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图点穴按法.doc





《脏腑图点穴按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腑图点穴按法.doc(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师训第二节论脏腑第三节论女子行经及胎儿第四节论痰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内部气分的相互关系第二章按摩穴位和手指手腕练习法第一节按摩穴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手臂部脚腿部第二节练手指手腕法第三节手法第三章点穴法第一节胸腹部一、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二、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说明三、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要点四、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的感觉第二节腰背部一、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二、治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说明三、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要点四、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的感觉第三节四肢一、臂部分筋法二、腿三、四肢分筋法说明第四节头面部一、治头痛法二、治牙痛法三、治口眼喎斜法第五节小儿科点穴法第六节其它专用手法一、腾骨法二
2、、治羊毛疹法三、治穿肠毒法第四章临症概要下篇第一章气分各症第一节、气结胸第二节、气水臌第三节、气膈及转食第四节、夹肋痞第五节、肋下气积第六节、癫狂第七节、气滞第二章脾胃各症第一节、脾胃各症第二节、噤口痢第三节、黄疸第四节、呃逆第三章肺病及吐血第一节、肺病第二节、喘第三节、吐血第四章虚痨第一节虚损第二节贫血痨第三节抽筋痨第四节稀屎痨第五节失眠第六节遗精第二章四肢各症第一节半身不遂第二节拘挛第三节下痿第四节鸡胸驼背第三章妇科及小儿科第一节血崩及痛经第二节气漫胎第三节产后痨第四节小儿诸症第四章杂症第一节夹气伤寒及内伤外感第二节头痛第三节大小便便血第四节鱼口难言第五节青盲第六节鹤膝风第七节羊毛疹第八节
3、穿肠毒附:先师医案数则上篇第一章总论脏腑图点穴法是按摩术的一种。它是用不同的“指法”依照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 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疾病。这种独特的按摩方法,是王文先生得自一道人的口授,并 赠推按精义一册。对道人的教诲,和推按精义的要旨,领会颇深;并且从临床实 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推按精义已遗失,无可查考,现仅就王文先生所授 的推按精义中的重要理论,回忆选录。虽非全貌,但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第一节师训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浅注人体的气血,是生命力的要素,人身内部的“气分”盛衰和变换,与天时气 候的变换有密切关系。故称天为大周天,人为小周天。 (参阅本章第
4、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 身体内部气分的关系)人身纯阳不够,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浅注阳气为清气,阴气为浊气。初生婴儿为纯阳之体,无七情六欲的烦扰,保持 纯阳。随年龄的增长,情欲亦随之增生,清阳日消,浊阴日长,所以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是致病的原因。明朝周慎斋说:“小儿不用枕,纯是阳气,胸无壅滞故也。如常人年大, 清阳日衰,浊阴日盛,苟非高枕,则胸膈浊气不降,不能安卧。 ”颠倒,倒颠,颠颠倒,倒倒颠。浅注重病,病情复杂,所有内部各脏腑潜伏的疾病,均要颠颠倒倒,发现于外, 须随其病况而施治之。至于“颠倒五行”之说,昔贤颇多阐述,可参阅昔贤著作所载以资 研究。五行学说中,有颠倒五行的说法。即万物不外五行
5、,治病不离五脏。五脏属五行,如 金、水、木、火、土,循环相生;金、木、土、水、火,循环相克,是为顺五行。颠倒五 行学说,用作临床指导,如金生水,水亦生金;金燥则肺萎,必须滋肾以润肺。金克木, 木亦克金;肝木过旺,木反克金而肺萎,必须扶土生金,肝木自平,肺萎亦愈。其余类推。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浅注脾经机能正常,胃部消化力强,各脏腑均得滋养。若脾胃亏损,各脏腑既失 其养。脾绝则死。故曰万物生于土,万物消于土。气有气之海,血有血之源。浅注气海与丹田相通,为生气之枢纽。心根名膈俞,为出血纳血之总机关。为血 液之源泉。清气属阳,浊气属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浅注人体内部气分,分清浊二气。轻清者上升为
6、阳,重浊者下降为阴,阴阳二气, 不能分离,故孤阴则不生,孤阳则不长。人不见气,鱼不见水。人见气则病,鱼见水则浮。浅注人与气的关系,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人体健康,外而大气流行,内而宗气 通畅,但觉行止舒适,不见气的流动。犹如鱼在水中依存于水而不知水。若气候变化,与 内部气分阻滞,就有非正常的感觉。犹如鱼病不能游泳于水中,而漂浮于水面。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能养人,气能害人。浅注人赖气以生存,故有气则生,无气则死。若病,必须调气以治之。但气有清 浊二气,必须调匀,人既得养。否则二气错乱,人即患病。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浅注气、血、筋三者循环相生,不可或缺。 (参看本章第二节:论脏腑,第三章第
7、十一节:四肢分筋法说明)左转行轮右转补,补泻莫妄施。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浅注点穴法所用手法,左转行轮,顺其气而引之;反用(右转)为补。治病时, 必须辨明疾病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勿犯虚虚实实之诫。若用之不当,导致气血错 乱,反使病情加剧。气分错乱则病,气分调顺则愈。浅注再申述手法补泻的重要性。痰为血之本,血为肉之本,痰积生血,血积生肉。浅注此言饮食入胃,运化成“痰”后,生血长肉的顺序。 (参阅本章第二节:论脏 腑,第四节:论痰)无痰不生,无痰不死。浅注 “痰”为血之本,无“痰”不能生血,故无痰不生。若内部气分错乱,不能将 “痰”运化生血,积滞胸中,导致脏腑机能衰竭, “痰”涌上逆,气闭而死
8、,故无痰不死。肾为先天之根本,脾胃为后天之基础。浅注人在胎腹中,先有肾脏,天一生水。故肾为先天的根本。出生后,食物由口入胃,依脾胃的机能,消化为津液,各脏腑赖以保养,故脾胃为后天的基础。点阑门,泻建里,泻下肚腹诸般积。浅注此言治诸积要决。阑门位居中焦,是任脉的关键。建里属脾,脾乃后天之基。 脾的机能正常,积滞自消。是结不是结,先放带脉穴。浅注带脉通于各经,是治任脉不可少的要穴。腹胀水分多得力。浅注水分穴为分水的关键,治腹胀的主穴。面黄唇白湿脾经。浅注脾恶湿。脾湿则胃寒,消化机能渐失,食谷不化。脾属土,故面黄。脾败血 亏,故唇白。脾经苶,四肢无力。浅注脾主四肢,脾脏动作力慢,气血循环即慢,故四肢
9、无力。苶音聂,委顿无力 的意思。幽门进,金门泻。浅注通幽门穴,内部积滞已动;再通金门穴,痞积自下。为治夹肋痞的要决。口吐清水,久久重心痛。浅注此系胃寒症。胃酸上逆,口吐清水,久久食道不能下咽。胃上口被胃酸侵蚀, 干涸作痛。平常所说的心痛,系胃脘作痛,非心脏疼痛。寒出口中腥。浅注胃气不固,胃中所含五味,上逆于口,病人觉口中有苦味,或有辣、酸、咸、 甜及淡水气等味。惟师系口授,原书已无,此句腥字,有无舛讹,不能肯定。逆气上逆,吐腻。浅注脾胃弱,所有食物的精液,不能蒸发,上升肺部,遂成白腻,浮滞于胃中水 谷之上,渣滓入于小肠而下,浮滞于胃的白腻,上下不得,堵闷胃中,气即被阻上逆,白 腻亦由食道上逆吐
10、出。恶味不入口。浅注胃气衰败,或者吃了大寒冷的食物,损伤了胃气,胃中的气上冲,病人遂觉 口内发出臭气(即胃中浊气) ,腥臭难嗅,并闻食味即发生厌恶,不能入口。寒极生火,热极生风。浅注寒极生火,是寒极于内,虚阳外越,出现面赤、口干等症状,即真寒假热。 热极生风,脏腑蕴热太深,内风鼓动,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从而风生。作痛气不通,气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浅注此言气滞,气串,气冲等病的病因,是气分不调顺所致,故作痛。气机流畅, 疼痛自然消失。血聚成痞,痞老开花。浅注血积聚于肌肉之间,硬化成痞。久之,气血亏损,浊气旺盛,血聚而腐。浊 气攻于上,口烂;攻于下,肛门烂;凝于腹,脐烂。是为痞老开
11、花。久病不愈即是劳。浅注凡久病不能痊愈,气血枯竭,致人于死者,谓之劳(痨)。受惊即泻,胆经病。浅注受惊腹泻,是气分伤及胆经。胆囊收缩,胆汁冲入胃囊过多,胃中食水即由 小肠转入大肠,顺直肠而下,故腹泻。第二节论脏腑人身脏腑的运化机能,虽然各有不同,都以气分为原动力,内部的气分顺调,就能增强 脏腑的运化机能,加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例如我国养生学中的外功和内功,都讲究气贯 丹田。尤其是内养功,如导引术、吐纳法等,不论坐式、卧式、立式都讲究运气调息,所 以现在称为气功。长期练习,可以防病、治病、祛病、延年。反之,内部气分不顺调,或 气被七情所伤,脏腑运化机能失常,七情损于内,四时不正之气侵于外,必然生
12、病。由此 可见,气分对人体健康的重大作用。人体疾病,系受七情所伤,四时不正之气所侵,表现出寒、热、风、湿、燥、火不同 的特征。用按摩术引导调理气分,以恢复脏腑机能,气分调顺,寒则暖,火则息,风则散, 热则平,燥则润、湿则化而百病除。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脏配五行,五行分五色。心属南方丙丁火,赤色。肝属东方甲乙木,青色。肾属北方壬癸水,黑色。肺属西方庚辛 金,白色。脾属中央戊己土,黄色。肺居各脏之上,色白,属金,而通秋气。心色赤,属火,而通夏气。肝色青,属木, 而通春气。肾脏居下焦,属水,而通冬气。脾居中央纳谷物,各脏腑赖其滋养,如土之载 成万物,故脾属土,而通四
13、时季月之气。五脏生克制化。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脏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五脏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人的性情各有不同。或刚或柔,或沉默多虑,或暴躁多言,皆由五脏之气所发。脏腑 互有强弱,性情表现亦异。心在志为“喜” ,过喜伤心气,故有大笑而气闷,或气绝而死。 肝在志为“怒” ,暴怒伤肝,故有猝逆大怒,不能抑制而致疾,甚至呕血而亡。肺在志为 “忧” ,悲忧过甚伤肺,故忧伤过久,抑郁气阻,伤肺脏而致疾。脾在志为“思” ,过思伤 脾,故思虑过多,脾胃机能受伤,消化力减弱,易
14、致胸闷腹胀消化不良之疾。肾在志为恐, 大恐伤肾,故遇有猝逆大恐怖之事,小便随之而下,此为肾气不能摄,膀胱失去控制能力 所致。人体新陈代谢的机能,与吃、喝、拉、撒、睡有密切关系。脾胃强,肺健全,肝、胆 气调,食物入胃,即易消化。 “水谷之精华”上蒸于肺,运行而生血。肾气足,水化运行正 常,大小肠和膀胱之气调,二便无滞泻癃闭之患。心气足,血液循环正常,睡眠足而神旺。 故吃、喝、拉、撒、睡正常,人体即健康;否则疾生。吃喝先入胃,胃的初步作用,依赖 脾脏,脾脏功能正常,摩擦力强,胃即健全。水谷经食道入于胃中,以脾脏之动力,使胃 蠕动加快。水谷化乳糜输入小肠,再和胆汁而后消化吸收。也就是“脾与胃行其津液
15、”上 输于肺的意思。肺将谷的津液,吸收入于肺经,即以气分蒸发成痰;再将痰蒸发开了,由背后的毛细 络管,传入四肢;再由四肢上回,痰即成血,成血后,其血液的循环,即以心脏为中枢。 “痰积生血,血积生肉。痰为血之本,血为肉之本” 。胃将水谷蒸发提炼,吸其精华。水谷的渣滓渐渐排送至胃下口,入于小肠。经过小肠 的循环曲折(共十六曲) ,传送至将近小肠的下口,缓缓运转至大小肠交会稍上处,此处为 “阑门” 。经阑门的一栏水食的运行就慢了。阑门以下为“水分” 。水分将水谷分开,水被 气分蒸发,如露如雾,入于肾脏。所剩谷物渣滓,即转入荷包肠。荷包肠即大肠上口。将谷物的渣滓转入大肠,经过大肠回环曲反(计十六曲)节
16、节传送 至直肠。谷物的渣滓(粪便)由此排出体外。肾脏把水蒸发过滤后,将其精华经由上通双目的经络上升,以保养眼睛。瞳孔与肾经 相通,视力的强弱与肾水有关,故肾水足,视力强。水的精华被肾脏蒸发上升后,所剩之水,既由肾脏渗入膀胱。膀胱水(尿)满,由尿道排出体外。人体的各部机能,有如人的劳动相象,需要有劳有逸。劳动过久,需要适当休息,以 恢复体力和脑力。血液循环过久,也昏沉欲睡。血液大部分顺血管回膈俞(即心根,为血 之源)伏于膈俞,循环较缓,即入睡眠。待休息过来,即由膈俞潮散,达于四肢,血液循 环,复加速正常,人即醒转,精神舒畅。心与小肠相表里。如心与小肠的气分不调,即有失眠现象。因小肠气分错乱,浊气
17、上 逆冲动膈俞;血归膈俞,聚而复散,血不得养,心脏即不得安。这时虽然疲劳,亦不能入 睡,即患失眠症。必须将小肠气分调顺,清升浊降,小肠浊气,不再上逆,血归膈俞,即 能伏住,心脏安宁,即能入眠,血得保养。人肢体强弱与灵活迟钝,皆在“筋”的长短。血足则筋得养;筋长则气顺;气顺则血 液循环正常,体力亦强。反之,血亏则筋不得养而萎缩弛缓。气以筋为轨,筋弛萎则气受 阻,或滞或串而作痛。血随气行,气不通畅,则血液循环受阻,筋必致疾。故筋养气,气 养血,血养筋,循环相生,互相联系,不可或缺。肺居各脏之上,为五脏之华盖。肺脏机能可分为三部分:一、肺为呼吸器官,与大肠相表里,与大肠的气分,有互为传达的作用。如气
18、分调和, 呼吸正常,呼则气由丹田而上,经心脏入肺,顺鼻孔而传达于外。吸则气经肺入心脏,下 至丹田。上下往来,运行不息。二、肺脏专能吸收由胃上蒸的谷物之津液,将津液蒸发提炼以成“痰”顺脊背的毛细 血管将“痰”运化,输于四肢以生血。三、肺脏蒸发的谷物的津液,将其精华提炼成“痰”后所剩的劣质,不能入细络,运 化循环以生血,肺中亦不能容留,即成“涕” ,随呼吸,顺气嗓,经鼻孔而排出。脾胃居于诸脏腑的中央,为后天之基础,各脏腑养命之源。脾脏形如草鞋底,有胰相 护,形如脂膜与胃相靠接。脾脏摩擦动作的机能很强,胰性极滑,脾借胰滑以利其动作。 胃形如囊,上口与食道相接,下口与小肠相接。胃纳谷物而消化蒸发之,其
19、功能的动力则 在脾。脾与胃相表里,具有消化、蒸发、提炼、排泄谷物的机能。脾脏的本身动作很强, 以气推动摩擦,带动胃的动作。气分调和,脾脏的摩擦力强,胃即生热;热度适合,胃的 蒸发机能则正常;将谷物的津液,蒸发提炼出来,上升于肺以成“痰” 。所剩的谷物渣滓, 转入小肠,运送于大肠而排出。故各脏腑皆赖脾胃蒸发水谷之津液以培养之。气分调和, 脾胃之机能正常,各脏腑即强,纵有亏损,皆能补益。如气分错乱,脾胃机能减退,各脏 腑均受其影响而减退。故脾胃为后天之基础,养命之源。心脏为全身之主宰,内分七孔,外衣心包,位居于肝脏和肺脏之间,与脊第五椎相对。 有两大动脉,分布各脏腑及周身四肢,为血液循环的总机关。
20、血液循环,自心脏起,循行 于全身肢体脏腑脉络,有固定的循环规律。心气调和,循环的规律不紊乱,各脏腑经络均 得其营养。循环终点,亦归心脏,周而复始。血液休养,回归心脏,伏于膈俞(心根) ,循 环较缓,人即入眠。肝为纳气之脏,主筋。筋为气行的轨道。肝脏机能正常,筋脉舒畅,气分调和。肝脏 纳气机能失常,则筋不舒,气分错乱,因而周身的气分就要错乱。聚于何处即作胀,串于 何处即作痛,故肝不能纳气则气乱,肝平则气舒。肝木不能纳气,均由闷郁而成。郁则气 逆而阻。肝经受逆气冲动,纳气机能受制,即不能纳气。纳气使气归于正轨。治肝必先调 气,气调则肝自平。胆含于肝叶之内。食物入胃,胆汁输于胃中,滴滴如点卤,以助胃
21、的消化。人受惊恐, 胆被惊气冲动,胆囊突然收缩,胆汁即大量入于胃中。胆汁性极滑,水谷不能留于胃中, 急转入小肠,小肠亦不能缓缓运动,遂不待水分分离,一同急转入于大肠,即突然作泻。 凡有此病的人不能见惊恐可怖之事,如遇惊恐,必突然排泄。初生数月的小儿,受大声惊 恐,必腹泻作绿色,即胆汁大量冲入胃而作泻。肾为水脏,为先天之基础,天一真水孕结之所。人体内部的机能,必须水火既济,即 肾脏水与命门相火(命门在脊椎骨第十四椎属相火) 。命门为太阳之火,脏腑皆赖以温暖之。 肾脏经命门火以温暖,蒸发水力的机能即正常,将水蒸发提炼的精华,即为“天河水” ,上 升于目。天河水的作用,系经由肾脏向上的两条经络,直达
22、于目,以保养眼睛。眼睛的瞳 孔与肾相通,肾水足,视力即强,肾水亏,视力即减。肾将水的精华提炼后,所剩之水, 即渗入膀胱。膀胱形如葫芦,下口通尿道,其作用与肾脏相关联。水经肾脏蒸发过滤后, 其精华保养眼睛;剩水顺肾脏向下的两条细络管下降,渗入膀胱,膀胱水满,即入尿道排 出(尿) 。脏腑各器官互为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 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鼻属脾,鼻孔与肺相通。耳窍通肾。舌为心之苗。眼通肝。口通胃。眼属肝,瞳人属肾,眼白属肺,大眼角属大肠,小眼角属小肠,上眼皮属脾,下眼皮 属胃。牙为骨之苗,发为血之苗,爪为筋之苗。第三节论女子行经及胎儿女子到十四岁时,身体发
23、育成熟,经血每月来潮一次,称为月经。到四十九岁左右, 生育机能衰退(气血衰) ,月经即停。故古人对月经的规律的总结:“女子二七而经血通, 七七而天癸绝。 ”气分与月经的正常与否有很大关系。若气分错乱,正气不固,不能调摄,月经周期的 规律失常,如逾期不至,或每月两三次来潮;或因气分阻滞,血亦随之受到阻滞,经络闭 塞,血瘀不行,遂至经闭。 “气为血之帅,气行血即行” ,故治妇科疾病,必须以调气为先。 气顺,血液循环即能正常,月经疾病即能痊愈。女子受孕以后,不再行经。十个月,胎儿产出,满月以后,产妇气血恢复正常,月经又至;或哺乳期停经,也属正常。胎儿在母腹子宫之内,赖母亲气血的滋养。胎儿的呼吸在脐,
24、是为先天,降生后,由 口鼻呼吸,是为后天。因气血皆父母所遗传,人的相貌、性情,每每与父母相似或相近, 甚父母的疾病,亦遗传于子女。母亲气血足,胎儿发育健康。母亲某一脏腑的气血,不能 完全通达于胎儿,胎儿的某一脏腑器官即弱,甚则疾病。如小儿先天性胎聋、胎哑,胎盲、 闭肛各症。凡小儿先天性疾病必须先诊疗其父母。胎儿患病在成胎三月以内,脏腑肢体尚 未完全长成,可以治疗,治愈其疾,胎儿即愈。百日以后,肢体已全则无效。人身元气, 最初一点“真元” ,系于结胎之际,父母遗传,血则母所滋养。胎儿在母腹,先成两珠如豆, 即两肾。每一肾中间,有两条须,一根向上,一根向下。向上的须,随经脉上通于目;向 下的须,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脏腑 点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