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文化》课件.ppt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文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文化》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一、对联文化的发展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偶阶段骈偶阶段律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二、对联分类(一)、按
2、用途分1、通用联2、专用联3、春联4、贺联5、挽联6、赠联7、自勉联8、行业联9、言志联(二)、按字数分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三)、按修辞技巧分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四)、按联语来源分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五)、按内容分1、节令联2、喜庆联3、哀挽联4、名
3、胜联5、行业联6、题赠联7、杂感联8、学术联9、趣巧联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4、,但又不能重复。三、对联特点四、对联形式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五、联 律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
5、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二)、是词性相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
6、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五)、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