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意象总结3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总结).docx
《古代诗词意象总结3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意象总结3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总结).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词意象总结3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总结)下面是我收集的古代诗词意象总结3篇(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总结),欢迎参阅。古代诗词意象总结1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梅以它的高洁、坚毅、虚心的品行,给人以立志奋勉的激励。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独具匠心:“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全部,聊赠一枝春。”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
2、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前者代表是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林逋是北宋诗人,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喜爱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咏梅诗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胜利地传写出梅花清清香逸的独特风姿,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后者代表是陆游的卜算
3、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扬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俨然是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至于辛弃疾“更无花看法,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韧意志,历来被人
4、们当作崇高品行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提到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特点,不能不想起唐朝诗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清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予自己的意志。“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平淡无奇,却耐人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稀奇特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
5、,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其次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虽属传闻,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描绘了一幅非常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觉这秀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确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切,给读者以剧烈感染力。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颇有雄心理想。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明珠暗投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
6、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自命不凡的意味。又因其内怀“清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孤独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溢着自信。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寒冷、傲然独立的个性,创建了一种高远境界,含蕴丰富。梅花甘于孤独,妩媚脱俗。它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懊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地静默绽放于寒冷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
7、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更无花看法,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李清照在玉楼春?红梅中以“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写出了梅花特有的高格:其香几多,虽难测定,其意无限,却易感知。示意梅花不以浮动于外的飘香来媚俗,来博得庸人的喝彩,而是以包藏于内的深意来警世,来觅取知己的赏识。元代诗人王冕在墨梅中写到“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事实上是赞许自己的立身之德,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
8、开淡墨痕”干脆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虽然外表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艳丽的色调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芳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最终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9、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自命不凡的品行。梅花品行高尚,铁骨铮铮。它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毅、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梅花的孤高绝俗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德风骨的自我写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雪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此诗奇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
10、花,雪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芳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寒冷的高洁品性的赞许,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毅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宏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困难和艰难的局势下,主动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境况,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非常朴实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是明代诗人王淇的一首诗。这首诗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赞颂梅花一尘不染的本性和甘于清贫的品质。后二句就林和靖“梅妻鹤子”的传闻发出争论,诗人用风趣的语言既点明白梅的纯贞,也说出了后人对梅花的偏爱。
11、几千年来,国人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观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气。古代诗词意象总结2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送别类意象(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一)杨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恋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很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刘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二)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庚信哀江南
12、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合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刘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三)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渌,何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代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四)酒 元杨载说:“风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京以兴坏,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愿。将
13、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一、思想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意人的牵挂)(一)月亮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特殊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福动身,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奇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二)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经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的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经常借雁
14、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三)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闻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以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之思。”曾任国民党中心报社长马星野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香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四)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15、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且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态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五)捣衣(六)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空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半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就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二、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哀痛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一)梧桐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中国
16、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心情,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手法。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等写尽凄凉哀痛之情。(二)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殊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
17、雨也飕飕。”歌声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杜牧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子窗外有琵琶。”(三)丁香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如唐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五代李煜摊破完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中的丁香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喻女子自己。面对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她哀愁无限,为不得与对方会面而愁苦。(四)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别愁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季节,漫天飘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简单勾起离别者的愁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8、。苏轼水龙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暮春多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选择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起飘舞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五)落花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间消逝 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消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作者大多从暮春季节残红飘舞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六)流水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间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情情长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19、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春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七)猿猴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诗词中经常借助猿猴表达一种哀痛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飞怜季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八)杜鹃鸟杜鹃(杜宇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
20、己隐居山朴,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九)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简单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别愁绪。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十)寒
21、蝉秋后的寒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念家园之情。刘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干脆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十一)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晏殊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
22、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一)梅花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国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雪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方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二)兰兰清雅清香,姿态美丽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因为兰花的清香和姿态美丽,故兰常用来比方美妙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的人,兰途美妙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莫讶春光不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词 意象 总结 中国古代 诗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