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讲义桑如苞精.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讲义桑如苞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讲义桑如苞精.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讲义桑如苞第1页,本讲稿共80页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压力容器都离不开一个为建立压力所必须的承压外壳压力容器都离不开一个为建立压力所必须的承压外壳压力壳压力壳。内外压容器设计即是指对组成压力壳的各种元件在内外压容器设计即是指对组成压力壳的各种元件在压力作用下的设计计算。压力作用下的设计计算。第2页,本讲稿共80页压力壳必须以一定方式来支承:压力壳必须以一定方式来支承:当采用鞍式支座支承时成为卧式容器的形式,由于当采用鞍式支座支承时成为卧式容器的形式,由于自重、物料等重力作用,在压力壳上(特别是支座自重、物料等重力作用,在压力壳上(特别是支座部位)产生应力,其受力相当于一个两
2、端外伸的简部位)产生应力,其受力相当于一个两端外伸的简支梁,对其计算即为卧式容器标准的内容。支梁,对其计算即为卧式容器标准的内容。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页,本讲稿共80页当采用立式支承时成为立(塔)式容器的形式,当采用立式支承时成为立(塔)式容器的形式,由于自重、物料重力、风载、地震等作用,在压由于自重、物料重力、风载、地震等作用,在压力壳上产生应力,其受力相当于一个直立的悬臂力壳上产生应力,其受力相当于一个直立的悬臂梁,对其计算即为塔式容器标准的内容。梁,对其计算即为塔式容器标准的内容。当压力壳做成球形以支腿支承时,即成为球罐,在自当压力壳做成球形以支腿支承时,即成为球罐,在自重、物料重
3、力、风载、地震等作用下的计算即为球形重、物料重力、风载、地震等作用下的计算即为球形储罐标准的内容。储罐标准的内容。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4页,本讲稿共80页压力作用下,以薄膜应力承载,为此整体上产生一次薄膜应力,控制值1倍许用应力。但在相邻元件连接部位,会因变形协调产生局部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称二次应力,控制值3倍许用应力。压力作用下,以弯曲应力承载,为此整体上产生一次弯曲应力,控制值1.5倍许用应力。一、压力容器的构成一、压力容器的构成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5页,本讲稿共80页1.各种壳的壁厚计算公式都可以圆筒公式为基础来表示。1)圆筒公式:2)球壳公式:3)椭封公式:4)碟封公式:二、
4、各种壳元件壁厚计算公式分析比较二、各种壳元件壁厚计算公式分析比较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6页,本讲稿共80页5)锥封公式:6)锥封大端加强段公式:7)锥封小端加强段公式:8)球冠封头公式: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7页,本讲稿共80页2、各种壳元件壁厚计算所针对的最大应力的状况、各种壳元件壁厚计算所针对的最大应力的状况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8页,本讲稿共80页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9页,本讲稿共80页1.圆筒圆筒1)应力状况:)应力状况:两向薄膜应力两向薄膜应力环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环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2)壁厚计算公式:)壁厚计算公式:符号说明见符号说明见GB150,称中径公式。,
5、称中径公式。适用范围,适用范围,K1.5,等价于,等价于pc0.4t 三、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三、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0页,本讲稿共80页3、各种壳元件壁厚设计的基础、各种壳元件壁厚设计的基础1)基于强度设计)基于强度设计基于一次总体薄膜应力强度:基于一次总体薄膜应力强度:圆筒圆筒环向环向球壳球壳环向,经向环向,经向锥壳锥壳环向环向基于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强度:基于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强度:锥壳小端加强段锥壳小端加强段环向环向1.1基于一次薄膜应力基于一次薄膜应力+二次弯曲应力强度:二次弯曲应力强度:锥壳大端加强段锥壳大端加强段经向经向3球冠形封头球冠形封头经向经向3内外压容
6、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1页,本讲稿共80页2)基于强度和稳定并存的设计)基于强度和稳定并存的设计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强度:一次薄膜强度:一次薄膜+二次弯曲,经向,二次弯曲,经向,稳定:环向,控制最小有效厚度。稳定:环向,控制最小有效厚度。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2页,本讲稿共80页1.圆筒圆筒1)应力状况:)应力状况:两向薄膜应力两向薄膜应力环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环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2)壁厚计算公式:)壁厚计算公式:符号说明见符号说明见GB150,称中径公式。,称中径公式。适用范围,适用范围,K1.5,等价于,等价于pc0.4t 三、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三、压力容器
7、受压元件计算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3页,本讲稿共80页3)公式来由:)公式来由:内压圆筒壁厚计算公式内压圆筒壁厚计算公式是从圆筒与内压的静力是从圆筒与内压的静力平衡条件得出的。平衡条件得出的。设有内压圆筒(两端设设有内压圆筒(两端设封头)如图所示封头)如图所示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4页,本讲稿共80页(1)圆筒受压力)圆筒受压力pc的轴向作用:的轴向作用:pc在圆筒轴向产生的总轴向力:在圆筒轴向产生的总轴向力:圆筒横截面的面积:圆筒横截面的面积:fi=Di由此产生的圆筒轴向应力:由此产生的圆筒轴向应力: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5页,本讲稿共80页当控制当控制h时,则:时,则:此即按圆
8、筒轴向应力计算的壁厚公式。此即按圆筒轴向应力计算的壁厚公式。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6页,本讲稿共80页(2)圆筒受压力)圆筒受压力pc的径向作用的径向作用pc对圆筒径向作用,在半个圆筒投影面上产生的合力对圆筒径向作用,在半个圆筒投影面上产生的合力(沿图中水平方向):(沿图中水平方向):F2=pcDil承受此水平合力的圆筒纵截面面积:承受此水平合力的圆筒纵截面面积:f2=2l由此产生的圆筒环向应力:由此产生的圆筒环向应力: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7页,本讲稿共80页当控制当控制时,时,此式称为内压圆筒的此式称为内压圆筒的内径公式内径公式。上述计算公式认为应力是沿圆筒壁厚均匀分布的,它上述计
9、算公式认为应力是沿圆筒壁厚均匀分布的,它们对薄壁容器是适合的。们对薄壁容器是适合的。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8页,本讲稿共80页但对于较厚壁厚的圆筒,其环向应力并不是均匀分布但对于较厚壁厚的圆筒,其环向应力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薄壁内径公式与实际应力存在较大误差。的。薄壁内径公式与实际应力存在较大误差。对厚壁圆筒中的应力情况以由弹性力学为基础推对厚壁圆筒中的应力情况以由弹性力学为基础推导得出的拉美公式较好地反映了其分布。导得出的拉美公式较好地反映了其分布。由拉美公式可知:由拉美公式可知:厚壁筒中存在三个方向的应力,其中只有轴向应力厚壁筒中存在三个方向的应力,其中只有轴向应力是沿厚度均匀布的。环向
10、应力和径向应力均是非均匀是沿厚度均匀布的。环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均是非均匀分布的,且内壁处为最大值。分布的,且内壁处为最大值。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19页,本讲稿共80页筒壁三向应力中,以周向应力最大,内壁处筒壁三向应力中,以周向应力最大,内壁处达最大值,外壁处为最小值,内外壁处的应力差达最大值,外壁处为最小值,内外壁处的应力差值随值随K=Do/Di增大而增大。增大而增大。当当K=1.5时,由薄壁公式按均匀分布假设计算时,由薄壁公式按均匀分布假设计算的环向应力值比按拉美公式计算的圆筒内壁处的的环向应力值比按拉美公式计算的圆筒内壁处的最大环向应力要偏低最大环向应力要偏低23%,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
11、,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由于薄壁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适于工由于薄壁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适于工程应用。为了解决厚壁筒时薄壁公式引起的较大程应用。为了解决厚壁筒时薄壁公式引起的较大误差,由此采取增大计算内径,以适应增大应力误差,由此采取增大计算内径,以适应增大应力计算值的要求。计算值的要求。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0页,本讲稿共80页为此将圆筒计算内径改为中径,即以(为此将圆筒计算内径改为中径,即以(Di+)代替)代替Di代入薄壁内径公式中,代入薄壁内径公式中,则有:则有:经变形得:经变形得:(2pc)=pcDi当当控制在控制在,且考虑接头系数,且考虑接头系数时,时,即即取取时,则时,则此
12、即此即GB150中的内压圆筒公式,中的内压圆筒公式,称中径公式。称中径公式。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1页,本讲稿共80页当当K=1.5时,按此式计算的应力与拉美公式计算的最时,按此式计算的应力与拉美公式计算的最大环向应力仅偏小大环向应力仅偏小3.8%。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4)公式计算应力的意义)公式计算应力的意义一次总体环向薄膜应力,控制值一次总体环向薄膜应力,控制值。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2页,本讲稿共80页5)焊接接头系数)焊接接头系数指纵缝接头系数指纵缝接头系数6)二次应力)二次应力当圆筒与半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连接时二次当圆筒与半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连接时
13、二次应力很小,能自动满足应力很小,能自动满足3的强度条件,故可不予的强度条件,故可不予考虑。考虑。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3页,本讲稿共80页2.球壳球壳1)应力状况:)应力状况:各向薄膜应力相等各向薄膜应力相等2)厚度计算式:)厚度计算式:称称中径公式中径公式。适用范围:适用范围:等价于等价于K1.3533)公式来由:)公式来由:同圆筒轴向应力作用情况同圆筒轴向应力作用情况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4页,本讲稿共80页4)计算应力的意义:)计算应力的意义:一次总体、薄膜应力(环向、经向)一次总体、薄膜应力(环向、经向)控制值:控制值:5)焊缝接头系数:)焊缝接头系数:指所有拼缝接头系数(纵
14、缝、环缝)。指所有拼缝接头系数(纵缝、环缝)。注意注意:包括球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系数。包括球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系数。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5页,本讲稿共80页6)与圆筒的连接结构)与圆筒的连接结构见见GB150附录附录J图图J1(d)、()、(e)、()、(f)。)。原则:不能削薄圆筒,局部加厚球壳。原则:不能削薄圆筒,局部加厚球壳。7)二次应力)二次应力当半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时二次应力很小,能自动满当半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时二次应力很小,能自动满足足3的强度条件,故可不予考虑。的强度条件,故可不予考虑。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6页,本讲稿共80页3.椭圆封头椭圆封头A、内压作用下、内压作
15、用下1)应力状况)应力状况a.薄膜应力薄膜应力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7页,本讲稿共80页a)标准椭圆封头薄膜应力分布标准椭圆封头薄膜应力分布经向应力:最大拉应力在顶点。经向应力:最大拉应力在顶点。环向应力:最大拉应力在顶点,最大压应力在底边。环向应力:最大拉应力在顶点,最大压应力在底边。b)变形特征:变形特征:趋圆。趋圆。c)计算对象意义:计算对象意义:拉应力拉应力强度计算强度计算压应力压应力稳定控制稳定控制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28页,本讲稿共80页b.弯曲应力(与圆筒连接)弯曲应力(与圆筒连接)a)变形协调,形成边界力。变形协调,形成边界力。b)产生二次应力产生二次应力内外压容器受压
16、元件分析第29页,本讲稿共80页c.椭圆封头的应力:椭圆封头的应力: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最大应力的发生部位、方向、组成。最大应力的发生部位、方向、组成。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0页,本讲稿共80页d.形状系数形状系数K的意义的意义K为封头上的最大应力与对接圆筒中的环向薄膜为封头上的最大应力与对接圆筒中的环向薄膜应力的比值,应力的比值,K分布曲线可回归成公式:分布曲线可回归成公式:不同不同a/b的的K见见GB150表表7-1。标准椭圆封头标准椭圆封头K=1。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1页,本讲稿共80页2)计算公式)计算公式近似可理解为圆筒厚度的近似可理解为圆筒厚度的K倍倍
17、.3)焊缝接头系数)焊缝接头系数指拼缝,但不包括椭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的接指拼缝,但不包括椭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的接头系数。头系数。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2页,本讲稿共80页4)内压稳定)内压稳定a.a/b 2.6限制条件限制条件b.防止失稳,限制封头最小有效厚度:防止失稳,限制封头最小有效厚度:a/b2即即K1min0.15%Dia/b2即即K1min0.30%Di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3页,本讲稿共80页B.外压作用下外压作用下1)封头稳定计算是以薄膜应力为对象的)封头稳定计算是以薄膜应力为对象的a.变形特征:变形特征:趋扁。趋扁。b.计算对象:计算对象:过渡区过渡区不存在稳定问题。不
18、存在稳定问题。封头中心部分封头中心部分“球面区球面区”有稳定问题。有稳定问题。c.计算意义计算意义:按外压球壳。按外压球壳。当量球壳:对标准椭圆封头;当量球壳:对标准椭圆封头;当量球壳计算外半径:当量球壳计算外半径:Ro=0.9DoDo封头外径封头外径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4页,本讲稿共80页2)对对接圆筒的影响)对对接圆筒的影响外压圆筒计算长度外压圆筒计算长度L的意义的意义L为两个始终保持圆形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为两个始终保持圆形的截面之间的距离。椭圆封头曲面深度的椭圆封头曲面深度的1/3处可视为能保持圆形的截面。处可视为能保持圆形的截面。为此由两个椭圆封头与圆筒相连接的容器,该为此由两个
19、椭圆封头与圆筒相连接的容器,该圆筒圆筒的外压计算长度的外压计算长度L=圆筒长度圆筒长度+两个椭圆封头的直边段两个椭圆封头的直边段长度长度+两倍椭圆封头曲面深度的两倍椭圆封头曲面深度的1/3。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5页,本讲稿共80页3)圆筒失稳特点)圆筒失稳特点a.周向失稳(外压作用)周向失稳(外压作用)圆形截面变成波形截面,波数圆形截面变成波形截面,波数n从从2个波至多个波。个波至多个波。n=2称长圆筒,称长圆筒,n2称短圆筒。称短圆筒。b.轴向失稳(轴向力及弯矩作用)轴向失稳(轴向力及弯矩作用)塔在风弯、地震弯矩和重力载荷作用下的失稳。塔在风弯、地震弯矩和重力载荷作用下的失稳。轴线由直
20、线变成波折线。轴线由直线变成波折线。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6页,本讲稿共80页c.外压圆筒计算系数外压圆筒计算系数A外压圆筒临界失稳时的周向压缩应变,与材料外压圆筒临界失稳时的周向压缩应变,与材料无关,只与结构尺寸相关(查图无关,只与结构尺寸相关(查图62)。)。B外压圆筒许用的周向压缩应力的外压圆筒许用的周向压缩应力的2倍,与材料弹性倍,与材料弹性模量有关(查图模量有关(查图63至图至图610)。)。d.外压圆筒许用外压的计算外压圆筒许用外压的计算D0LP=2eB/2LD0P=eBP=eB/D0=B/(D0/e)GB150式(式(61)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第37页,本讲稿共80页e.外
21、压圆筒的计算外压圆筒的计算外压圆筒既有稳定问题又有压缩强度问题。外压圆筒既有稳定问题又有压缩强度问题。对对D0/e20的圆筒通常只有稳定问题,为此仅需按的圆筒通常只有稳定问题,为此仅需按稳定进行计算,稳定进行计算,GB150中(中(6-1)式、()式、(6-2)式即是。)式即是。(6-2)式是指在弹性阶段时的计算式。)式是指在弹性阶段时的计算式。对对D0/e20的圆筒稳定问题和压缩强度问题并存,的圆筒稳定问题和压缩强度问题并存,为此需按稳定和强度分别进行计算,为此需按稳定和强度分别进行计算,GB150中(中(6-4)式)式中前一项即是按稳定计算的许用外压力,第二项即是按压中前一项即是按稳定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力容器 受压 元件 分析 讲义 桑如苞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