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范文.docx





《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范文.docx(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范文 篇1 各位挚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情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供应导游讲解服务,我肯定会尽力支配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快乐开心。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如大家所想的一样,)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保藏、探讨、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保藏文物约70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唯恐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
2、乙墓出土文物。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致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很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众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从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礼制、斗争、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事实上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因此,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在这里
3、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区域文化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其次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始终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斗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候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沟通、汲取、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曾侯乙墓和曾国。曾
4、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很多器物上反映了剧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曾侯乙墓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秦始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曾侯乙墓共出土
5、文物一万余件,很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觉,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探讨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较大的。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椁室模型,它是依据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前面我们说过,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全部展出是不行能的,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
6、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肯定的水平。在礼器展厅中,共展出了礼器用品38种134件,是我国历年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时间里可以渐渐的观赏,领会我国悠远的古文化。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到楼上接着参观。这里展出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春秋战国时代斗争频繁,所以很多新奇的作战武器脱颖而出,此墓出土的兵器,数量多,质量精,正是当时社会大变动,技术大革新的反映。看完兵器部分,大家是否可以勾画出古代斗争的大致轮廓和想象出他们运用兵器的类型呢?最终大家将要看到的便是世界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源于我国原始社会,
7、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着美丽迷人的音色,有深厚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嘹亮洪亮的高音,整套编钟铸造非常困难,要经过设计、制模、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处理得非常恰当。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致、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美丽、音频精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现在经过考古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乐器已经全部复制出来,面对这些上古时代的杰作,真叫人叹为观止,称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也许也不为过吧?为了满意各种中外游人的须要,湖北省博物馆在每天都要支配大型编钟
8、演奏,让您徜徉于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倾听这人间仙乐,所以,此行肯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倾听这个时间长廊传来的音乐。好了各位挚友,关于湖北省博物馆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范文 篇2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保藏、宣扬和探讨机构,馆名未董必武同志题写。经过近年的扩建、新建,现已有编钟陈设馆(1999年2月)、楚文化馆(20xx年12月27日)对外开放,另有综合馆正在建设之中。三馆呈品字形排列,均为高台阶、宽屋檐
9、、覆斗式大坡面屋顶的楚建筑风格。其中编钟馆陈设面积为2400平方米,楚文化馆陈设面积2880平方米,预料综合馆陈设面积为2.4万平方米。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近20万件藏品以出土文物为主,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这些文物中有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其中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
10、值。1. 湖北省博物馆一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2. 战国时期的越王勾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3.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4.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5. 战国时期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纳熔模铸造工艺制成。6. 战国时期青铜器鹿角立鹤,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祥瑞物。7. 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大玉戈,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8. 商代打击乐器铜鼓,1977年崇阳白霓出
11、土,是我国迄今发觉最早的皮鼓形铜鼓。另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一级文物。【编钟陈设馆】编钟馆是湖北省博物馆中集展览厅和音乐厅于一体的专馆,由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设展厅和古代乐器演奏厅组成。展厅陈设着曾侯乙幕出土文物中遴选出的400余件各类精品。演奏厅与展厅以连廊相接,可以容纳200位听众。曾侯乙墓于1978年2月出土,经过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觉,为东周考古学供应了新的实例,全面展示了我国先秦时期超群的音乐水平,并为科学探讨和工艺美术探讨供应了珍贵的实例。目前在编钟馆展厅中陈设的
12、主要有以下一些文物:1.主棺、陪葬棺、狗棺 主棺包括一具内棺、一具外棺。内棺由巨型木材制成的葬器,出土时重达两吨半,上有红色底漆盒黄、金、灰、黑色漆绘制的各种花纹图案。外棺长3.2米,宽2.1米,高2.19米,重达七吨半。棺身由十根工字形铜立架嵌十块木板构成,固定于地板四周的铜框上,棺盖四周有十二个铜钮,棺底有十个圆形的铜足。四周绘有红色、金黄色装饰花纹,内壁为素面红漆。另有较小的陪葬棺两具、狗棺一具。2.鹿角立鹤 由鹿角、鹤身、翅膀等组合而成的一件青铜器珍品,各部位乃分别单独铸成再合铸在一起,代表了当时超群的青铜器铸造水平。出土时,位于主棺的东面,头向南方,表示两层含义:一者为死者守灵,驱除
13、鬼怪;二者护送灵魂升天。3.铜盥缶 盥洗用的储水器,采纳铸镶法形成了红铜花纹,周身镶有绿松石,铸造工艺极富特色。所谓铸镶法,简明地说是将预先铸造成形的红铜纹饰,经修整后置于青铜器的铸形内,然后合范浇铸青铜液而成型。可使红铜花纹与青铜器体紧密相连,非常坚固,但因红铜的熔点高于青铜,所以对铸造红铜纹饰的设备及陶范的技术要求极高。4.鉴缶 曾侯乙墓中精致的青铜礼器,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通高63.3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整座器皿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镂孔盖中的方孔套住缶的口沿,缶的底部有三个穿眼的圆足,鉴底部有三个弯形栓钩插入缶底部的圆足。中间一个倒钩装有活
14、动栓,插入圆足后即自动倒下,钩住缶的底部。运用时,尊缶内装酒。由于鉴与缶之间有空隙,冬天放入热水可以温酒,成了保温瓶;而夏天放入冰块则可起到冷却作用,同时防止酒酸,是名副其实的大冰箱。5.九鼎八簋 鼎是古代用于烹煮肉食和盛贮肉类器具,三足两耳;簋是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类似现今的大碗。战国时期,鼎与簋是协作用的,是天子祭祀的锅、 碗。曾侯乙的九鼎八簋,一套17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冶铸技术发展至巅峰的代表作。铜鼎铸造特别精致,每只通高35.6厘米,口径45.7厘米,重20公斤。周身铸满纹饰;还铸有四只铜虎,造型生动逼真6.尊盘 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
15、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曾侯乙墓中的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蟠虺透空花纹。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伸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
16、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整套器物纹饰繁缛,其精致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一种简单雕刻的蜡,根据绘就的困难图案,细心雕刻成蜡质尊盘,形成模。然后以特制的泥浆包住它,待泥浆干燥后进行烘焙,令其坚实,同时令蜡熔化流失,得到范。最终将青铜溶液注入范中,铸成尊盘。这一发觉,证明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7.金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了金盏、漏匕、器盖、金杯、金带钩等九件。其中金盏中2156克,是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制作精致。盖上饰有蟠螭纹、陶纹、云纹等,器口
17、沿下饰有蟠螭纹,三足作倒置的凤首。出土时盏内置有镂孔漏匕一件,重50克。金带钩是古代的服饰配件,共四件,含金量达92%-93%。8.玉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玉器及水晶、玻璃、紫晶等饰品共528件,主要出自主棺内。玉器之作精致,采纳平调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种类有壁、璜、玦、珮、串饰等,玉质为白玉、碧玉、青玉等,纹饰以云纹、谷纹、双龙纹为主。9.漆器 曾侯乙墓共出土漆器230件,展厅中陈设有少数经过脱水处理的原件,其他漆器均为复制品。10.乐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乐器共8种,125件。弹拨乐器类有五弦琴、十弦琴、瑟等,其中五弦琴和十弦琴在我国均为首次发觉;吹奏乐器6件,包括笙、排箫、横吹竹管等;打击
18、乐器编磬、编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编钟和编磬。编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曾侯乙编钟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王送的鎛钟1件,共65件。每件钮钟都有铭文,共两千八百字,内容除甬钟正面各有曾侯乙乍时五字外,其余全是乐律学的内容。甬钟都是长甬,有鼻,下层的甬钟,错嵌红铜花纹,其余各部分的纹饰则是浮雕的蟠螭纹。编钟总重2500多公斤,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间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和手承托重量。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柱承托横梁以加固。曾侯乙编钟在铸造工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析,65件铜钟都是用陶范分范合
19、铸而成,花纹用模具翻制。金属成安排比合理,编钟外形尺寸规范,以及预热铸型、延期脱范、利用铸型和金属余热进行匀称退火、改善金属组织、淬火、回火工艺调整音频等工艺手段使编钟音响效果令人称奇。编钟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嘹亮嘹亮,优雅而优美。据有关声学的探讨,这套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代的七声音阶相同,而且还有改变音,有完整的半音阶。它不仅包含有中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而且还有变宫、变徵。七个音之间还有五个中间音,因此形成了完整的十二音律。整架编钟的音域达到了五个半八度,其中三个半八度十二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各种乐曲。编磬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劳动中发觉石头磕碰产生的声
20、音也可以越而动人。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这种石头渐渐成为宫廷乐器。曾侯乙编磬共有32块,由石灰石和大理石磨制而成。出土时磬片多已破裂。专家通过测音复制出全套编磬。磬架为青铜制,以两个错金纹长颈怪兽为座,上面放置两根饰有错金花纹,两端作透雕龙形的圆杆为横梁。磬架保存良好,供应了编磬排列悬挂的信息。编磬上刻有有关乐律的铭文,是探讨音乐史的宝贵资料。编钟展厅里陈设的是编磬的复制品,磬架为原件。整套编磬的音域为三个半八度,最小的一件是最高音,相当于钢琴上的最高音。编钟音域为五个半八度,缺两个半八度,编磬为三个半八度,正好弥补了编钟高音区不足的缺陷。我国古代把编钟和编磬合奏称为金石之声、金声玉振。【楚文化馆
21、】楚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湖北被誉为楚文化的摇篮。从上世纪50年头起,湖北发掘了一批古代遗址和墓葬,获得很多重要的考古发觉。特殊是上世纪60年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沙冢、雨台山及枣阳九连墩等楚墓,以及黄石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进行了胜利发掘,出土了数十万计的文物。 楚文化馆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反映楚文化辉煌成就的专题陈设馆,馆内以文物为主,辅以模型,展出了400余件文物珍品(以楚文物为主),分别以开疆拓 土。 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范文 篇3 各位挚友大家好,我是湖北高校旅行社的导游员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情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
22、将由我为各位供应导游讲解服务,我肯定会尽力为大家供应优质的服务,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快乐开心并有所收获。今日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与古人对话。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同时是湖北省保藏、探讨、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首先我向大家简洁介绍下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他筹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并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馆。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
23、湖北省博物馆。他拥有着属于湖北独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们武汉市楚文化的家乡,所以该馆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设楼组成,这三个馆分别是在99年、20xx年和20xx年对外开放的。省博共保藏文物约70万件,四大镇馆之宝为: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可是由于今日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只能重点巡游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好,说话间我们现在来到的展有越王勾践剑的楚文化馆。请大家跟紧我的脚步。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xx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0xx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介绍 湖北省 博物馆 导游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