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博士探讨生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意义、探讨现状、探讨内容、探讨目的、预期成果与创新及探讨安排等组成,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探讨内容及探讨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在此,学术堂整理出“现代西方设计指责探讨”课题的博士探讨生开题报告范文供参考。一、选题来源与探讨背景。当前,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确有倒向过度物质化的倾向,这是一个可见的事实。它的威逼在于,人类社会“在物质进步的祭坛上牺牲了诸多道德和精神价值”.毫无疑问,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而始作俑者则是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这
2、一文明对于物质的极力追求,使得他们慢慢偏离了启蒙运动时期所确立的文化方向,将留意力过度集中在技术和消费的层面,而较少顾及那些事关人类社会真正福祉的问题。(一)全球设计的危机。当代世界仍旧处在巨变之中,其速度之迅捷、规模之盛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而这一现象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以发轫于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作为基础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设计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动因,也是果实。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设计的进化受到社会力气的塑造和鼓动。与此同时,它也反过来为社会带来深刻而困难的影响。这个世界即使从总体上来看更加趋于同等和民主,但是我们也无法忽视这样的现实,即这里还存在着相当严峻的贫困、不公正
3、、残酷和邪恶的事务。因此,我们仍旧很有必要去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应当如何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因此,设计也就非常自然地有了更多的担当,设计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理由使生活变得更漂亮、更舒适,同时也更平安、更人道。(二)当下国内的设计现实。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迎来了它最为旺盛和活跃的时期,改革如今已经到达“深水区”,我们一方面须要主动因应新的国际趋势,进行富有创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须要检视当前的境况和不足,反思我们走过的道路。这种姿态应当是全方位的,它将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层面逐一绽开。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发展之路,我们看到,在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设计取
4、得了很大的突破,国人对于设计的了解和期盼也在不断加深。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设计还有严峻的不足,总体说来,我们还很缺乏原创性的设计,以及负责任、有品质的设计,我们距离“设计大国”、“创新大国”、“软实力大国”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在实践当中,则有这样这样两个严峻的问题,一是指责乏力,二是伦理缺失,它们事实上又是一体的。就当下而言,发掘设计的道德力气,对于增进我国社会的凝合力,提升大众生活的福祉和个体的内在华蜜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许多证据都已显示,一个社会的道德败坏往往与城市、社区功能的弱化有干脆联系,反之亦然。因此,我们有理由加紧推动中国设计的指责规范化,推动伦理议题的常态化。
5、它们将会在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生动、人性化,会逐一体现在设计实务当中。(三)初步的看法。在大多数状况下,人们只是在下意识地运用产品、适应于产品,产品对于人而言,渐渐地成为了一种习惯。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到设计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设计和商业的亲密交融,这就更加使我们简单忽视设计的“全景图”,一个正在渐渐生成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而当前越来越细化的设计教化分科,这就进一步模糊了人们本已经不太清楚的视野,而忽视了作为这个概念、这个行为的某些真正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马格林指出,“将设计作为一种广义的人类活动来探讨便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中国设计之弊虽与指责缺失有关,但从根原来
6、看,却是因为当前的社会缺少应有的价值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和设计才显得残缺不全,并造成了设计和指责的双重失落:它们无法产生互动(与此同时,虚浮的设计和伪劣的指责却在大行其道)。因此,燃眉之急的是,我们须要着手阐述设计的本质,尤其是充分论证设计与伦理议题的关系,而这不仅是推动设计健康发展的必需,更是事关家国命运的现实命题。从伦理角度切入对设计指责的探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尽管还远不够成熟,但当前国内的设计指责探讨还是显示出了多种可能性,假如从伦理角度切入设计指责探讨,在方法层面具有特别意义。它们虽分属不同层面,却具有明显的共同指向性。前者是设计活动接受社会反馈的过程,是健康有序的
7、设计活动中不行或缺的环节,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设计生产;而后者则是隐藏在一切社会活动(当然也包括设计)背后的根本动力,是设计的价值观所在-笔者认为,它们都关乎设计活动的本质-我们姑且可以把前者看作是设计的外在形式,而后者则是设计的内在动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中外文献综述。(一)设计指责的国内外探讨状况。众所周知,设计理论和建筑、艺术理论有着亲密的联系。尤其是建筑学,由于它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几个世纪以来,它始终都对其他门类的设计学建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建筑和设计形成了一种极为紧密而又微妙的关系。自 20 世纪30 年头以来,随着设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设计学的独
8、立性也起先引发人们的关注。1. 国内探讨状况。国内设计指责的行为很早就已产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梁思成在 1955 年对北京城市规划的质疑和行动就是知名的历史公案,是特别重要的指责事务,显示出建筑界当时对于历史文脉保存的批判性思索。就总体而言,设计指责的真正起步却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从那时起,设计指责的活动才渐渐绽开,而相关的设计指责探讨则在此后跟进。从 1990 年头后期起先,设计指责起先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中设计议题的渐渐展露而变得愈发急迫,另一方面,设计指责与设计史、设计理论的互动也越来越频密。在此过程中,一些中青年学者也起先进入到这个领域。就总体而言,国内的设计指责和设计伦理的探讨都是起步
9、不久,大约从 2023 年前后起,论文和专着进一步有了数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于问题的思索深度也在大大加深。就目前状况来看,设计指责对于大多数设计圈内人来说,它已经由一个比较生疏的概念渐渐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熟识的的概念。当然,和现实相比这还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指责传统、指责氛围比较淡薄的国家来说,深化扎实地探讨设计指责,对其相关基础概念进行挖掘、梳理,将会是一份长期的工作。因此,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有待去完成。针对设计指责的学科概念的界定、相关框架的构建,对其相关历史源流的梳理,都还须要从头做起。因此,在该学科方向内,一些基础性的探讨工作仍旧显得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设计指责究竟是
10、什么?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还须要进行深化的思索和总结。目前这方面的探究还只是一个起先,诞生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以建筑指责为例,郑时龄的建筑指责学(2023)就从指责的主体论、价值论、符号论、方法论、指责意识,以及建筑师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建筑指责这一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其中既有相当篇幅的有关国外设计指责历史的介绍,同时也有很多当下国内建筑设计的案例,内外印证,联系紧密。由于作者长期从事专业教学和各类建筑实践,因此得以比较透彻地剖析指责的各个层面;而在设计指责方面,目前有这样两本教材,即杜军虎的设计评论(2023)和黄厚石的设计指责(2023),二者都较为全面地评述了设计指
11、责的框架,对其的历史、本体、价值、范畴等概念均有谈及,为这一学科的构建铺设了道路。而李丛芹的设计指责论纲(2023)也是一部较为重要的、非教材类型的专业论着,该书从人与物的关系着手,以设计指责的立足点、范式、原则、主体等几个方面作为抓手,阐述了人与物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变迁。作者结合大量实例,以轻松自如的叙述方式,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深刻联系。 值得留意的是,作者对于“造物”和“生生”关系的思索,清晰地表明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设计文化的深远影响,当然这也必定影响人们对于设计的批判和相识。此外,关于设计指责的本体探讨,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例如,“ 指责是一种学术立场而非道德骂场
12、”( 田萌)、“ 关于设计指责的身份焦虑 ” ( 芦影 ,2023 年 )、“ 建构一种指责的本质 ” (李凯生 )、“ 设计指责的类型探讨 ”(刘震 ,2023 年学位论文 )、“从设计指责的现状谈起”(陶安蕙)等等。到目前为止,针对设计指责也在进行着带有详细指向性的思索和总结,将设计指责与设计文化立场、设计的价值倾向、设计的哲学维度等等进行融合、并置的趋势,起先引发更多的关注。这一方法表明白设计指责探讨的开放性,目前这方面的专着还不算多,其中比较代表性的有张犇的设计文化视野下的设计指责探讨(2023),该书将设计指责放在设计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视察和思索,较为清楚地还原了设计的文化属性,既有
13、历史的纵向叙述,也有对本体问题的横向思索,具有相当的劝服力。设计指责是对设计价值的一种推断,因此对于设计价值的阐述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李立新的设计价值论(2023)一书中,就从设计价值的角度动身,特地就设计指责与设计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是为对设计指责的一种本体论性质的思索。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设计指责所涉及的价值原则的多样性。从设计价值与指责的关系、设计价值的类型、设计价值推断的原则和标准动身,将设计指责和价值推断关系的内在逻辑层次做了清楚的梳理。其中还特殊指出,设计指责不仅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同时它也应当反映出社会整体的价值思索。此外,李乐山的工业设计思想基础(1997)一书把设计放
14、在了文化的整体背景下进行视察,体现出和其他相关着作不同的立意,体现出作者视野的独特性和责随意识。该书最终一章着力于对西方现代性的回顾,用了相当篇幅来探讨现代设计的思想历史根源。这一部分看似脱略于该书的总体结构,事实上确有其必要性,这将设计背后的文明危机呈现出来。李乐山人认为西方的现代性本身具有很强的欺瞒性,它事实上掩盖了西方工业文明内在的巨大缺陷,正是这种现代性造成了严峻的伦理危机、社会危机,该书的详细表述虽然值得商榷,但是对于破除西方迷信,却是很好的提示。而青年学者李向锋的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当代西方建筑伦理理论及其反思(2023),是对建筑伦理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的一本重要着作。该书对西方建筑
15、伦理的历史、体系、探讨模式、当代的实践操作以及中国当下的回应,进行了思索。其中既有历史叙述的纵线,又有横向的、并列的概念阐述。不仅深化探究了西方建筑伦理发展的线索,它的演化,核心议题的扩展,同时,又将这些问题同中国当下的现实加以连接,从而建立起一种结构坚实、体例完备的立体式叙述。指责从来都不曾被局限于设计专业之内,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今日,这一活态的、外向的、多元多义的面貌,就始终保持着。就这一特征而言,它和历时更为久远的艺术指责、建筑指责、文艺指责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允许,甚至有赖于设计之外的各类学问的主动融入。这些学问来源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多个学科,例如社会学、心理学、
16、经济学、伦理学等等。这些专家所思索的视觉未必一样,但他们往往能有很多相重叠的结论和观念。在我国,这种跨领域的、多学科的指责实践总是与理论的建构并肩绽开。消费社会就是最受关注的“靶子”之一,社会学学者郑也夫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2023 年)就是一部重要的着作,本书从消费的角度着手,对当前国内的社会景况做出分析。 可以预见的是,设计指责走向多学科的沟通,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自然态势,而且也将成为设计学自身的一种要求。事实证明,设计指责的发展往不仅须要从现实当中吸取养分,而且针对自身的文明基因,设计指责也须要有属于我国自身的理论建构。因此,回顾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当中去找寻设计发
17、展的逻辑,建构其中的社会、文化、伦理维度,探究具有本土意义的指责范式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一方面,柳冠中的“事理学”理论产生了主动的影响。尽管作为一种理论模型,它的实践性还须要进一步的视察和论证。但这一范式对于完善我们的设计指责,建立中国设计指责的伦理标准而言,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针对设计史以及重要设计流派的探讨中,往往有很多是关于设计指责的发展探讨。例如,“ 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化思想探讨 ” ( 徐昊, 2023 年学位论文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探讨”( 廖前兰 ,2023 年 )、“都市乌托邦的指责理论:读威尼斯学派的三本着作” ( 李翔宁,2023 年)、“雷纳 班汉姆及其设计指责
18、观”(关玲 ,2023 年学位论文 )、“指责包豪斯”(翟墨, 2023 年 )、“事实与价值:卢斯装饰批判的批判”( 黄厚石,2023 年学位论文 )等等。针对那些特地的设计领域、设计专业,指责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化。在以往的探讨当中,设计指责的思索几乎都是下意识地围围着工业设计绽开,严格地说来,这当然和设计史探讨历来偏重工业设计的倾向不无关系,但这种以工业设计“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在慢慢得到改观,在服装、景观,平面甚至动画专业当中,相关的指责探讨正协作着指责实践的绽开而得到深化的发展。例如由李超德、张蓓蓓共同撰写的服装评论(2023),该书针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深化的有针对性的指责探讨,对
19、于当下的服装设计指责的发展倾向有着全局式的相识,同时又不乏对历史的回望、关照,不失对服装设计自身专业特性的冷静思索。而在景观设计领域,俞孔坚也凭借着他一系列的专业实践和带有明显指责思索的着作而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他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2023)、回到土地(2023)都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作品。2. 国外探讨状况。就设计指责在国外的发展、探讨发展状况来看,它要早于国内。就工业设计的指责来看,它应以 19 世纪中叶作为起点,但其雏形又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而在建筑学领域,指责的行为和范式形成的时间还要更早。在经验了这种漫长的发展之后,指责在西方设计领域已经不只是一种学科
20、的的概念,更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的自觉意识,熔铸到人们的设计意识当中。在建筑师、设计师和大众的思索当中,到处显示出这种指责意识的存在。早期的设计指责和建筑指责联系紧密,指责家往往代行设计指责的职责,这和当时的设计尚未走向独立化有关,而早期的设计也总是被看作是附属于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因此,设计总是被习惯性地放在总体的环境当中进行视察。在当时的设计史、设计理论的探讨当中,也经常会将指责意识融入其中。历史写作本身有时就会映射出作者个人的价值立场。由于时代的局限,历史写作往往成为一种表达立场和批判性的载体。这在佩夫斯纳和吉迪翁的历史探讨中,就体现出这一点,作为现代主义的拥趸,他们借助于历史探讨表达出这样的
21、一种立场。设计指责早已经超出了旧有的框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一种文化与社会力气,它在信奉激进主义的设计师与创作者手中,更是成为一种干脆干预社会生活的利器,用设计的语言去批判社会。1964 年,英国设计师肯加兰德(Ken Garland)发表了着名的要事第一(The First Things First Manifesto),这是一部设计宣言。加兰德通过这样一种行为,号召设计师回来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当中,以此来对抗一个商业氛围浓烈的时代。这份宣言是当时的英国设计师对社会现实的剧烈回应,呼吁社会重新回来到一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1971 年,德国沃尔夫冈 豪格( Wolfgang Haug
22、 ) 的 商品美学批判 : 资本主义社会的外观、性和广告 ,这是代表兰克福学派社会指责的经典作品,对于充斥在商品社会当中的广告绽开了尖锐批判,对于大量充斥在市场上的商品产生的不良社会效应进行了消费文化的批判。1970 年头最具有标记性意义的作品是维克多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1972),作为横跨设计指责和伦理两大领域的一部经典着作,该书反映出 20 世纪70 年头对于资本主义设计问题的伦理和环境思索。首次提出设计伦理概念的一部着作。从生态道德、社会道德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进行了深度的反省,设计伦理从这时起,展示了设计伦理思索的多元性。书中还以大量的实例,证明白设计伦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展示了设
23、计的局限性,以及设计发展有可能达到的水平。英国学者爱丽丝劳丝瑟恩的设计:为更好的世界(2023),也以一种较为通俗、流畅的书写方式,对设计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指责。针对正身处技术化时代 的设计加以思索和想象。在各个特地的设计领域中,有着专业指向性的设计指责也在快速绽开。例如, Looking Closer 是一套不定期出版的学术刊物。其中的 Looking Closer 4 :Critical Writtings on Graphic Design 汇合了自 1997 年到 2023 年这三年间一些重要的、和平面设计指责有关的文章,它们发表在各类专业性或者具有普及性质的刊物当中,涉及到和平面设计有
24、关的各类话题:例如,号召平面设计师们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或者是探讨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不断壮大的视觉文化力气。(二)设计伦理的国内外探讨状况。1. 国内探讨状况。国内设计伦理问题的思索在最近数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里,学术界的思索一步步落到了实处,这是可喜的现象。在此过程当中,一些专业杂志为设计伦理讨的探讨搭建了话语平台,一些重要的学术探讨、学术会议先后进行。例如,2023 年,美术视察第 6 期,就以“设计伦理:从人机适合到人际和谐”为专题,在“视察家”栏目对这一问题做过最初的探讨。由装饰杂志社和浙江工商高校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 “2023 全国设计伦理教化论坛”在杭州
25、实行,此次大会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计伦理教化问题”为主题,围绕设计伦理的内涵、设计伦理与职业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伦理和设计伦理教化问题等议题绽开探讨,论坛结束后通过了杭州宣言-关于设计伦理反思的倡议 .一些重要的设计展览也起先针对设计的伦理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类活动并不只限于图片、展品本身,往往还囊括了论坛、会议等活动,从而增进了伦理议题思索的深度。2023 年度 10 月 26 日到 30 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为“信”(象征信息的沟通与信念的传递,以谋求透亮与互信的对话及跨界的全球合作)。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下设四个专题,分别是
26、“获益”、“和谐”、“沟通”、“定义”,其中的主题演讲涉及到这样一些详细的内容,例如“为更多人的设计”、“可持续发展与设计师的当下责任”、“生态政策:义务或者负担”、Audra Buck-Coleman 、Mark Biddle 等美国学者则提出“ 连接多样性:设计教化中的伦理思索”.此外,一些大型展览、博览会也在中国相继召开,这不仅有力地拓展了国内设计界的专业视野,增进了他们对某些普适的设计价值的相识,同时也有力地加强了专业内外人士的沟通沟通,使得设计伦理这类看似枯燥的议题也能够为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他们的认同。例如,2023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妙。”这次大型的博览会以“
27、和谐城市”作为理念,对中国文化的和谐、中庸理念进行全新的、鲜活的诠释,将设计伦理议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结合到了一起,从而推动了设计伦理学和设计实践的结合。除了这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会议和论坛活动之外,一些较小规模的学术沙龙活动也在不断涌现,反映出伦理思索的多层次性和议题的多元。例如,2023 年 9 月 17 日,北京市级人才强教项目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举办“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沙龙。须要指出的是,伦理问题已经不光是学术活动的目标,它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一个全球性议题,它也激发起跨领域、跨文化、跨民族的对话、思索。例如,作为策划周密的专题性展览的一部分,会争论坛构成了一
28、个目标极为明确的整体,往往也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 2023 年胜利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是近年来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设计活动,本次活动以“仁:设计的善意”为主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显明的信号,无论是“仁爱”,还是“善意”,都干脆指向伦理问题的内核-.它关注的问题许多,在分论坛部分:社会、能源、环境爱护、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势群体,消费指责和设计伦理等等都被。对于“仁”、“善意”这类概念的提出,表明白中国设计界对于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再度确定。随着设计伦理渐渐在国内引发关注,对于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帕帕奈克也慢慢为人关注,对这个人物思想所做的系统性探讨也正在
29、拉开序幕,其中杨莹(中国美术学院)的硕士论文就颇有代表性,论文题为“维克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探讨”(2023)。该文从战后设计的消费社会背景动身,追述帕帕奈克的人生,并对其思想,即设计师责任体系加以探讨,从而呈现了伦理议题与设计师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当前国内的设计师责任思索,建立了理论的高度。周博的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23)是近年来相关着作中颇为扎实、稳健的一部。对西方设计伦理做了总体性的回顾,对二战后的设计伦理发展,尤其是帕帕奈克的设计思索进行了评述,将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思索放在了学科发展的历史当中,脉络清楚,结构合理。该书将帕帕奈克的思想放在设计伦理的历史脉络当中,进行梳理和考察,这
30、一方面表明白伦理议题的历史性,和某些稳固、坚实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帕帕奈克前瞻性的、独特性的设计思索。近年来,以“设计伦理”为主题进行申报的高层次的课题也有不少,其中更包括:“20 世纪西方设计伦理思想探讨” (2023 年,周博)、 “19 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伦理思想述评”(2023 年,周志)、“中国节约型社会的造物设计伦理思想探讨”(2023年,杨先艺)等等。伦理议题也经常和性别议题相关,所以女性主义设计、建筑的探讨也自然归属于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滕静茹的博士论文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较有代表性,具有肯定的理论深度。该文以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作为视角,分别对女性在建筑专业、
31、建筑环境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思索。其中涉及女性建筑师的角色、女性建筑设计、女性的建筑设计教化、女性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关系等多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思索。较为深化地展示了女性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境遇。这种将女性主义作为切入点的探讨方法,融合了理论与现实,是对以男性为主导的教化模式、社会环境的全面反思,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2. 国外探讨状况。由德国建筑史学家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撰写的建筑理论史初版于 1985年,这是关于建筑理论和建筑指责史探讨的经典之作。该书的内容上迄古罗马,下至20 世纪 70、80 年头,内容浩瀚庞杂,作者却能条分缕析,从容道来。其中既有历史的纵向梳理,也有
32、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作并置的、呼应的探讨。将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建筑、规划、园林等方面的理论、指责做了清楚、整体,而又不失情节的描述。并且始终保持前后的贯穿,对建筑理论史上的关键性价值概念的发展、演化进行了陈述。建筑指责和建筑理论、建筑史的紧密逻辑关系在该书中有清晰的呈现。由美国设计学者维克多马格林和理查德布坎南合作编辑的发觉设计-设计探讨探讨出版于 1995 年,其中的“价值与责任”部分特地辑录了三篇论文,代表着 1990 年头设计伦理探讨独创的较高水平成果。其中由卡尔米查姆撰写的“设计中的伦理学”一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对设计的伦理本质做了清楚的陈述,对伦理在设计体系中存在的必定性做了诠释。
33、作者认为,设计不单纯是技术和审美的问题,它同样也无法脱开伦理学的本质。而伦理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把设计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视察,而不能任由设计沦为孤立的、自私的社会现象。而托尼弗莱的“神圣设计-再创建理论”则从神圣信念的角度谈到设计的发展,认为设计肩负有重新联系自然与文化的责任。这些思索都将设计的伦理思索摆在了伦理学和人类文化建设的高度,拓宽了设计思维。 Essays on Design 1 :AGI'sDesigners of Influence 是一本论文集,一部由平面设计师(AGI 会员)所供应的一部思想汇编,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平面设计的社会角色的。作者们多为拥有丰
34、富阅历的设计师,其中许多人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谈到设计的责任问题。但就平面设计这一载体而言,相比于工业设计和室内设计,它的社会价值往往受到忽视,而对于设计师而言,重新树立起对于这一专业方向的爱好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学者哈尔福斯特出版于 2023 年的设计之罪,既包括设计和艺术的指责文章 8 篇,福斯特认为,设计已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系之下膨胀起来,其中的“设计与罪恶”、“建筑大师”等文章,早期的设计指责和建筑指责联系紧密,指责家往往代行设计指责的职责,这和当时的设计尚未走向独立化有关,而早期的设计也总是被看作是附属于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因此,设计总是被习惯性地放在总体的环境当中进行视察,这种特征无论
35、是在19 世纪的英国,还是 20 世纪初的德国,都体现出这一点。在近来的很多设计史着作中,有很多都会很自然地涉及到对设计指责和伦理问题的描述,因为在现代设计史的写作过程中,这些内容几乎总是会非常自然地融汇进来。比如乔纳森M 伍德姆所着的20 世纪的设计一书,就有“设计与社会责任”一章。全面地回顾了二战后以来西方各国设计与设计的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显示出二战之后,设计界和制造业对于消费者群体利益的思索和相识。诸如战后的英国、美国设计界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关切、设计师对于大众健康,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出二战以来设计道德责任的渐渐复苏,此外也包括设计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应,同时还探讨
36、了绿色设计。而在真实的设计:荷兰现代主义与视觉识别 一书中,针对荷兰在 20 设计的平面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思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平面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对于它在战后阶段同荷兰企业的合作与冲突着墨较多,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兰设计师对于自身设计文化的反思,以及关于设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绽开的诸多思索。例如,保罗贝茨(Paul Betts )的日常用品的权威:一部西德工业设计的文化史(2023) ( The Authority of Everyday Objects : ACultural History of West German Industrial Design )在关于西德设计
37、发展的历史的记录当中,有着对于德国设计思潮发展的相关记录,其中在关于乌尔姆学校的发展、变迁历史当中,记录了设计领导者设计理念发展的相关状况。虽然不是特地的设计指责论着,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设计教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指责的意识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此外也有特地的设计评论集出版。维克多马格林的设计论文集人造世界的策略(2023 年), 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伦理议题,对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进行设计伦理的发展进行了思索。他指出了设计伦理发展的滞后性,认为在许多状况下,假如人们仅仅停留在指责的层面,就会使得议题变得空泛无力。真正重要的是,要主动推动伦理议题朝着现实的方向去发展,令伦理议题与当下的现实
38、环境相互结合。譬如,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须要思索的或许是,能否在主流的消费文化之外构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实践模式,从而超越当前的商业局限。因此,马格林认为,伦理的思索须要结合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方才具有实质意义。新泽西州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莱斯利凯恩斯魏慈曼(Leslie KanesWeisman)的设计的卑视:男造环境的女性主义批判( 1992 ),从公共空间和家庭空间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在其中的弱势地位,而女性在其中的问题又和阶层、种族等问题掺杂在一起,作者不仅从女性主义视角谛视和女性在这样不同的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劣势地位,而且试图去探究如何建构起一种新的更加同等、更加符合不同种族和阶层期
39、盼的新型的空间关系,该书从大量时间案例当中推动了理论思索的深度。在近年来的许多设计探讨文献中,也都会针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设计的“伦理价值”、“道德”等绽开相关的探讨,这个部分的内容事实上就是对设计伦理问题的相关探讨。例如,荷兰设计师、作家基斯杜思特(Kees Dorst)的了解设计( Understanding Design )一书,就对设计的道德价值和设计师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论述。此外,设计伦理也在今日西方的设计实践当中得到了显明的体现。美国学者唐纳德诺曼既是设计教化家,同时也是设计师和理论家。他的着作关注于设计的人性化服务,并且在设计探讨中注入了对“人-机”情感问题的思索。他的着作设计心
40、理学 3:情感设计就重点探讨了这个问题,他在该书书中,将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和反思层次设计。这三个层次的设计从根本上看,共同满意了我们对于设计的需求,设计的体验就建立在这样三个层次当中,人和设计之间的沟通就是通过这样三个层次建立起来。人对于设计的多层级的需求,事实上就已经表明白人潜在的多种需求,例如、愉悦、美感、兴奋以及其他的各类因素 ,而设计理所因当地能够回应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当下和将来的 很多商品 ,特殊是那些智能产品而言,设计将要全面地回应这些问题。因此,这事实上也就通过详细的案例,说明白人的伦理问题的多种需求。诺曼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论述,向我们表明,设计须
41、要在情感层面回应我们的需求。2023 年,美国弗吉尼亚高校建筑学院院长威廉麦唐诺 ( WilliamMcDonough )和德国吕内堡高校化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嘉 ( Michael Braungart )(前者是“永续建筑运动”的棋手,而后者则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合作出版了从摇篮到摇篮:绿色经济的设计提案 ( 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We Make Things ), 这也标记着跨领域的学术沟通已经起先着手推动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该书通过回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发展模式,深刻反思人类的贪欲,指出应当从新经济的角度入手,以设计作为引擎,来推动社会良性、
42、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从自身的产业实践动身,供应了具有可行性的案例作为依据。三、探讨目的、意义和探讨方法。探讨目的:作为我国设计学科的新兴议题,“设计指责”的探讨可以有多种路径、多重选择。事实上,设计指责和设计伦理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将二者并列起来探讨,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因为它们都关乎设计的本质。指责是推动设计的方法、手段,而伦理则是设计的立场、内核。而从当前的探讨成果看,尽管对于设计指责和设计伦理的探讨都在不断推动当中,但却鲜有将这二者并列起来作专题探讨的。探讨意义:(一)本探讨有助于增进对西方设计指责和设计伦理议题的全面理解,这也是对惯常的设计史探讨的有
43、益补充,有助于我们推动国内设计学科的建设和完善。现代设计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从设计学科的发展来看,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为了推动当下“设计指责”的实践和探讨,我们有必要从“设计伦理”入手,进一步思索设计指责的理论构建。(二)本探讨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设计学本体的相识。有力地增加设计指责与设计伦理、设计史、环境议题、社会学的横向沟通,从而夯实当前设计学探讨的基础。这就证明设计自身具有和各类社会议题进行横向沟通的可能,证明白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潜能。设计指责始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主导。(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课题的探讨或将有助于推动当下国内设计指责的发展。通过
44、对西方设计指责在历史和学理的回溯,我们将可以深化对于当前国内设计指责发展状况的把握,提升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我们须要从眼下的现实情境中有所超脱,通过回溯现代设计产生的原点,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总结阅历。四、探讨难点与创新点。通过技术、审美、社会和生态这四个基本维度,课题对现代西方设计指责的面貌做出整体的勾画,呈现出设计与西方社会充溢冲突的二元关系。假如把它们比作“同路人”也未尝不行,它们无法相互分别,彼此之间有时嘘寒问暖,有时也龃龉不断。可以说,在设计发展的目标和人类真实需求之间,总是存有差距。尽管这二者的总体方向一样,但它们并不是始终重合的、默契的。人类在膨胀的欲望驱动下,有时可能制造出不
45、合格的设计、“坏设计”,甚至是邪恶的设计,而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此外,这里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须要思索:首先,当前的探讨有一种趋势,好像谈论伦理,试图否认人类的中心地位。对于这种论调,在笔者看来,不仅显得不诚恳,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对“人类-世界”这一主客关系的重新调整,并不能够回避人类作为主体的事实,对这一主体的任何弱化,都将造成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中目标的模糊-这就犹如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一样,它无法精确传递信息-任何企图否定这一事实的思索,那种虚化的“区去中心化”,倒是既有可能导致逻辑和实践层面的逆境。 因此,不用回避人类中心论的问题,我们应当坦率地承认,人类自身的存在、持续和永续的发展是我们关
46、切的根本问题,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与之同时出现的。其次,探讨设计伦理,为了防止这个议题变得空泛化、概念化,因此,课题始终将“人”作为核心,由此辐射状地连接到各个不同的话题当中,譬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等等。试图呈现“人”的冲突性、多元性、困难性,这个“人”既可以是指作为整体的人、具有共同属性的人、有着相同诉求的人,同时也可以是作为个体的人、详细的人、有着特别要求的人。围围着“人”这个核心来绽开思索,但尽可能用超脱于西方的立站到场来思索设计指责与设计伦理问题,由于一体的宽泛,这里的论述必定也是运动的、发展的、开放的。再次,应以尽可能客观、理性的看法去思索技术文明和消费社会
47、带给人类的影响,倘如无视、或者回避人类在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成就,那就等于是彻底否定了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成果,那么这不仅武断,而且也愚不行及。同时也要以敏锐的直觉,去推断技术理性带来的异化。最终,本课题所探讨的设计指责指向了伦理的议题,设计在伦理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得到凸显。这会触及不同层面的问题和现象,其中既要呈现详细的“物”,又要梳理出“物”对人类个体、社会和自然等造成的干脆后果、潜在影响。随着目标的扩大,其结果也必定由“人类中心”延长为“去中心化”的伦理思索,这就是由微观而宏观,由详细而抽象,由“小善”而致“大善”的过程。五、探讨思路与基本框架。第一章 西方设计指责的历史追溯第一节 由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物质文明的观念变迁一、伦理的价值:造物与伦理的和谐统一二、对待技术的看法三、对待奢侈品与消费的看法四、理性的原则其次节 启蒙运动时期一、理性主义的崛起:指责的基础二、指责与伦理价值第三节 现代设计的多元维度其次章 设计指责的技术维度第一节 工业革命与社会进步其次节 人性化议题:人与机器的抗争、妥协一、技术革新和现代工业二、19 世纪英国对待工业化和设计的反思三、穆特修斯的选择:特性化,还是标准化?四、美国工业的选择:欢迎机器,但要适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