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
《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的具体实习报告范文参考模板,觉得有用就保藏了,这里共享给同学们学习运用。 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综合自然地理学是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下面由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便利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一 一、实习内容 1.实习时间: 2.实习地点:桂林旅游风景区(包括桂林市旅游区、漓江旅游区和阳朔旅游区) 3.指导老师:魏新玲、张杰云、刘晓莉 4.实习目的: 调查桂林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人文等状况,分析其旅游资源
2、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驾驭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学问和实际的感性学问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学问,培育学生野外独立探讨与考察的实力。 5.实习支配: 10月26日 中午十二点从学校动身至信阳火车站,乘坐k457次火车前往桂林 该车次是从郑州开往湛江,我们会跨越湖北省和湖南省,途经孝感、武汉、岳阳、长沙、株洲、衡阳、永州等地方到达我们的实习地点-桂林。在这漫长的十几个小时的乘车时间,我们时常的把我们的眼光放在外面,观看沿途的风景,有的同学还在打牌,睡觉等。 10月27日 巡游漓江,南溪山公园,义江缘风景区 凌晨五点多我们到达桂林,在饭店用完早
3、餐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乘坐旅游观光大巴车来到码头。之后我们乘坐轮船游玩漓江,观看到桂林的城徽山-象鼻山,是桂林旅游的标记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在游船上,我们观看着漓江两边桂林这座城市,一座富含文化底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旅游城市。 下船后,我们徒步参观南溪山公园,在那里我们品尝多种茶叶,点心。听那里面的服务人员讲解有关这座城市的小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给我们普及茶文化,让我们再次对中国茶艺加深了解。 之后我们去乘车去饭店吃饭,到达旅店安排休息。下午两点半我们动身前往被誉为“
4、桂林风情第一村”的义江缘景区。我们乘竹筏巡游风景如画的义江风光,可以乘船领会壮族歌仙的曼妙歌声、红瑶传奇的长发表演、激情四射的苗家花鼓,欣赏沿岸特色显明的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景观(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瑶山吊桥、高空溜索、古渡码头等等)。之后我们还在这里吃晚饭-美味的“风情百家宴”。 10月28日 前往桂林阳朔,游玩聚龙潭,遇龙河,夜逛西街 八点起床,半小时后楼下就餐,之后乘车动身前往桂林阳朔县城。历来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这么一句话,这也说明阳朔山水的秀美和重要地位。 十点左右,我们到达聚龙潭景区。在景区前我们这个浩大的集体合照留念。聚龙潭岩内钟乳石琳琅多姿,有石巧似
5、游龙戏水;岩外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犹如群龙驾雾,故名“聚龙潭”。岩内多数条钟乳石如卧龙、盘龙、游龙、飞龙、舞龙、金龙、玉龙、青龙、黄龙、龙王、龙女、龙子、龙孙,数不胜数,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由此形成了“龙女迎宾”、“龙宫玉柱”等景致。 作为地理专业的学生,都会知道广西桂林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聚龙潭作为它的典型标记,在这里一般溶洞全部的石芽、石花、钟乳、穴珠、瀑布、落水洞、地下河等,皆可见到,美不胜收。提到喀斯特地貌,不得不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有关学问。它的形成条件:1,地表旁边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水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当达到这些条件后,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
6、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削减,以及温度的改变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慢慢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假如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妙的石柱。 我们边看边照相留念,很快就到了吃午餐的时间。我们就在旁边的饭店就餐。我们还留有时间在那里观看月亮山,许多同学都登上望月台,摆出各种的姿态留影纪念。之后由于大榕树景区在修建,我们无缘一见歌仙刘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地方。 紧接着我们来到遇龙河,在那里我们两人一组乘坐竹筏,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
7、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朴归真的自由天地。我们在竹筏上与河水密切接触,我们还相互用水枪来喷射其他伙伴,一片欢声笑语的场面至今留在脑海。 在阳朔县城的最终一点时间,我们夜逛了西街这条久负盛名的街道。西街夜景,来到阳朔不行不去领会的项目,这里街道整齐,店铺林立,古老与现代的结合,而且随处可见慕名前来的外国友人。哪怕过了十一黄金周,街上仍是人满为患;哪怕此处已被高度旅游商业开发过,但她的美照旧能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二 1、实习目的:了解瑞晶洞形成过程,并加深对课程中地层、地质构造和地貌等内容的理解
8、。 2、实习区位置:临安市内的瑞晶洞是一处地下石灰岩溶洞,发育在5亿年前的晚寒武纪,洞口向南,洞体按自然组合划分为七厅。 瑞晶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3、瑞晶洞中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及形成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干脆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
9、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窟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削减,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穿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终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丽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耸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
10、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积累而成,其形态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稍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漂亮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奇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三大类岩
11、石的特征和构造,加深了对课程中地层、地质构造和地貌等内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这次野外实习熬炼了我的实践动手实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视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当然还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应当与老师多多探讨,这样有利于学问与实践的结合。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三 一、引言 20_年6月24日20_年6月28日,我们班同学对青岛市部分地区进行 了为期一周的实地相识实习和纪录片观看的教学生活。在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充溢有意义的实习生活。通过这几天的实习生活,使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了一个全新的、干脆的的相识,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酷爱和对科学探讨的爱好
12、。 二、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1)了解自然地理学概况,驾驭地质、地貌形成原理,学习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利用等有关学问; (2)相识青岛闻名景点中的显著地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和地貌现状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参加科研活动,学会自然地理学仪器如GPS、罗盘的运用,培育学习爱好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三、实习记录及分析 1、青岛及崂山的地质基础: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作为地盾的基础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经吕梁运动变质而成),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麻岩、白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蛇纹大理岩、石英岩等。这些最古老的基底层在崂山湾沿海一
13、带(下宫至王哥庄)由接连出现。吕梁运动后,本区地壳基础即成为地台组成部分,在古生代地壳基本稳定,但仍以上升运动为主,所以在本区缺少古生代的岩层。到中生代,构造运动剧烈,岩层发生深大断裂,产生断块。本区凹陷,部分上隆,有些地方发育中生代砂页岩系(莱阳层,在下宫东南之小山上有出露),证明在中生代,地壳曾有下降,部分地区接受沉积。 在中生代,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本区广泛分布的崂山花岗岩就是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岩浆多次侵入的产物。崂山花岗岩按由老到新的依次分为四个阶段:粗粒斑状花岗岩钾质白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崂山花岗岩大都呈脉状沿节理或断裂方向贯入到新老各期花岗岩中。属于喷出岩的有青山
14、组的凝灰角砾岩、凝灰岩、安山斑岩、流纹岩、粗石岩等,分布在青岛市区和石老人等处。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其次隆起代的构造部位。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起先形成的。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炙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起
15、先呈现为现在的轮廓。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改变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 崂山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宏伟、壮丽、奇妙、秀丽的地貌形态。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长。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曲折的海岸,形成了很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裂岸,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 2、崂山北九水的地貌特征: 午山四条支脉。花岗岩
16、地貌独具特色,象形石千姿百态,比比皆是,被人们誉为“自然雕塑公园”;山海结合处,岬角、岩礁、滩湾交织分布,形成奇丽的山海奇观。 崂山北九水在崂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闻名。一水至九水是从水的下游上数的。白沙河的上游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内外之分,自大崂至太和观(即北九水村)为外九水。北九水旅游路途以九水十八潭著称,这里奇峰怪石、悬崖幽谷、深潭激流、飞泉瀑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处大自然的山水画廊。北九水地处巨峰之阴,空气潮湿,气候
17、凉爽,适于生长辽东半岛的植物,素有“小关东”之称,是全国出名的疗养、避暑之地。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内九水的尽点靛缸湾亦称“潮音瀑”三个大字。泉水随山势三折而落,最终倾入靛缸湾。湾内水深石壁上,刻有叶公绰写的“潮音瀑”三个大字。湾内水深石碧,呈靛兰色,水味甘冽。在夏秋之交雨水足够时,瀑布宽数米,以移山倒海之势倾入湾中,水沫飞溅,有如细雨,蔚为奇观。崂山是我国闻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闻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自然地理 实习 报告 600 范文 优选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