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室内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室内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概念一、概念 室内传导阻滞是发室内传导阻滞是发生在希生在希-浦系统中的一支浦系统中的一支或三支阻滞(左前分支、或三支阻滞(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和右束支传导阻左后分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滞)。在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AMIAMI)中的发病率为)中的发病率为10%-20%10%-20%。由于易发生房。由于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所以急性心室传导阻滞,所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
2、室内传导阻滞肌梗死并发室内传导阻滞死亡率高,一般为死亡率高,一般为5151-62%62%。所以应高度重视。所以应高度重视,密密切监护切监护,以便及时处理以便及时处理,防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止出现严重后果.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的传导系统二、分类二、分类n n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是指是指HISHIS束分叉以下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障碍。目前部位的传导障碍。目前将其分为;将其分为;n 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和左后分支阻滞)支阻滞和左后分支阻滞)n n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
3、阻滞)n n双束支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n n三束支传导阻滞三束支传导阻滞n n不定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是指束支的细小分支以下的部室内传导阻滞:是指束支的细小分支以下的部位或蒲肯野氏纤维网内所发生的位或蒲肯野氏纤维网内所发生的传导障碍。传导障碍。心电图表现为:(心电图表现为:(1 1)无心室肥厚的表现)无心室肥厚的表现 (2 2)不具备某束支传导阻滞波形)不具备某束支传导阻滞波形 (3 3)QRSQRS波群时限延长波群时限延长 三、室内三、室内传导阻滞在传导阻滞在AMI中的中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及临床意义及临床意义 (一)(一)完全性右束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传导阻滞(CRBBBCRBBB)
4、(1)(1)解剖学特点:右解剖学特点:右束支较细长;沿室间束支较细长;沿室间隔右侧走行,位置表隔右侧走行,位置表浅;右束支的血供主浅;右束支的血供主要来自左冠状动脉前要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降支的第一间隔支,其下其下2/32/3部分无双重部分无双重血液供应,所以易于血液供应,所以易于发生缺血性损伤。发生缺血性损伤。(2)(2)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发完全性右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发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病率约为束支阻滞的发病率约为6%6%。有资料显示急性前壁。有资料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并发完全性心肌梗死并发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
5、率可高达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可高达40 40 5 5。(3)(3)、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在心肌梗死病人中,完全在心肌梗死病人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前壁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前壁;前壁急性心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为冠状动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闭塞脉左前降支近端闭塞,心肌坏死较为广泛,因此常心肌坏死较为广泛,因此常伴有严重的左心衰竭和伴有严重的左心衰竭和/或休克。伴有左心衰竭的或休克。伴有左心衰竭的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其住院病死率高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其住院病死率高达5050-60-60。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
6、一旦合并完全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一旦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易发生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易发生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提示死亡率高、预后不佳。提示死亡率高、预后不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右束支完全性右束支 传导阻滞者约有传导阻滞者约有3030左右发展为完左右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机制为已有其机制为已有蒲肯野氏纤维受蒲肯野氏纤维受累)。其特点为:一是很少经累)。其特点为:一是很少经度度型房室传导型房室传导阻滞过渡,而多从阻滞过渡,而多从P-RP-R间期正常的窦性节律突然发间期正常的窦性节律突然发生;二是此种完全性房生;二是此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度
7、A-VB)辅助起搏点位置较低,心电图表现 为为QRSQRS波群增宽、频率缓慢,易发生阿波群增宽、频率缓慢,易发生阿-斯综合斯综合征。征。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另一危险性是继束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另一危险性是继束支传导阻滞后在传导阻滞后在蒲肯野氏纤维网内,易形成不稳定蒲肯野氏纤维网内,易形成不稳定的折返环,从而诱发心室颤动而导致病人死亡。的折返环,从而诱发心室颤动而导致病人死亡。据文献报道,据文献报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发心室颤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约为动的发生率约为3030-35-35,是急性心肌梗死发,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一周后致死的主要原因。病一周后致死的主要原因。完全性右
8、束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暂时的、间歇性或束支文氏现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暂时的、间歇性或束支文氏现象,但部分患者心肌梗死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象,但部分患者心肌梗死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持续存在。持续存在。(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CL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在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在于:(1 1)解剖学特点:解剖学特点:左束支主支短而粗,与左室前左束支主支短而粗,与左室前壁血液供应同源,也就是说左束支的血供主要来壁血液供应同源,也就是说左束支的血供主要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双重血液
9、供应。双重血液供应。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远较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少,远较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少,据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据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仅为导阻滞的发生率仅为0 0 9 9,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束支传导阻滞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仅为率仅为9 9 5 5。(2 2)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前壁。(滞主要发生
10、于前壁。(3 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展成发展成度度A-VBA-VB的危险性较的危险性较CRBBBCRBBB少,通常认为少,通常认为其对近期预后影响较其对近期预后影响较CRBBBCRBBB小。(小。(4 4)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诊断:目前目前 心电图心电图诊断CLBBB较为困难,但近来有资料显示有以下表现者提示诊断AMI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1mm且同QRS波群一致;V1 1,V2 2或V3 3 ST段压低1mm;ST 段抬高5mm且同QRS波群不一致;(5)(5)治疗原则,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左束支治疗原则,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室内 传导 阻滞 急性 心肌梗死 中的 临床意义 治疗 原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