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docx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 本文的宗旨从马氏文通起先经过90多年的探讨,汉语语法中仍旧有很多基本问题未能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给汉语语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必要屏除一切先入之见,从零起先进行细致的元理论分析,弄清语法的本质是什么,语法中必要的概念是什么,各种概念之间有什么依存关系,可能实行的工作方式又是什么。元理论分析必需从肯定的假设入手。本文的论证思路是,首先提出语法的一种定义。这种定义规定了语法的样式,或者说规定了语法模型的一种类型。然后分析在这种定义中假定了哪些东西,那些东西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结合详细的语言材料和语法学者的一些观点,探讨可能进一步引入怎样的一些假设,推演从每一
2、种假设可能得出的结论和可能实行的工作方式。须要说明的是:1.在元理论分析中,逻辑关系特殊是公理系统的一样性是仲裁。任何观点都只是假设,没有先天的权威性。即使是公认的观点,不管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只要它跟另外一些已被论证所确定的观点冲突,就必需修正。2.元理论分析要求有系统性,不能断章取义。一种观点可能在某些假设之中成立,在某些假设之中不成立,这跟它本身对不对无关。要确定或否定一个观点,就要拿出一个论证系统来,不能贯串成系统的东西无所谓对不对。所以不能孤立地讲哪种观点可行,哪种观点不行行。3.元理论分析确定公理系统有多样性。本文只是试图探讨为汉语建立语法模型可能实行的一种方式而已,不排斥其他的方
3、式-事实上目前汉语语法模型是太少而不是太多。但是一切语法模型在宣告自身的存在时,都不能不考虑要不要具有系统性。不要系统性、只作零散的局部描写也未尝不行,但是不能否认当前缺少的是具有系统性的汉语语法模型。4.本文是关于汉语语法元理论探讨报告的选段和缩写。限于篇幅,既不能铺陈语料,也不能全面论述。为了保证有肯定的可读性,尽可能不运用技术性的语言,也尽可能简化论证过程。文中语句不详之处,可参看笔者的其他文章。5.本文从语法的定义起先推理,文中出现的某些命题虽然以往有人提过,但不是以这种论证方式提出来的。所以在本文的论证中确定或否定的论点在别的场合不肯定成立,也不肯定不成立,对此本文不打保票。为防引起
4、误会,一般不注出处。1语法的定义1.1从传统的定义起先在语言学中,语法可以有多种定义,包含的内容也可以有很大差异。不同语法理论或语法模式的共识是语法描述运用语言中的小单位构成大单位的方式,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语法中的小单位和大单位是什么东西,()怎样描述用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组合过程。假如求同存异,那么下列传统语法定义所探讨的内容仍旧是目前各种语法模式的核心部分-至少也是重要的基础。定义G:语法探讨词形改变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1.2语法规则我们把由定义G确定的语法模型叫作语法模型G。依据定义G,模型G中包含的语法规则(R)有两种类型:R,1:W→W?R,2:W,1,W,2,&hell
5、ip;,W,n→PR,1是词形改变规则,说明怎样由词W求出它的改变形式W?;R,2是用词造句规则,说明怎样由若干个词W,1,W,2,…,W,n组成一个单位P,P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由词造句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单位,但不是词。(1)例如,对于汉语动词吃而言,它在句子中可能出现吃了、吃着、吃过等形式。假如我们把了、着、过看成汉语动词的词形改变成分,那么由吃产生吃了等形式就可以运用规则R,1:吃→吃了假如我们把了、着、过看作独立的词,那么由吃产生吃了等形式就可以运用规则R,2:吃,了→吃了1.3弗雷格原理上述语法规则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式合成法则:由左边
6、的各个单位的形式按规则进行操作,可以得出右边单位的形式;二是意义合成法则:由左边的各个单位的意义按规则进行操作,可以得出右边单位的意义。尽管未曾明言,但传统语法实践证明它默认语法模型G须要满意这两个条件。在现代逻辑中,则以弗雷格(Frege)原理的形式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文的一切探讨以此为前提,下文所说每一条规则都同时具备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凡是只讲a和b可以合成ab,而不讲怎样由a和b的意义生成ab的意义的规则不予考虑。须要留意,在说W?是W的一个改变形式时,只是说由W的意义可以按肯定法则求出W?的意义,并没有说W和W?的意义完全相等。正如我们不能说英语动词的现在时形式与过去时形式意义完全
7、相同一样,即使把吃了看成吃的变形,也不能说吃和吃了意义完全相同。(2)下文把R,1和R,2合称为造句规则,用R表示。2.语法中的词2.1词和句子的三种关系定义G断言语法模型G中至少包含下列概念:词、句子、词形改变规则R,1和用词造句规则R,2。这就是说它断言()语言L中有词(W)和句子(S)两种单位,()若干词可以遵循肯定的规则(R)合成句子。合成和分解互为逆过程,说a和b可以用规则合成P,其前提是P可以用规则?分解为a和b。R和?互为逆规则。这明显表明,定义G断言有造句规则R把词组合成句子,也就是断言有析句规则?把句子分解为词:有R则有?,有?则有R。由此可以得出下列推论:1)由词通过造句规
8、则R可以得出句子;同样,由句子通过反向规则?可以得出词。由1)可知,在词和句子二者之间,从逻辑上讲,只可能有下列三种关系。三种关系确定了三种模型:模型i:词是在前的单位,句子是用词来定义的单位模型ii:词和句子是相互独立的单位,词不用句子定义,句子也不用词定义模型iii:句子是在前的单位,词是用句子定义的单位2.2句子不是由词导出的概念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不能由它包含不包含词和包含几个词确定。即使知道何种单位是词,仍旧不肯定知道何种语言单位是句子。例如,假设我们知道汉语中有两个词鸟和飞,也知道它们可以组成鸟飞这个单位,只要我们没有句子的概念,就不能断言它是个句子。这就足以证明句子不是由词导
9、出的概念。所以模型i是不存在的。虽然句子不是由词导出的概念,但词也不肯定是由句子导出的概念。例如当我们把汉语的词定义为字时,它就不是由句子导出的概念。所以模型ii是能存在的。由1)可知,既然规则R描述从词到句子的过程,那么在词和句子各自独立地定义后,它们也就确定了造句规则系统应当包含哪些规则。假如把词定义为字,那就要有造句规则把蜘和蛛合成蜘蛛,同时说明怎样由蜘和蛛的意义求出蜘蛛的意义。所以在模型ii中可能出现哪些造句规则,事先无法预知。假如事先规定要哪些规则,不要哪些规则,那就不能用模型ii。2.3从句子导出词的概念模型iii要求我们首先确定句子集合和造句规则集合,通过造句规则集合中的规则分解
10、句子,最终得出无法再用规则予以分解的单位,就是模型iii中的词。-必需重申,本文所提到的规则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定义G表明,无论能不能给句子下完善的定义,我们都应当能推断哪些语言单位是典型的句子S。由1)可知,定义G断言存在着造句视则R把词合成句子,也就断言了存在着反向规则?把句子分解为词,所以模型iii是存在的。在模型iii中,词是由造句规则系统定义的。假如规则系统中有把鸡和蛋合成鸡蛋的规则,鸡蛋就不是词。没有这样的规则,鸡蛋就是词,它就必需放到词典中作为词条,或者用构词法则生成。至于究竟语法中该不该有这样的造句规则,那就要由语法规则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确定。颠扑不破的真理是,语法规则系
11、统简明,词典和构词法部分就困难;词典和构词法部分简明,语法规则系统就困难。一句话,语法大词典小,词典大语法小。何去何从要由实际须要确定,没有肯定的结论。不过就汉语而言,过去朝大语法方向发展,今后可以试验一下走小语法的路子。原则如此,详细方案此处不探讨。3在语法中谈词类3.1词类和语法规则的关系假如一条语法规则只管生成一个详细的句子,例如规则A只管把鸟和飞合成鸟飞,规则B只管把狗和叫合成狗叫,那么语法中就不会出现词类的概念。事实上造句规则的一般形式是2)R:a,b→ab这里规则的输入a和b都代表着一批词,这样a和b就分别定义了一个词的集合。要运用这条规则,就必需知道a包括哪些词,b包括
12、哪些词。除了极个别的状况,造句规则中不会出现详细的词。这表明语法中的词类是由造句规则定义的。语法中可以包括很多造句规则,它们也就可以定义很多类词。然而一部可以操作的语法,其造句规则不会无限多。由2)可知,在ab中两个成分a和b具有一种组合关系,这可说是由规则R定义了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既跟规则的形式合成法则有关,又跟规则的意义合成法则有关。若干造句规则R,1,R,2,…,R,n等可以分别定义组合关系r,1,r,2,…r,n。明显,假如一部语法可以操作,它的规则系统所定义的组合关系总数n就不会是无限大。但是n的数目可多可少,也有相当的伸缩余地。例如我的书、老张的书、美丽
13、的书、买的书、老张买的书、这本书的出版等,既可以说是代表六种不同的组合关系,也可以概括为一种定中关系,即:3)定语+中心语→定中关系短语这表明造句规则所确定的组合关系有层次性,若干较小的组合关系有可能归并为一种较大的组合关系。其次,造句规则所反映的组合关系跟规则的意义合成法则亲密相关。例如当a=木头、b=桌子时,由2)生成4)木头,桌子→木头桌子形式合成法则看起来是一条,但意义合成法则却有两条。因为木头桌子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意义是木头和桌子,另一种意义是木头制成的桌子。由于我们要求语法规则包含形式合成和意义合成两个部分,所以上述规则的形式合成法则是名词,名词→
14、名•名组合意义合成法则却可能是i词语,1+词语,2→并列组合ii定语+中心语→定中短语所以这条规则实质是两条规则,第一条规则定义了并列关系,其次条规则定义了定中关系。现在问题是在用词组成句子,或者把句子分解为词的过程中,运用的那些规则()究竟定义了哪些组合关系;()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那些组合关系可以排列成怎样的一个层次系统;()最重要的必不行少的组合关系是哪些。3.2句子成分确定词类尽管目前有多种语法模型,但是从本质上看,它们仍旧以传统的几种主要语法关系为基础,所谓语法关系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组合关系。在传统语法中,语法关系对应着句子成分。由主要语法关系所定义的句子
15、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所以在传统语法中句子就是由这些句子成分组成的。运用结构主义的干脆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得出的各个片断一般也不外乎这些成分。我们分析句子的组成方式时,只要是把句子分解为若干片断,然后依据它们的组合关系把它们归纳为有限的几种类型,说句子就是由那些类型的成分组成的,那么不管我们怎样归纳句子成分,也不管把句子成分归纳为几种类型,我们都是确定下列命题:5)句子是由若干种句子成分组成的(3)只要我们确定5),那么就有6):6)词在句子中或者单独充当某种句子成分,或者与其他词组合起来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这表明所谓用词造句实际是用词造句子成分。例如在规则把鸟和飞组成句子时
16、,把规则的形式部分和意义部分写成一般形式就是:(附图图)规则左边输入的甲类词必需能进入主语范畴,乙类词必需能进入谓语范畴,才有可能通过规则生成句子。一个词W进入哪一类词确定于它能进入哪个句子成分范畴。准备运用这条规则,猫就不能进入乙类词,因为它不能作8)i它可以作什么句子成分ii它可以用什么方式作那些句子成分假如在一个语法模型中说要依据词的语法特点分词类,或者要依据词的结合实力分词类,那么我们已经证明,只要这些话在逻辑上站得住,在划分词类时所讲的词的语法特点或者结合实力就只能是8)i和ii,别无他途。这无疑是说,假如我们不能把句子分解成若干片断,不能把那些片断之间的关系归纳为若干类型,那就连造
17、句规则都不存在,更谈不上划分词类。这也就是说,在词类概念之前就存在的是句子和造句规则系统,是它们确定了词类的存在和划分方式。它们之间的逻辑推演关系是9)句子→造句规则系统→词类3.3所谓兼类和词的同一性依据8)确定的两类词W,1和W,2,假如它们没有重合的部分,当然应当分为两类。假如它们有重合的部分W,W中的词既能作A成分,又能作B成分,而且它们满意下列条件之一:10)i作A成分和B成分意义相同ii作A成分和作B成分意义有所不同,但两种意义之间有转换关系,从它们作一种成分时的意义能推出它们作另一种成分时的意义那么W,1和W,2仍旧可以分为两类。即使合为一类(W,1+W,2)
18、,也要注明其中有的词能作A成分,有的词能作B成分,有的词能作A、B两种成分。只有在W占的比例很大,特殊是接近W,1和W,2的100%时,把W,1和W,2合在一起才可能比较便利。承认这个结论,也就否定了下列命题:11)一个词假如意义不变,就可能把它归入一类,而不归入两类事实上我们的结论是,一个词进入一类还是两类,要看它在8)i和ii两方面的表现是不是一类词的共性,这是不能仅由几个词确定的-几个词的共性可以是划分小类的标准。假如汉语的形容词都能作谓语和状语,那么它就可以是一类;假如仅有部分形容词能作状语,那就可以把用作状语的形容词归入副词,不必考虑它们用作状语时意义有多大改变。(4)事实上,只把它
19、们看作形容词,不愿一分为二,那么对于形容词这一类词怎么讲呢?说它们都能作谓语和状语不是事实;说它们都只能作谓语、不能作状语也不是事实;说它们都能作谓语、有的还可以作状语,等于没说。我们的结论还对词的同一性给出了明确的说明:在语法中,把若干词形看作同一个词时,必需兼具下述两个条件:12)i它们的意义相同;或者有符合普遍法则的转换关系,可以看作同一个意义之下的几个变体ii把它们归为一个词W后,W在8)i和ii方面的表现在语言中有普遍性,可以说是一类词的共性这就是说,在语法中讲词的同一性,要看()它们的词形和词义;()它们在8)i和ii方面的表现;()它们在意义和造句方面的表现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这个
20、结论解除了所谓兼类问题的困扰。即使依据词形和词义说W,1和W,2是同一个词,只要它们在8)i和ii方面的表现不适合看成同一类词,就可以分归两类。这时大可说它们在语法上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算起细账来,说它们是同一个词的两个分岔和说它是两个词,效果相同。(5)4句子的主语和宾语4.1主宾语的探讨基础近年关于语言共性和类型学的探讨对主语和宾语有较多报告,Comrie曾把构成主语概念的因素归纳为三类;语法关系,语义角色,语用角色。(6)一般认为三者有关系,但并不等同。然而迄今为止,既没有证明三者彼此独立,也没有证明三者有什么明确的关系。特殊是语法关系,论者只能说英语句子Itisraining中的主
21、语It只有使句子完整化的语法作用,没有明确的语义和语用内容,却不能严格地证明语法关系不是由语义角色和语用角色所衍生的概念。假如我们只知道主语涉及三种因素,却不知道这三种因素之间的详细关系,也不知道这三种因素怎样配搭起来构成主语概念,逻辑分析就无法进行。所以本文不能干脆运用这些探讨结果进行推理。定义G本身也不包含关于主语和宾语的论断,所以为了推导主语和宾语的概念必需引入新的假设。4.2事务和事务角色类型假如确定主语和宾语是句子的成分类型的名称,那么在探讨句子成分的种类之前,首先须要从句子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方面探讨句子的构成方式。假定我们认为一个句子一般都对应着一个事务,那么分析句子就要分析事务的
22、结构。事务都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假如不考虑这两个因素,那就可以说事务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必要的参加者组成的。每一个参加者都在事务中担当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可称为事务角色。例如吃这个事务有吃者和被吃者两个事务角色,打这个事务有打者和被打者两个事务角色,跑这个事务有跑者一个事务角色。在用句子表述每个事务时,就要用动词表示事务的名称,用其他句子成分表示事务的各个角色;相反,在理解一个句子时,动词告知我们事务的名称,一些句子成分告知我们事务的各个角色。这表明,假如句子要表示一个事务,那么它的一些句子成分必需表示事务的各个角色,造句规则也就必需说明事务的各个角色跟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假如甲是吃者,乙是被吃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语法 理论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