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竞赛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竞赛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竞赛试卷.doc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2022 年 03 月 14 日中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一挑选题(共 16 小题)1石工在操场边匀速上、下挥动手中的铁锤打石头,每秒钟打击一次某同学在教室窗口观看, 他发觉每当工人的手臂向上举到最高点时,才听到铁锤敲击石头发出的响声 当工人停止打石头之后, 他又听到了两次响声, 假如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就教室到操场的距离是()A170m B340m C510m D680m2某旅客在火车车厢内以1.5m/s 的速度行走,当车厢静止时,他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需要 20s 的时间当火车以 10m/s 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时, 他从车厢头走 到
2、车厢尾所需要的时间和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位旅客通过的路程分别是()A20s,170m Bl0s,200m C20s,230m D15s,170m3如下列图,甲、乙两人从水速恒定的河岸 a、b 处同时下水游泳, a 处在 b 处 的下游位置,甲游得比乙快,要在河中尽快相遇, 甲、乙两人游泳方向应为 ()A都沿 ab 方向 B都沿 ab 偏向下游方向 C都沿 ab 偏向上游方向,甲的偏角更大 D都沿 ab 偏向上游方向,乙的偏角更大 4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以下哪个操作较合理()A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匀称后,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中,测出温度 B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
3、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匀称混合后,测出温度 C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匀称混合后,测出温度第 1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D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5郝奇发觉:开着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水雾)车窗玻璃上的水雾()A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C冬天在车外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 D冬天在车内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都会渐渐变得模糊 (有6两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 ,一人站在镜前不断走动()A
4、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B最多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C最多看到自己的两个像 D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个像 7路灯高度为 6.8 米,人的高度为 1.7 米,当人行走时,头顶的影子在地面上以 1 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就()A人不行能匀速行走 B人以 0.75 米/ 秒的速度匀速行走;C人以 4 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 D人以 0.25 米/ 秒的速度匀速行走8平面镜前有一个长为30 厘米的线状物体 MN,M 端离镜面 7 厘米,N 端离镜面 25 厘米,如图 10 所示就 N 点的像 N到 M 端的距离是()A20 厘米 B30 厘米 C40 厘米 D50 厘米9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 S,由
5、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 O,如下列图当平面镜绕过 O 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第 2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2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A跟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C和发光点的距离越来越大B沿始终线越来越接近平面镜 D按逆时针方向沿一圆弧运动10如下列图,平面镜 OM 与 ON 镜面之间夹角为 ,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 S,假如要保证 S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就 的最小值是()A120B90 C72 D6011图中两个反射面成钝角, 镜前放一个物体应当产生两个虚像,
6、那么在镜前不能同时看到两个虚像的区域是()A B;C D、12如下列图, 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选项()A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实像 B平面镜移动到肯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 C平面镜移动到肯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 D平面镜移动到肯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又成一个虚像 13一块矩形玻璃砖, 切割成图中外形后拉开一段距离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从 左面射入,右边射出的光线()第 3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
7、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A仍旧保持平行 B肯定是发散光线C肯定是会聚光线 D结论与 d 有关,以上均有可能14图中画出了光通过焦距分别为f 1和 f 2的两块透镜 L1和 L2前后的情形以下对透镜 L1、L2 的种类和焦距的分析有可能正确选项()AL1 是凸透镜, L2是凹透镜,且 f1f2BL1 是凸透镜, L2是凹透镜,且 f 1f2CL1 是凹透镜, L2 是凸透镜,且 f1f2DL1 是凹透镜, L2是凸透镜,且 f1f215一个直立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物体的中点恰在透镜的光轴上,后来,透镜被一割为二,对称地拉开,两个半透镜间距离等于
8、物体高度,如图所示就此时间屏上的像应当是图中的()ABCD16如下列图,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 发出红、黄、绿三色复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邻近沿轴方向向远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A红、黄、绿亮点 B红、绿、黄亮点 C黄、红、绿亮点 D绿、黄、红亮点第 4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二填空题(共 17 小题)17某物体在 t 1 时间内通过 S1 的路程,接着在 t 2时间内通过 S2 的路程,该物体全程平均速度是;如该物体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
9、半时间以速度 V2 做匀速直线运动就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如该物体全一半路程以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以 V2 做匀速直线运动,就该物体全程平均速度是18如下列图,甲、乙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分别与物块的上下表面相连接,乙弹簧的下端与地面连接起初甲弹簧处于自由长度,乙弹簧的压缩长度为L现用手将甲弹簧缓慢上提,使乙弹簧承担物重的2/3,乙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那么,甲弹簧的 A 端应向上提起的距离为19一列队伍长 50m,其速度是 2.5m/s整列队伍经过一座全长 100m 的桥,所需时间为20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5:4,如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4:5,那么通过的时
10、间之比为;如运动时间之比为 8:5,就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某人在两山之间某处(距甲山较远)高声喊叫,声速是 v,他听到两次回声之 间 的 间 隔 是 t , 如此 人 到 甲 山 的 距 离 为 s, 就 甲 、 乙 两 山 之 间 的 距 离为(注: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选:内/ 外)侧显现冰花,是物22北方冰冷的冬天, 窗户玻璃的态变化,夏季夜晚, 紧闭门窗, 开启卧房空调, 由于室内外温差大, 其次天早晨,玻璃窗上经常会显现一层水雾水雾是在侧(选:室内/ 室外),是物态变化23今年酷热的夏天,李明和爸爸驾车旅行,行驶在刚下过雷雨的 352 省道上,李明感觉汽车前挡风玻璃模糊似乎附有水汽,
11、李明建议爸爸打开雨刮器, 爸爸认为应打开空调你认为,由于水汽在玻璃的侧,你猜想的依据是:24某同学做试验时发觉一支温度计不精确,认真观看发觉它的刻度是匀称的 把第 5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5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不精确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觉当实际温度为 2时,它的示数为 4当实际温度为42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值就温度为时,它的示数为 80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试验中,小明用玻璃板、 相同的两个棋子 A 及 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试验,如下列图(1)试验时玻璃板
12、应当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试验器材挑选相同的两个棋子 A、B,其目的是为了,(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仍是虚像,可实行的详细操作是,此时会发觉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4)小明在试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觉镜中的像相对于 A 移动(选填 “向右 ”“向左 ”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发觉镜中的像(选填 “转向自己”、“转离自己 ”或“不动”)26如下列图,有两块平面镜,其夹角为,当任何方向的一束光线射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 经两次反射后, 光线恰好依据原先的方向返回,就这两块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27(1)某爱好小
13、组同学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试验如图 1 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剂第 6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6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其目的是小虎将蜡烛、 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下列图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楚的像,这个像肯定是(选填 “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2)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 ”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 “视网膜 ”上成一清楚的像如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 “
14、远离”或“靠近”)透镜(3)小明另取直径 D 均为 5cm 的凹透镜和凸透镜做试验他分别将两种透镜正 对太阳光,并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 (白纸与镜面平行) 当白纸距离透镜 10cm时,光通过两种透镜在白纸得到的光斑如图 D1 和 D2 分别为 1cm 和 8cm,就图2 甲、乙所示,测量出光斑的直径(甲 /乙)中的光斑肯定是光通过凸透镜在白纸上形成的,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cm 或 cm28光学爱好小组的同学, 在一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不断转变物距(u),并在调剂得到清楚像时记录像距(v),结果获得了一组物距(u)和像距(v)的对应数据然后依据数据描点画出了如下列图的图线那么,依据
15、你所知道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合对图线的分析, 可知该爱好小组的同学做此试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9图中的物体 A 的质量是 400g,物体 B 的体积是 8cm3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 A 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对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将 B 始终浸没在水中, 并使 A 沿着水平桌面对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施加 1.12N 水平向左的拉力就物体B 的密度为g/cm3(g 取 10N/kg)30受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故事的启示,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探究第 7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7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16、 - - - - 试验,试验步骤及试验数据如图依据试验数据,填写运算结果:(1)碗的体积为 cm3;(2)碗的质量为 g;(3)碗的密度为 g/cm331质量为 68g 的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 184g,如先在瓶中放入 36g 的金属块,然后再装满水,发觉总质量为 216g,就瓶子的容积为 m3,此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32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觉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 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 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猜想 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 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 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
17、的伸长量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试验方案: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 L1、L2;如下列图, 固定弹簧的一端, 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 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 L1、L2;转变拉力的大小,重复试验步骤,记录试验数据(1)该试验方案讨论的是猜想(填写序号);(2)试验方案中将 “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3)试验方案中 “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 ”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仍与 有关(4)探究此猜想需要讨论和比较的物理量是 和第 8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8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18、 - - 33如图,重为 6N 的长方体浸没在水中, 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3N,就物体的质量为 kg,密度为 kg/m3(g 取 10N/kg)三试验探究题(共 6 小题)34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试验中:(1)晓红在早上 9:00 利用太阳光进行观看某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这个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 调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 直至地面上显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 点 就是凸 透 镜的焦 点 你认为 该活动 过程存在的 问题是:;(2)试验前,必需将烛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调整到 上;(3)如下列图,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楚的像, 此像是倒立、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
19、示位置 像;(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4)在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假如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楚的像,光屏应当向(填“左”或“右”)移动;(5)依次转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楚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次数123456物距( cm)806030201510像距( cm)11.51215203040次数据是编造的;通过观看数据,可知第(6)晓红同学在试验过程中,中指的指尖触摸到凸透镜的一小部分在光屏上第 9页(共 43页)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9 页,共 4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填 “有”或“没有
20、 ”) 晓红同学指尖清楚的像3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猜 小雨猜想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想过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试验:将焦距是 10cm 的凸程 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分别在 a、b、c 处,移动光屏都能得到蜡烛清楚、倒立的像, 其中在 b 处说成的像是(填 “放大 ”、“缩小 ”或“等大”)的,将蜡烛放在 d 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让小雨撤去光屏,透过凸透镜观看到一个(填 “倒立 ”或“正立 ”)放大的像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不全面的表格物距 u像的倒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应用程u2f倒立缩小照相机倒立放大实像u2f正立放大放大镜提出问题 猜想 得出结论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级 物理 竞赛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