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梳理优秀课件.ppt
《第五章梳理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梳理优秀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梳理第1页,本讲稿共88页第一节 概述一、梳理的目的与任务细微松解:反复多次梳理来实现将纤维束块单纤维。除杂cleaning:通过梳针的反复作用及在离心力和气流的参与 下,进一步清除前道工序加工后仍残留的杂质、疵点和部分短绒。均匀混和 evening and mixing:将不同性状和比例的纤维,在单纤维状态下进行混和,并依靠针面吞吐纤维的作用,制成均匀的web。成条sliver formation:一定规格和质量,便于喂入、运输、储存。第2页,本讲稿共88页二、梳理机的类型及其工艺过程 梳理机的梳理是在非强制握持和自由状态下进行的,能将纤维束松解成单纤维。按加工原料的不同主要有两种形式
2、。盖板梳理机:加工短纤维(棉、棉型化纤)。罗拉梳理机:加工长纤维(毛、麻、绢及毛型化纤)。分梳机:由罗拉梳理机和盖板梳理机改装和组合成,用来实现细绒毛、粗腔毛的分拣。盖板梳理机的工艺过程:退解棉卷握持棉卷或棉层,刺辊分梳,大部分杂质落入后车肚;除尘刀、分梳板和三角形小漏底用以除杂、分梳和托纤锡林剥取刺辊针面上纤维,在锡林盖板工作区,有进一步梳理、充分混和及清除细小杂质和短绒的作用锡林针面上纤维部分凝聚到道夫表面成网剥棉装置剥下棉网,经喇叭口收拢成条,并由圈条装置将生条圈放在条筒中。第3页,本讲稿共88页第二节 梳理的基本原理一、相邻两针面作用的基本原理(一)梳理过程中纤维受力1、力的类型梳理力
3、R:当纤维或纤维束一端被一个针面握持而另一端与另一个针面的针齿切向摩擦滑动时,受到的总阻力称为。R大,梳理效果好,但过大,易引起纤维损伤和针布损坏。第4页,本讲稿共88页2、离心力C:梳理机上多数工艺部件作回转运动,转速愈高,纤维受到的离心力愈大。在梳理的初始阶段,束状纤维因质量较大,离心力较大。离心力虽有使被梳理的纤维和杂质脱离针齿的趋势,但由于纤维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纤维与针齿间的摩擦力存在,正常条件下可抵消离心力的作用,纤维不易脱离针齿。而杂质在纤维开松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甩掉。第5页,本讲稿共88页3、挤压力S:因两针面间隔距很小,当纤维层有一定厚度时,纤维间便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其方向指向
4、针根,使纤维深入针隙,从而可增加针齿对纤维的握持力。4、弹性反作用力Q:当纤维层受到挤压时,下层纤维对上层纤维产生,其方向指向针尖,阻止纤维深入针隙。5、空气阻力:与机件运动方向相反,可忽略不计。6、摩擦力F:当纤维有运动趋势时,会受到针齿阻碍其运动的。第6页,本讲稿共88页第7页,本讲稿共88页2、纤维与针齿的相对运动(1)相对运动类型沿针运动沿针齿向针尖运动。沿针具向针根运动。绕针运动:纤维既不向针根移动,也不向针间移动,而是发生所谓的“自制现象”。纤维可能环绕钢针作相对运动,能将纤维束分劈开,形成更小的纤维束,最后成单纤,并能使纤维伸直。第8页,本讲稿共88页(2)运动条件 法向力U和切
5、向力R的合力为T,T与针齿间的夹角为梳理角。合力T可分解为与针齿平行的分力Ty及与齿针工作方向垂直的分力Tx。Ty有使纤维沿针齿向针尖移动的趋势,Tx则是纤维束对针齿的正压力。要使纤维沿针齿向针尖移动,必须克服纤维与针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即TyF。第9页,本讲稿共88页(90)(90)则 (90)或tan(90)90+(5-1)式中:为摩擦角。由式(5-1)可以看出,只有 90+时,纤维才会沿针齿向针尖移动。第10页,本讲稿共88页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当 90 时,纤维沿针齿工作面向针根移动。(2)当 90+时,纤维沿针齿向针尖移动。(3)当(90 )90+时,纤维被阻留在针齿
6、上,即所谓“自制现象”。沿针运动纤维在针面间转移的基础,绕针运动是梳理的基础。第11页,本讲稿共88页(二)相邻两针面间的基本作用 梳理机主要是利用针面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其分梳纤维和转移纤维的。纤维在针面间受到针齿作用,取决于两个针面上针齿的配置(即针齿的倾斜方向)以及两针面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第12页,本讲稿共88页1、分梳作用carding action作用条件两针面的针齿相互平行配置。两针面彼此以本身的针尖迎着对方针面的针尖相对运动。两针面间隔距很小。第13页,本讲稿共88页由于两针面间的隔距很小,故由任一针面携带来的纤维,受到两个针面的共同作用,此时纤维束内产生分梳力(或称梳理力)R,R
7、可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分力P和Q,如图4-5所示。且:第14页,本讲稿共88页 分梳作用分折 经受力分析知:两针面上的纤维都有沿针齿向针内运动的趋势,使两个针面都有握持纤维的能力。当两针面对某一纤维束的握持力都大于纤维间的联系力时,该纤维束被分解;当在一个针面对纤维束的握持力较大时,整个纤维束被该针面握持带走,而纤维束的尾段会受到另一针面的梳理。若两针面的作用区域较长,随着纤维束与针面接触位置的变化,两针面对纤维束的握持力随之改变,纤维束会由一个针面交替转移到另一个针面,使纤维束的尾段交替受到梳理。第15页,本讲稿共88页2、剥取作用stripping action作用条件针齿相互交叉配置。剥取针
8、面的针尖越过被剥取针面的针背作相对运动。两针面间隔距很小。作用分析 对剥取针面来说,纤维在分力P的作用下,有沿针齿向内移动的趋势,而对被剥取针面来说,纤维在分力P的作用下,有沿针齿向外移动的趋势,因而被剥取针面上握持的纤维即被剥取针面所剥取。剥取作用实现了使纤维由被剥取针面(线速度慢的针面)全部转移给剥取针面(线速度快的针面),如梳棉机上的锡林与刺辊间的作用。第16页,本讲稿共88页作用条件l两针面的针齿相互平行配置。l两针面彼此以本身的针背迎着对方针面的针背做相对运动。l两针面间隔距很小。作用分析 在P力的作用下,两针面上的纤维都有沿针齿向针外运动的趋势,表示纤维将从针内滑向针面。若某针面内
9、沉有纤维,在另一针面的提升作用下,纤维将升至针齿表面。罗拉式梳毛机锡林与提升罗拉之间即为提升作用,以此将沉在锡林针隙间的纤维提升至锡林针尖处。3、提升作用第17页,本讲稿共88页(三)针布 针布的型号、规格基本是标准化、系列化,故可根据加工原料和工艺件的作用不同,针对性配套选择。主要有弹性针布和金属针布两大类。第18页,本讲稿共88页 二、盖板式梳理的针面纤维层及负荷锡林、盖板、道夫在梳理过程中其针面上均有纤维层。纤维层在单位面积上的重量称为针面负荷。纤维层的重量、密度、结构直接影响针齿对纤维的握持能力、纤维吸放性能和纤维受梳次数,因此,对梳理作用有重大影响。第19页,本讲稿共88页各针面纤维
10、层的特点 l针面负荷不同针面负荷不同盖板负荷最重。因锡林上纤维离心力的作用。道夫针面负荷大于锡林针面负荷。因道夫以清洁针面进入梳理区(抓取纤维能力强),虽在梳理区的时间短,但棉层具有一定的“并合”作用。l纤维在针面上的位置不同纤维在针面上的位置不同盖板上纤维层较厚,而且前区盖板上纤维层比后区沉入稍深(盖板顺转)。锡林上的纤维层,多处于针尖位置。道夫纤维层多翘出针面而较蓬松(因锡林针齿对道夫针面纤维有梳和拉的作用。第20页,本讲稿共88页l纤维层的结构不同纤维层的结构不同每块盖板花成棉须状态,且头部厚、尾部薄,尾部有一部分纤维与下一块盖板花相连。锡林上纤维弯钩以前弯钩较多,盖板上、道夫上则以后弯
11、钩较多。盖板纤维层的含杂率较锡林为高。第21页,本讲稿共88页几个纤维量l锡林一周输出的纤维量g表示锡林每转加工的纤维量。其值小则表示梳理负荷小,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梳理作用好。l锡林负荷 Sc与锡林一周上的纤维量Qc锡林负荷Sc:锡林走出盖板工作区带至道夫的锡林单位面积的纤维量,称为。锡林一周上的纤维量Qc:将Sc折算为锡林一周上的纤维量,称为。Qc大,表示锡林针面负荷重;Qc小,表示锡林针面负荷轻,若在其它条件相同条件下,梳理作用好。第22页,本讲稿共88页l工作区自由纤维量Q0Q0是机器停止给棉后从锡林盖板针面上放出并经道夫输出的纤维量(不包括内层纤维或称残留层)。Q0表示工作区间
12、加工的纤维量。Q0大表示加工纤维的负荷重;Q0小表示负荷轻,轻负荷梳理质量好,但不利于混和和均匀作用。l锡林盖板工作区总负荷 Q指在锡林盖板工作区两针面上内外层纤维(即工作层与残留层)的总重量。一般增大道夫转移率可减小Q值,有利于梳理质量的提高。第23页,本讲稿共88页三、道夫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一)道夫转移率锡林一转向道夫转移的量g,只决定于产量和锡林转速,同其他因素无关,因此,不能表示锡林向道夫转移的能力。为了表示锡林向道夫纤维的能力,通常用道夫转移率表示。=g/Q0100%=g/Qc100%g锡林一转向道夫转移的纤维量(g);Q0锡林盖板工作区自由纤维量(g);Qc锡林走出工作区带向道夫
13、时针面负荷折算成锡林一周针面上的纤维量(g)。在高产时提高转移率,往往是降低了锡林针面负荷,增强了针齿对纤维的握持能力。可见,道夫转移率大小直接影响锡林与盖板的梳理条件与梳理质量。第24页,本讲稿共88页(二)影响道夫转移率的因素(二)影响道夫转移率的因素 道夫针齿规格:小工作角、矮齿、锋利度好,均可提高道夫转移率。锡林道夫间隔距:较小时,露出锡林针面上的纤维量易和道夫针齿接触而转移,使锡林针面负荷减小而道夫转移率较高。梳棉机产量:产量增加时,道夫转移率加大。锡林转速:转速提高时,道夫转移率加大。生条定量及道夫速度:生条定量重以及道夫速度快,均可提高道夫转移率。产量不变时,生条定量与道夫速度的
14、乘积为一常数。生条定量重,道夫速度慢,棉网厚有利于剥棉,且可改善生条均匀度。但在纺细特或超细特纱时,生条定量不可太重。减少道夫直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夫转移率。因锡林走出锡林盖板工作区时与道夫相遇时纤维更易向道夫转移。第25页,本讲稿共88页(三)道夫转移率与平均梳理转数关系道夫转移率与平均梳理转数关系1、平均梳理次数:反映纤维在锡林盖板工作区经锡林梳理的平均转数。在锡林某转从刺辊喂入的纤维经不同时间的梳理后转移给道夫,其梳理时间(以锡林转数表示)的差异较大,但具有一个平均值。为了比较并控制梳理时间而采用平均梳理转数。2、平均梳理转数影响分梳质量和均匀混和作用在高产梳棉机上提高道夫转移率,可
15、减轻锡林盖板针面负荷、增加针齿对纤维的握持作用、提高锡林的梳理质量、减少纤维损伤、减少弯钩与棉结的形成。但平均梳理转数过于减少,会影响纤维分离程度和均匀混和作用。第26页,本讲稿共88页四四、梳棉机的混和、均匀作用、梳棉机的混和、均匀作用(一)混和作用 由于纤维在机内停留的时间不同,使同一时间喂入机内的纤维,分布在不同时间输出的棉网内,使先后喂入机内的纤维,凝聚在同时间输出的棉网内,这就是梳棉机的混和作用。梳棉机的混和作用可实验现象:在正常生产的白棉卷后整齐地接上染色棉卷,观察道夫输出的棉网,并不是立即改变颜色,而先是红白相混的淡红色棉网,随后颜色逐渐加深,输出1020米长度后才变为红色。第2
16、7页,本讲稿共88页梳棉机混合作用现象解释l当红棉卷接着白棉卷喂入机器后,锡林从刺辊上剥取的红纤维,分布在锡林返回的纤维层上,并一起带至锡林盖板工作区进行分梳。在工作区,部分红纤维转移至盖板,盖板上原有的白纤维也转移给锡林,在锡林和盖板间红白纤维交替转移而先进行初步混和,而后在锡林和道夫作用时又获得进一步混和。由于锡林一转中从刺辊上取得的红纤维量,在锡林同一转中被锡林带出锡林盖板工作区的只有一部分,而这部分红纤维同锡林上原有的白纤维一起与道夫时,转移给道夫的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故在锡林从刺辊上取得红纤维后,由道夫输出的棉网中,开始时红纤维只占极少部分,以后随着红纤维的不断喂入,锡林和盖板的自由
17、纤维量中红纤维的比例不断增多,直至白纤维完全由红纤维代替时,道夫输出的才是全部由红纤维组成的棉网。即纤维在锡林、盖板、道夫部分受到自由分梳和转移作用是梳棉棉产生混合作用的主要原因。l从上、下轧辊钳口同时输出的纤维不同时到达喇叭口,也会产生一定的混和和均匀作用。第28页,本讲稿共88页混和作用的鉴别 可从两方面来进行。l混色棉网中红白纤维混和的均匀细致程度混色棉网中红白纤维混和的均匀细致程度:表示纤维在短片段上的混和,其作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锡林和盖板间的分梳转移能力;l混色棉网的长度混色棉网的长度:表示纤维在长片段上的混和,其作用好坏主要取决于自由纤维量的多少或道夫转移率的大小,自由纤维量多或道
18、夫转移率低时,混色棉条的长度比较长,长片段上的混和就比较好。第29页,本讲稿共88页(二)均匀作用(二)均匀作用 如将正常生产的机器,突然停止给棉,发现棉网并不是立即中断,生条只是逐渐变细;如在棉条变细的过程中恢复给棉,棉条也不会立即达到正常的重量,而是逐渐增重。这表明在停止给棉时,机内放出纤维;在恢复给棉后,机内吸收纤维。这种吸放纤维,使生条短片段不匀减小的作用,称为梳棉机的均匀作用。第30页,本讲稿共88页梳棉机产生均匀作用的原因梳棉机产生均匀作用的原因l在分梳过程中,由于纤维在锡林和盖板两针面间受到自由分梳、上下转移,两针面均有吸放纤维的作用,使喂入纤维量波动小而片段短时,生条的重量因而
19、没有作相应的突然变化,梳棉机表现出具有良好的均匀作用。l道夫针面凝聚棉层时,产生倍的并合效应。因此,输出棉网在短片段上远较喂入棉层为均匀。l在棉网汇合成条时,棉网的横向和纵向又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由于梳棉机具有一定的均匀作用,生条的短片段不匀率较低。但是当喂入纤维量的波动足以引起锡林和盖板上针面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生条的重量也随之波动,梳棉机的均匀作用只是使其波动减缓一些罢了。为此,更换棉卷时,搭头要牢靠而平齐,斜搭头可减少由于棉卷搭头不良(如双卷、棉卷头尾脱接)而引起生条短片段的不匀。第31页,本讲稿共88页五、梳棉机锡林、盖板的除杂作用五、梳棉机锡林、盖板的除杂作用金属针布梳棉机抄针花极少。
20、所以,盖板除杂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盖板工作区的除杂观察盖板花,可发现其表层附有较多的杂质,说明锡林和盖板分梳时大部分杂质不是随纤维一起充塞针隙,而是随同纤维在锡林和盖板间上下转移分离后,因锡林回转的离心力而被抛向盖板纤维层的。盖板花中大部分杂质为带纤维籽屑、软籽皮和僵瓣,还有一部分棉结,短于16mm的纤维约占盖板花的40%以上(因其短不易被锡林针齿抓取而储存于盖板花中)。盖板的含杂率和含杂粒数都随着盖板参与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后区盖板增加较快(盖板顺转),待盖板走出工作区时有饱和的趋势。第32页,本讲稿共88页(二)除杂的控制盖板速度较快时,每块盖板针面负荷略有减少,盖板花含杂率也略有降低
21、,但单位时间内,走出工作区的盖板数增加,所以总的盖板花和除杂效率反而有所增加。一般地,盖板线速度随梳棉机机型和加工原料而定,应考虑以下因素:纺低级棉,用较高的盖板速度。使用品质较好的原棉时,提高盖板线速度对生条质量无显著的影响,不利于节约用棉。盖板线速度与刺辊部分的预梳和除杂作用、锡林速度、锡林与盖板针布的搭配等有关。凡是进入盖板工作区的纤维束数量、含杂和含短纤维少时,盖板应采用较低的线速度,以节约用棉。在一定范围内,盖板采用同样的线速度时,盖板排除短绒和杂质的数量,随后车肚的落棉情况而改变,后车肚落棉多,盖板排除就少。盖板反转时,其速度可比传统正转时慢一点,以节约用棉。纺化纤时,盖板速度应比
22、纺棉低得多。因化纤原料中仅含少量的束状纤维疵点(并丝、硬丝)。第33页,本讲稿共88页前上罩板上口和锡林间的隔距减小时,纤维被前上罩板压下,使纤维与锡林针齿的接触数较隔距大时为多,锡林针齿对纤维的握持力大,纤维易于被锡林针齿抓取,使盖板花减少;反之,隔距增大则盖板花增加。前上罩板高低位置当前上罩板较高时,其效果和减小前上罩板上口和锡林间隔距相似,使盖板花减少;前上罩板较低时,盖板花增加。第34页,本讲稿共88页第三节 梳棉一、梳棉机的组成 棉纺用的盖板梳理机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给棉刺辊部分:给棉罗拉、给棉板、刺辊、刺辊分梳板、除尘刀等。(2)锡林、盖板、道夫部分:锡林、回转盖板、道夫、
23、锡林罩板、大漏底等。(3)出条部分:剥棉罗拉、圈条器等。第35页,本讲稿共88页二、主要工艺参数作用及选择(一)给棉刺辊部分 作用:给棉、握持分梳(实质为握持分割的一种开松)、除杂和排除短绒。1、刺辊分梳作用及影响因素1.1分梳过程 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握持分梳,二是自由分梳。握持分梳 棉层被给棉钳口有效地握持,并缓慢地喂进刺辊锯齿的作用弧内。刺辊分梳时,给棉板工作面托持的棉层形成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的棉须,刺辊以其锯齿自上而下地打击、穿刺和分割棉须,锯齿尖及其侧面接触纤维进行摩擦分梳。当锯齿对纤维或纤维束的摩擦力大于该纤维或纤维束所受的握持力时,纤维或纤维束就从棉须中分离而被锯齿带走,被带走的纤维
24、或纤维束的尾端在相邻纤维束的摩擦力控制下滑移,受到分离与伸直。第36页,本讲稿共88页 因为棉层受受到较大圆弧面的控制;刺辊有较大的齿密,对棉层的作用齿数较多;刺辊与给棉罗拉的速度差异可达千倍左右。所以棉层中7080的棉束被刺辊分解成单纤维状态。自由分梳 发生部位:刺辊分梳板之间刺辊分梳板之间。作用 当刺辊带着纤维经过分梳板时,纤维后端从锯齿间滑过,使位于刺辊纤维层表面、在握持分梳时受到较弱梳理作用的纤维束和小棉块得到分梳,从而减少了进入锡林盖板上作区的纤维束和棉束长度,提高了纤维的分离程度,为锡林盖板工作区的细致分梳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该分梳也被称为预分梳预分梳。第37页,本讲稿共88页1.
25、2 刺辊分梳效果评定评定指标:棉束百分率和短绒率。分梳后棉束少而小,或棉束重量百分率小时,表明刺辊分梳效果好。但在分梳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纤维的损伤,以降低短绒百分率。刺辊分梳的控制要求:棉束重量百分率1525,多数呈单纤状,短绒比喂入约增加35。1.3 影响刺辊分梳作用的主要因素(1)锯条规格:工作角、齿距、齿尖厚度等。第38页,本讲稿共88页工作角:小,穿刺能力强,分梳效果好。但过小不利于除杂、不利于其上纤维顺利向锡林转移、易返花。梳棉时7580 梳易缠绕化纤时80 90 齿距:小,分梳齿数多,分梳效果好,但其影响力小于工作角。齿尖厚度:厚型(03mm以上);薄型(02m m以下)两种。薄齿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梳理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