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的故事.docx
《文明礼仪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的故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故事 篇1 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倾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探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敬重。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静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当支配。 文明礼仪的故事 篇2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
2、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洪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许多,而且还有削减的趋势。其次个报童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校慢慢地,其次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越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为什么会如此?其次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是确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据了市场,我发的越多,他的市场就越校
3、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念都构成打击。其次,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困难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日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给,文化人嘛,不会犯难小孩子。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确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文明礼仪的故事 篇3 公元前520xx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其次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
4、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连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尊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窍不通,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恳切,便具体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恳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的确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
5、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文明礼仪的故事 篇4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特别闻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育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谐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引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即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尊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慧,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特别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
6、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敬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都向他学习。 文明礼仪的故事 篇5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事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常20个儿子经常明争暗斗,见面就相互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状况,很是担忧,他明白敌人很简单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们停止相互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
7、作遵从训诲,事实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旧我行我素。阿豺的年纪一每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训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冲突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原委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驾临了,他也最终有了办法。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叮嘱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意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捡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
8、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颈项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假如相互斗气,单独行动,很简单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同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气,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平安。这就是团结的力气啊!儿子们最终领悟了父亲的良苦专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懊悔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稳去世了。折箭的道理告知我们:团结就是力气,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
9、力气和才智,去克服一切困难。 文明礼仪的故事 篇6 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识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擅长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兴奋地说:我须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行。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确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
10、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意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大快朵颐地跟我去吧。刘备劝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这一天,北风咆哮,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白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接着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其次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确定第三次去探望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视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明礼仪 故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