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9课辛亥革命一、单选题1八国联军侵华之际,中华大地北方南方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画面,一面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另一面却是太平自若,互通有无;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首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接下来两个月内南方诸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大清王朝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东南互保和武昌首义的连锁反应看似不太相干,实则千丝万缕,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腐朽、落后事物必然走向灭亡B新生、进步事物必然取得成功C量变积累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2从武昌起义后武汉军政府采用“铁血18星旗”和“黄帝纪元”,到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民国纪年”,实现了单一汉族建国(建立
2、汉族共和国)转变为五族建国(建立多民族共和图)。这一变化反映了()A民族独立的任务已完成B满汉民族矛盾已解决C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D中国政治民主化实现3“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因不得人心而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结束了封建制度C变革了社会习俗D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理念420世纪初的中国,“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出()A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D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5下表为辛亥革命后四个
3、月内部分独立省份在政权鼎革前后的县官人事变动情况。据此可知()省份实际县级政区数知悉最后一任正印官去向的县级政区数正印官留任的县级政区数留任比例(%)独立省份湖北63221359.1湖南5713538.5陕西841715.9安徽53221150.0江苏63592339.0浙江71622133.9广东6428932.1合计4552238336.9A革命力量发展极不平衡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C旧的官僚体制根深蒂固D清朝统治基础渐趋瓦解61903年,袁世凯选派周学熙等道、府官员参加了在大阪举办的日本劝业博览会。周学熙感叹道,“今日本通国无一人不需洋货,而无一洋货非出自本国仿造者。”回国后,周学熙创办
4、直隶工艺总局,下设工业学堂、实习工场、官纸厂等机构。这些做法()A推动了西方工厂制度的引进B体现了当时政府的自救意图C使北方成为民族工业的中心D目的是抵制日货和发展经济7民国时期某学者指出:“共和改创,孙不得不让位于袁以完成统一,而孙氏之党恐袁专擅,乃假手法约,设种种规定以束缚之,行政之权务求减削,立法之权事事扩张。”据此可知,“孙氏之党”的行为()A违背了民主共和的精神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C借助权力制衡维护共和D结束了君主专制独裁81911年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几乎无一例外地声明保护外国在华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外国企业和侨民没有干扰。帝国主义列强也在清政府和独立各省之间标榜“中立”。这一现
5、象的出现表明()A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B中国革命党人的妥协性C国内外局势的错综复杂D列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9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新政权也多采用黄帝纪年。1911年12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各部总稽查苏成章等呈请大都督通电各省,一律改用新历。这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B革命思想达成了社会共识C历法演变呈现出政治色彩D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10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列强也进行了交涉,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
6、难平民愤。这从侧面说明()A革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B舆论已经能够决定政治发展C清政府放弃了对革命的镇压D列强公开支持中国革命运动11据学者杨天石的研究,南京临时政府最穷的时候,国库里只有10块大洋。与此同时,国内舆论大多倾向于赶快议和以实现“南北统一 ”,外国势力则称“如中国内乱不止,就要实行干涉”。多重压力之下,孙中山只能向袁世凯妥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A外国势力倾力支持袁世凯B孙中山主动对袁世凯让步C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有限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施压1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咨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
7、知民国初年()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清朝咨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元中学毕业25岁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13民国元年,政府援引清末法院编制法,将其更名为暂行法院编制法后颁行;大理院为最高司法审判机关,首任长官沈家本一身二任,还主持修订法律馆的事务。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A临时约法遭到废弃B法制建设条件较为欠缺C司法审判程序因循守旧D大理院行使完全立法权14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某个文件: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失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
8、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现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有关该文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B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C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5下列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A照搬了美国的政治制度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6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
9、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17下图是1912年2月12日在时报上刊载的漫画南北,分一、二两部分。该漫画作品()A欢呼革命形势席卷南北B期盼国家实现南北统一C讽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D揭露列强分而治之的阴谋18孙中山曾认为辛亥革命必然经过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须三十年之久方能成功。但武昌起义却是仓促发动,清朝统治随后迅速土崩瓦解,从武昌起义到民国诞生,前后只有80多天。革命迅速发展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B民族资本主义的高速发
10、展C革命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D晚清的腐朽统治失去民心191915年12月11日,“国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国体,1993名国民代表参与投票,结果为1993票同意,0票反对。全体代表都“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以上材料说明()A袁世凯称帝是历史的必然B君主制比共和制更适合当时中国国情C袁世凯在探索新的救亡图存道路D“国民代表”未必能真实反映当时民众的诉求20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道: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该记者报道的是()A辛亥革命B国民大革命C武汉会战D义和团运动21
11、1913年,列宁提出“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以及它们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不管各种文明豺狼现在切齿痛恨的伟大的中华民国的命运如何,世界上的任何力量也不能恢复亚洲的旧的农奴制度,不能铲除亚洲式和半亚洲式国家中的人民群众的英勇的民主精神。”据此可推知亚欧的共同追求是()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B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22近代中国某一法案规定:“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件如不同意,得于十日内咨院复议”,“参议院依据法律授予大总统委托立法权”。据此可知,当时()A总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B南京临时政府即将成立C民国总统拥有专制权力D中
12、国进入政党政治时代23抓住时代重大主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的主题词,其中18941912年处应该填写()1894- - 19121921- - 1935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 - 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 - 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2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
13、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
14、世界认识材料二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
15、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改良与建设是渐进性的社会变革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常态;革命则是对既有社会制度乃至生活秩序的根本性变革。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改良遭遇阻碍,难以继续,而使社会矛盾激化之时,以暴力去除这种阻碍的革命才会发生。但革命爆发且取得胜利之后,并非表明其要进行的变革已大功告成,而胜利者往往面
16、临着长期的、某种意义上更为艰巨的建设工作。中国近代是数千年来社会变动最为急剧的时代,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进程中,社会变革之深刻与建设任务之艰巨,亦堪称数千年来所未闻。尤其时至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从清王朝统治集团到社会各方人士,都强烈地感受到进行变革的极端紧迫。此世纪之交所发生的前后相继的改良、革命与建设,即为此种局势与国人心态明白无误的表现。改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
17、一面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另一面却是太平自若,互通有无;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首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接下来两个月内南方诸省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中央权威日趋下降,地方权力日趋扩大,从东南互保到南方诸省纷纷独立,反映了量变积累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在强调清政府的必然灭亡,排除A项;从来没有体现新生事物的成功,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根据题干“铁血18星旗”和“黄帝纪元”,到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民国纪年”五族建国”可知国旗由体现汉族正统到五族共和反映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此时民族独立任务尚未完成
18、,排除A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未让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据题意可知,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封建帝制就遭到了彻底的唾弃,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使人们抛弃了封建专制思想,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变革了社会习俗,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材料“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自救,但是出现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说明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