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教学法”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系教学法”初探.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联系教学法”初探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在普遍联系中。只有在普遍联系中,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相识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深刻的相识事物,相识世界,这已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学习也是对学问的相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偏重表象,偏重就事论事,简单忽视各学问点与相关学问点的内在联系,而导致学生脑中的学问零散而孤立,不成系统。这既不利于从真正意义上把握学问,也不利于整体性思维的形成和活学活用。笔者认为,联系教学法可以纠此弊病。 所谓联系,即找寻学问点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把零散的学问纳入一个有机的系统。由此,学问便不是孤立的点点滴滴,而是集感性与理性于一体的整体筑构,当我们须要某一条信息
2、时,在脑海中可以随意查找,敏捷提取。 下面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联系教学的三种类型:平行联系、发散联系、寻根联系。 (一)平行联系 平行联系:即以文章中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提取出学问点,再以此学问点为红线,贯穿起类似的感性材料。 如:夜走灵官峡中关于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一个重要的学问点。作者在刻画成渝父母时既有对其在风雪之夜指挥交通和在万丈绝壁上打炮眼的正面描写,又有借助写可爱又可敬的成渝来表现其父母忠于职守、不畏艰险的豪情壮志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干脆摹写所刻画的对象,较简单理解和举例;而侧面描写则避开习见的正面客观摹写,而从侧面加以表现,从而达到“写而不写,不写而写”的艺术效果,应作为重点
3、梳理讲解,以便学生更深化的了解。 首先可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正面、侧面描写。学生能较快的回忆起第一册中看戏一课中以听众反应来衬托艺术家超群的演技属侧面描写,其次次考试中刻画陈伊玲的形象时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那么,侧面描写的魅力何在呢?文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形象的最终塑起,有赖于读者的想象。老舍先生也说过:“要自己有想象,而且使读者想象也活跃起来。”而侧面描写由于对特定的艺术形象不做任何直观的,固定不变的描写,而从侧面加以表现,从而极大的诱发读者的想象力,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便没有文学创作,而侧面描写给读者创建了想象的空间。 而为了使学
4、生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文学作品补充几条侧面描写的例子:“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此诗不干脆描写佳人的外貌,而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其美,这就给了读者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人的审美观是不同的,若正面描写,难保符合全部人心目中的美人形象,而侧面描写则使每位读者在无尽的遐想中见到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此类例子还有陌上桑中对罗敷的侧面描写。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与众人敛声屏气、肃穆严整的气氛极不和谐,使得黛玉暗自纳罕:来者为谁,敢如此放诞无礼?这些侧面描写由黛玉的心理活动虚拟出王熙凤的“放诞无理”,从四周人的“敛声屏气”中刻画出王熙凤这个贾府中
5、炙手可热的人物的骄纵形象。明湖居听书中以白妞仅一纸说书的招贴便使听书人“举国若狂如此”来烘托白妞非凡的说书技艺一段文字则更是侧面描写的典范。 如此纷繁而有情趣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显明清楚的印象,在丰富概念外延的同时对其内涵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发散联系 发散联系:抓住教学中极具丰厚内蕴的学问点,并由此生发开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系。 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其次句“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色”便是极具文化意蕴的意象。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文中,柳与众多的送别诗与念远诗相联系,具有多重象征系统。首先是离情别绪。“柳”与“留”谐音,且柳丝绵长,若情思无限,又因折柳赠别之俗而形成特定的心理机制。如:“年
6、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柳管别离。”(刘尚书杨柳枝词)其次是相思念远。“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鱼玄机杨柳枝)。因为相思主体眼中的柳以其绵长的枝条,唤起并契合人的缠绵情意。再次,是思乡念土。思乡指向涉及恋人配偶、亲友故旧以及从前的庭院房舍等,缘其古人宅旁多植柳,所以柳多作为故里乡邦的代名词。“山高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家乡。”(萧绎折杨柳)最终是感物伤己。古文人多由柳的荣枯联想到自身年华不永,由折柳联想到自身命运被攀折摆布。“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春,纵使君来岂堪
7、折。” 又如: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文中关于“流水”意象多次出现。作为一种具有运行行为的持续不断的客观实体,流水每每被中国人用来联想与表现时间、机缘、功业乃至年华、生命的不行复返性,使人在怀古悼今、怀旧自伤的不尽感慨中,生发出对生命、爱情、事业等价值追求及其不如意的无限感慨,从而也成为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系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千古断肠之句承载了作为亡国之君的南唐后主无尽的懊悔与幻灭之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唤起苏子瞻对风流人物的功名伟业的怀想,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朝代更迭的沧桑感和对历史的追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昼夜不息的流水唤起智者对时间与生命的无穷感喟 发散联系的优点是: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文史学问,又利于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透视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内核,把文学观赏和文学分析实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面。此外,还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举一隅而能以三隅反,以渐渐在阅读写作中有意识的运用。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