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引入新思想、新概念、新讨论成果,将功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分子材料、材料腐蚀与防腐等先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讨论手段等
7、前沿内容引入专业教学、试验教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中,以培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养、强能力的高级创新型人才。其三,将科研活动转化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育人过程。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主要方式,鼓舞与支持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加强科教协同培育人才,搭建制度框架,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开拓人才培育路径和学习通道。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激励和引导科研团队吸收优秀的本科生进团队,鼓舞本科生早进试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增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教师将科研项目的具体讨论内容分层次安排给高年级本科生完成,使其参加到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并
8、依据学生的科研表现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部分学院实施本科生一对一导师制度,将科研活动贯穿于人才培育全过程,并将其转化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育人过程。三构建探究式学习共同体通过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不同的育人主体为了共同目标高效发挥协同作用,共同解决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关键技术问题,共同攻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科研活动,强化学生的科研实践,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探究式学习共同体。探究式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与核心是学生自主建构学问结构。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为解决问题在科学讨论中不断完善自身学问结构、提升认识,逐步探究解决冗杂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二、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育机制产教融合是高校为
9、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资源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冗杂工程问题的高级思维,培育能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一探究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新机制主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试验室、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试验教学项目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型、学科综合型、产业引领型3个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培育学生解决冗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湖北大学先后与中科曙光、中兴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数据中国“百校工程、ICT产教融合和“科学工作能力提升打算百千万工程这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
10、创新基地,与国内行业产业共建了一批试验室、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等,在校内跨学科搭建了若干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学校同时创新实施了“教师+工程师共同授课机制、以学分为基数的企业工程师课酬安排机制、校企协同制订人才培育方案机制、校企联合评定学生成果的学业评价机制。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混编成专业教学团队,来自企业的项目案例和生产一线的真实视频,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培育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和素养。二创建校企共建人才培育新模式一是构建产业技术学院新的工程教育组织模式,加强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湖北大学先后建有大数据产业技术学院和生物工程产业技术学院,以产
11、业技术学院为载体,通过联合制订人才培育方案、共同建设有关课程、互派人员学习沟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及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深入合作,着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二是深入推动学校和新闻、法律等实务部门的合作。将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培育打算,培育卓越法治人才;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进展要求,深化宣扬部门与学校合作共建新闻学院,培育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三是构建订单培育班的人才培育模式。本着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进展的原则,采纳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育的人才培育模式,在共订人才培育方案、共建师资队伍、共育专业人
12、才等方面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学校现有药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等一批订单式人才培育改革试验班,采纳“2+1+1人才培育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参加人才培育全过程,共同制订人才培育方案,联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共建专业,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培育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探究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培育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试验教学相比,以创新能力培育为核心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更为广博的理论学问和丰富的实践阅历。学校整合具有创新创业指导经受、理论讨论基础深厚和实践阅历丰富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学生 创新 能力 培养 体系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