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论语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论语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论语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优选)关于论语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优选)的具体读后感参考范文,觉得有用就保藏了,这里给共享给同学们学习。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说的话进行编撰和记载而留下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下面是我整理的论语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论语读后感1000字1 论语为政篇第一句话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政,就是治理,为政,就是制定规范,执行规范,对国家而言,就是法律、政策,对企业而言,就是规章制度。规范以道德为宗旨,那么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不动,星辰则围围着北极星,大家都围围着规范,执行规范,落实规范。 为政以
2、德并非是孔子的志向,而是他发觉的规律。 道德,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其实有许多的不同,因为道德的本质是规范行为的观念,这种观念对大家都好,或是对大多数人好,礼义廉耻,都是道德,一个人有礼义廉耻,对别人而言就是好事,就有好处。境遇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道德观念自然也会有不同。在一部小说中看到,西伯利亚极寒地带,严冬时候你走在街上,敲任何一家人家的门,人家都会开门迎接你,进门烤火吃东西,然后再走。这个道德的由来,是因为太寒冷了,人走在外面很快就会冻僵,因此家家都接纳赶路的人,那可是救命啊,这个观念就不太可能在北京、纽约形成。不过,无论道德的内容有多少或多大的不同,对别人有好处,对大家有好处,这一
3、点是共同的,以往是如此,今后也还会如此。 为政以德,这里的德,就是那种给别人带来好处的德,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给大家带来的是好处,大家自然会围围着这些规范做人做事,那不就是很好的管理局面吗?可事实往往并不是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为政以德的德,并非都能让人理解,一个对大家都好的事,未必对某一个个体的人是好事,任何规范都会对不良行为进行制约,不良行为危害了别人,危害了大家,制约它就是为政以德,然而不良行为却往往会给个人带来好处,比如任性而为,率性而为,不是很爽吗? 其次,也是更为关键的,为政以德的德,要很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规范的内容,还在于实施管理的人,必需是道德修养足够的人。我听说
4、有管理者要求部下要五加二,白加黑,这话不仅可笑,也是道德修养不够的典型表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有工作有休息,这方面的法规和规章都体现了为政以德,五加二,白加黑,就完全违反了这个德。常说的,经很好,被念歪了,念歪了的现象其实很普遍。有位探讨论语的先生把“为政”与“执政”分开来,为政,就是制定规范,执政,就是执行落实规范,为政以德须要有足够道德修养的人来实施才能落地。把为政与执政分开的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论语为政篇的大量内容,说得都是管理者的修养问题,谈理解人民需求,谈孝,谈提升道德修养的道路,这也许就是孔子的良苦专心所在。 论语读后感1000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
5、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冲突。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化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觉别人的错误,也不简单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简单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假如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知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冲突。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6、,朽木不行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相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同日而语。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挡他逃亡。但我更喜爱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7、。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特别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视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训诲长期不加变更,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
8、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化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供应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训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读后感1000字3 世界上的真理恒久是最朴实、最让人信服的,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而论语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它会时刻警示我们,努力去做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论语十二章是我们这几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它选取了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教化家、思想家,他创办了私学。在教化对象的选择上,他主见“有教无类”,即学习不分贵贱、贤愚,他让平民百姓有了学习学问的机会。 这本书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论语 读后感 1000 范文 优选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