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docx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精选18篇)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1 “1213”,国家公祭日!一场在最寒冷的季节进行的最沉痛悼念!以国之名祭祀83年前被侵略者血腥屠杀的平民死难者,是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是对那段伤痛历史的集体反思。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它给国人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苦难记忆。30万遇难同胞,是“国之难者”,正是由于当时国家的贫弱交加,国民才会遭此大劫。这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的记忆,也是爱国主义的最好教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20_年2月,我国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用国
2、家公祭的形式将这段灾难记忆固化,对全民族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一次全民族的集体补课,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将来的坚决立场。两年多来,近20_万人次参观者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万人坑”遗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诉说伤痛的历史铁证,让参观者感到哀思与震惊,由此不断强化的警醒意识,是公祭日设立效应的有力体现。南京大屠杀历史已过83年,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毅实力的宏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每逢12月13日接近,多数国人仍会感到阵阵刺痛,历史的伤疤难以愈合。在悼念逝者
3、、缅怀历史的特别时刻,国人应从灾难记忆中吸取家国情怀,以更加主动看法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凝合力气。唯有如此,才能避开“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重演。这也是国家公祭的要义之所在。每念及此,必有深省。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之际,让我们一起静听凌厉的警报声、悠扬的和平大钟声,从伤痛历史中吸取向上的力气。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2 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把这一天作为国家公祭日呢?这是因为79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对中国发起了侵略斗争,在12月13日攻入南京对南京同胞绽开血腥大屠杀的日子。当时,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后对
4、城内手无寸铁的同胞绽开了长达42天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多数像你们一样的儿童、学生都被无情地杀害,城里三分之一的建筑遭到严峻毁坏,大量财物遭到随意掠夺。然而,值得称颂的是中华历来是不畏强暴、敢于反抗一切敌人的宏大民族。经过8年艰苦抗日,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宏大成功。日本侵略者也于1945年9月2日与我国正式签订倒戈书,那些没有人性的日军有的被赶出中国,逃回日本,有的则被国际法庭判以重刑,受到严厉惩处。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美妙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暖和、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强壮成长。
5、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幻想。因此,历史告知我们,和平是须要争取的,和平更是须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人人都牢记斗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同学们,作为中国公民一分子,你们现在或许还不具备保卫国家平安、维护社会和平的实力,但是我信任:你们与同学和谐相处、团结友爱肯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好的。希望同学们在这温馨和谐漂亮的校内里不仅学好文化学问、驾驭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与人为善、分清是非、有正义感的好人。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3 20_年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确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
6、斗争成功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历史记忆,避开忘却与麻木,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本周六我们将迎来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同学们,我们都是是中国人,南京人,我们世代都无法遗忘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中华民族历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伤心的日子,这一天就是南京大屠杀那一天!在那一天,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多万人在短短的几个月中,究竟有多少南京同胞惨遭日寇杀害,唯恐谁也无法精确地估计。侵略者的罪恶罄竹难书。八十多年过去了,国耻就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
7、的头上,让我们透不过气来,然而,时至今日,日本x仍旧极力否认这铁一般的罪恶事实。甚至叫嚣这是一场历史骗局,作为青少年我们还能麻木不仁吗?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为什么屡屡遭到欺凌宰割,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才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了起来!从鸦片斗争始终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的祖国被很多帝国主义者践踏蹂躏,我们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这些耻辱是我们祖国心头上最深的伤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恒久不能遗忘的一页。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干吗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遗忘等于背叛,遗忘“耻辱”虽然可以削减伤
8、感,但是记住“耻辱”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剧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日的华蜜生活,记住中华民族的祖先为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更能增加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斗争和屠杀。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简洁的清算历史,而是为了避开“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再次重演。是为了警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团结、坚毅的中华民族是不行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
9、扰,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4 1937年,侵华日军攻破南京前夕,20多位留守南京的正义外籍人士成立了南京平安区国际委员会,以现在的南京师范高校和南京高校为界,在战火中的南京市中心设下一片平安区,先后庇护了25万多名南京难民,使他们免遭杀戮。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为了纪念这段无国界人道主义感情,从20xx年起,纪念馆在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前夕,都会组织国际和平徒步活动,边走边看,重温历史,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当天的徒步线路全长8.2公里,环绕当年的南京平安区边界:从南京师范高校随园校区动身,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
10、、拉贝故居、鼓楼医院、宁海路5号、宁海中学最终回到南京师范高校。只是,随着南京大屠杀生还者的年事已高,在徒步的队伍中,越来越少的老面孔令人黯然。不过,尽管已年过九旬,南京大屠杀生还者葛道荣今年仍坚持参与了徒步活动。在儿孙的搀扶下,老人颤抖着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围巾,魏特琳小姐,我又来看您了!魏特琳是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名美籍老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不顾个人安危,放弃离开南京的珍贵机会,在如今的南京师范高校校内内,爱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免遭损害。当时年仅10岁的葛道荣和两个弟妹,就是在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的爱护下,躲过屠戮的生还者。尽管过去八十多年,葛道荣对这段恩情依旧刻骨铭心,魏特琳小姐给我
11、们的是‘涌泉之恩’,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滴水’相报。在今年的徒步队伍中,也有更多年轻人和外国友人的加入。19岁的奥地利中学毕业生Linus Mayerhofer,是南京高校拉贝与国际平安区纪念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者,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他告知记者,从今年八月份来到南京,通过志愿者工作,对南京大屠杀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以实地探访来感受这段历史我觉得更有意义。在今日的世界,和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通过了解历史,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的内在含义。正在南京高校任客座教授的德国海德堡高校日耳曼学系Burckhard Duecker教授,也参与了
12、这次活动,很兴奋看到越来越多的各国年轻人情愿‘接近’历史,这是一件好事。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5 20_年12月13日,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首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也于今日起施行。1937年,侵华日军野蛮侵入了南京,那是一场历史悲剧的起先。我们无法遗忘那一年留给我们的血淋淋的教训,数十万同胞被残忍杀害,枪杀,活埋;多数个无辜的童年被残忍破坏;多数位少女被羞辱奸杀.南京大屠杀的生还者从1987年的1756人到20_年的400多人,20_年仅存100人,再到现在的不足百人.每当一位生还者离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
13、难同胞纪念馆的照片墙上,就会有一盏灯熄灭。这不禁让人想到这样一部电影,它是关于日军侵华斗争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电影,名字很特殊,叫二十二。这部电影的“前身”是一部短片,叫三十二。片名削减的“十”,并非为了片名更加顺口,而是这部电影所纪录的人群数量,始终在不断削减。从纪录片筹备时的三十二人,到开拍时的二十二人,再到公映时仅剩的八个人.数字越来越冰冷,也越来越无奈。令人伤心的是,这些历史的亲历者,有的等到离世都没能等来日本政府的一句致歉,而日本却在一些国家大肆宣扬自己才是历史的受害者,将二战原子弹损害的实物送往欧美各大二战纪念馆中陈设,将中小学历史课本删除近代侵略历史,这些百般狡辩的无耻姿态,
14、不只是对历史的诋毁,更是对人性的羞辱和践踏。我们无法知道那场大屠杀对于亲历者们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也无法体会他们面对那些残忍卑劣行径时心里是怎样的恐惊和生气,更无法体会他们即将面临自己死亡、看着亲人死亡有多么不舍和痛恨。这场灾难在短短六周的时间里杀戮了30多万中国军民,中国恒久不会遗忘,南京恒久不会遗忘,这场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恒久不能被遗忘,我们没有经验过那段历史,没有遭遇过那些暴行,所以我们也没有资格去代替那些惨死的遇难者同胞宽恕侵略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牢记历史,当施暴者矢口否认的时候站出来,告知他们虽然时间会带走证人,但恒久也带不走真相,历史终将是历史,没有人可以更改,也没有人有权利更改
15、。今日,请让我们一起向遇难者同胞默哀!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6 今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3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将来的坚决信念。生活在和平年头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斗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头、不论是谁,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遗忘,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亡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遗忘,在那段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遗忘,在艰苦卓绝的浴血
16、奋战中,多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日我们牢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当然,牢记历史不是要持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和善的人对和平的憧憬和坚守。除了实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今日“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自从11月下旬起先,南京接连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和平颂”音乐诗会和“和平之夜”接力诵读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须要争取的,和平是须要维护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热点
17、此起彼伏,斗争阴霾挥之不去,零和博弈让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斗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牢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前进的力气。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合起了同侵略者血战究竟的空前斗志,呈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缘由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我们告辞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些
18、关键的节点。即将到来的20_年,我们将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须要攻克贫中之贫、深度贫困的堡垒,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须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须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加斗争本事。风险挑战许多,有的还很艰难。越是爬坡过坎的紧要时刻,越要从历史中吸取前进的力气,葆有勇往直前的精气神、焕发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国人的志气拿出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厚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
19、,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果不断创建更加美妙的华蜜生活。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7 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照旧清楚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20_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_周年纪念日,也是第_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一个令多数人为之难受的日子,这是一段须要不断被牢记的历史。_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
20、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裂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哀思不已。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遇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南京大屠杀正是我们民族苦难史上最为沉重的一页。日寇横行,国土沦丧,人民受戮,山河残缺,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推向了生死攸关的最终关头,千百万中国人以其血与泪,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百年教训留下了最惨痛的注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来中
21、国的深刻教训。今年是改革开放_年,从“开除球籍边缘”的奋起直追,到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_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史诗般的进步”,迎来了民族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这块土地,在多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块土地,中国创建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厚的祭祀、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但历史同样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宏大幻想,但也要看到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国际形势和国内冲突纷繁困难,唯有激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历史担当,才能筑就民族复兴的坦途。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2、,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都有责任去牢记和传承历史,从苦难与辉煌的深刻启示中激发奋进力气,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一个华蜜美妙的将来。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我们应时刻牢记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奋勉向上、矢志不渝、报效国家,用自己的学问、实力去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漂亮富强,成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之都。 2023年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观后心得体会 篇8 硝烟和令人窒息的杀气久久充满在南京的每一个角落40多天,冰冷发臭的尸体,荡气回肠的哭喊声从未休止过。日本士兵就像丧心病狂的野兽一样,残忍地啃噬着每一个南京人乃至全部中国人的心。腐烂的尸体杂乱不堪的堆在一起
23、,肆意挥洒的鲜血布满了大街小巷,日本士兵闻名的“扫荡”极其惨绝人寰,杀人犹如随脚踩死一只小蚂蚁一般,毫不在乎,只要是见到一个人,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刚诞生的孩子都没有任何理由全部杀掉,甚至以之为乐,算是有些地位的军长公开进行了“杀人竞赛”,不是比谁杀得快就是比谁杀得多,莫非中国人就是他们百般蹂躏的对象吗!砍刀、手枪,那一次次捅在中国人胸上的利刃,那一发发穿过中国人身体的子弹,分分秒秒都能要了一条生命的凶器就是日本士兵残暴无耻的犯罪证据!一排排到下了的人民,一阵阵苦痛的呻吟,一双双恐惊失神的眼睛,一只只离开本体的腿脚,一个个被踩烂了的头颅,一座座被洗劫一空的房屋,一颗颗被苦痛贯穿了的心都在熊熊烈火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南京 大屠杀 公祭 仪式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