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ppt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3.3.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以上的固体外壳。以上的固体外壳。到莫霍面时,地震波速度突然到莫霍面时,地震波速度突然 。地壳的平。地壳的平 均厚度约为均厚度约为 千米,其厚度变化规律是:海拔千米,其厚度变化规律是:海拔 越高,地壳越越高,地壳越 。4.4.地幔下界面在地表以下地幔下界面在地表以下 千米处。地幔上千米处。地幔上 层物质呈层物质呈 ,主要由含,主要由含
2、 的硅酸盐的硅酸盐 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莫霍面莫霍面增加增加1717厚厚2 9002 900固态固态铁、镁铁、镁5.5.岩石圈是指岩石圈是指 和和 。岩浆的发。岩浆的发 源地是源地是 。6.6.地球的核心部分称地球的核心部分称 ,被,被 面所包围。面所包围。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又分为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又分为 和和 。横。横 波不能在波不能在 中传播,表明其为中传播,表明其为 状态。状态。地壳地壳上地幔顶部上地幔顶部软流层软流层地核地核古登堡古登堡内核内核外核外核外核外核液态或熔融液态或熔融 深化探究深化探究 地壳的结构特征及内部差异
3、地壳的结构特征及内部差异(1 1)地壳在地球表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部)地壳在地球表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部分,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厚度不均分,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厚度不均是地壳的结构特征之一。是地壳的结构特征之一。(2 2)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一般只在)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一般只在大陆地壳部分存在,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大陆地壳部分存在,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因此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因此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也是地壳的特征之一。也是地壳的特征之一。(3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位于上
4、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 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强化专练强化专练1.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 厚度大于地
5、壳厚度大于地壳 解析解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D考点二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1.大气圈大气圈 (1 1)含义:包裹地球的)含义:包裹地球的 ,是,是 的基础条件之一。的基础条件之一。(2 2)特点: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特点: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 。(3 3)上界:高度为)上界:高度为 千米。千米。2.2.水圈水圈 (1 1)状态:由)状态:由 水、固态水和水、固态水和 水组成。水组成。(2 2)分类:按)分类:按 可分为可分为 、陆地水、陆地水、和生物水。和生物水。气体层气体层地球生命地球生命生存生存迅速下降迅速下降2 0
6、002 0003 0003 000液态液态气态气态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海洋海洋水水大气水大气水3.3.生物圈生物圈 (1 1)分布:广泛分布于)分布:广泛分布于 、大气圈和、大气圈和 中的生物世界。中的生物世界。(2 2)作用: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作用: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 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 和最和最 活跃的因素。活跃的因素。地壳地壳水圈水圈主体主体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1.列表说明外部圈层的含义、分布、特征列表说明外部圈层的含义、分布、特征含义含义 分布分布 组成组成 其他特征其他特征大大气气圈圈包围着地球,
7、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物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 地球大气地球大气上界至地上界至地表表 气体和悬气体和悬浮物,主浮物,主要由氮和要由氮和氧组成氧组成 是地球自然环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水圈圈由地球表层水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但不规则的圈层层 地表、地地表、地下、大气下、大气和生物体和生物体中中 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大气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水处于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动之中 生生物物圈圈地球表层生物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的总称 大气圈的大气圈的底部、
8、水底部、水圈的全部圈的全部和岩石圈和岩石圈的上部的上部 生物及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有生命存响,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在的圈层 2.2.生物圈的特殊性生物圈的特殊性 (1 1)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 如大气、水、岩石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如大气、水、岩石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2 2)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 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是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
9、明,是 一个跨圈层的圈层。一个跨圈层的圈层。(3 3)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 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因此,它的组成与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因此,它的组成与 结构与其他圈层相比最为复杂。结构与其他圈层相比最为复杂。强化专练强化专练2.2.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B.B.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 的一个圈层的一个圈层 C.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
10、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 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 透、相互影响的结果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D.D.岩石中生物没办法生存,因此生物圈与岩石圈岩石中生物没办法生存,因此生物圈与岩石圈 没有联系没有联系解析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和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紧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和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密的联系。答案答案 C考向调研考向调研考向一考向一 地震波特点及
11、应用地震波特点及应用【例例1 1】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 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 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 此回答(此回答(1 1)(2 2)题。)题。(1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 存在很大差异存在很大差异 B.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
12、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D.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 解析解析 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通过软流层传播;在任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通过软流层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速度都小于纵波。一深度,横波的速度都小于纵波。答案答案 A(2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A.A.划分
13、地壳和地核的是古登堡界面划分地壳和地核的是古登堡界面 B.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 则完全消失则完全消失 D.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解析 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 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 全消失。这两个界面分别是地壳和地幔、地幔和地核的全消失。这两个界
14、面分别是地壳和地幔、地幔和地核的 分界面。分界面。D反思归纳反思归纳地球的圈层结构所涉及知识较多,记忆量大,且这些地球的圈层结构所涉及知识较多,记忆量大,且这些知识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如纵波与横波、内部圈层与知识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如纵波与横波、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等,因此在学习时应多通过对比、列举比较外部圈层等,因此在学习时应多通过对比、列举比较等方法进行,这样既有助于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等方法进行,这样既有助于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记忆,避免出现知识间的相系,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记忆,避免出现知识间的相互混淆。互混淆。【预测预测1 1】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浅
15、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 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 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 低温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低温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 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 要作用。据此回答(要作用。据此回答(1 1)(3 3)题。)题。(1 1)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A.地壳地壳 B.B.地幔地幔 C.C.地核地核 D.D.软流层软流层(2 2)浅
16、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A.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B.B.地面辐射地面辐射 C.C.大气辐射大气辐射 D.D.地球内部地球内部(3 3)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浅层地热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B.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C.浅层地热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浅层地热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D.浅层地热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浅层地热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 仍
17、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解析解析 本题通过浅层地热能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地本题通过浅层地热能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及能源开发利用。第(球内部结构及能源开发利用。第(1 1)题,浅层地热)题,浅层地热能主要存在于地表以下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能主要存在于地表以下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度范围内。第(2 2)题,浅层地热能埋藏浅,主要来)题,浅层地热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第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第(3 3)题,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题,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
18、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区已得以开发利用。答案答案(1)A(2)A(3)B 考向二考向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例例2 2】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 答(答(1 1)(2 2)题。)题。(1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 距离地面大约距离地面大约2 900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 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这说明了()A.A.地
19、球内部存在着岩浆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A.传递声音信号传递声音信号 B.B.进行地质探矿进行地质探矿 C.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D.测量山峰的高度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解析 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
20、质,而纵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2 900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较大差异,2 900,2 900千米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千米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答案答案 (1)D(2)B 【预测预测
21、2 2】新华网新华网20092009年年4 4月月2222日消息:今年日消息:今年4 4月月2222日日 是世界第是世界第4040个世界地球日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 主题是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了解我们的家 园深部园深部”。而直接观察陆壳的。而直接观察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大陆科学钻探”是伸入地球内部的是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望远镜”,是解决人类发展,是解决人类发展 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手段。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陆科学钻探最深的科学井位于江苏省目前我国大陆科学钻探最深的科学井位于
22、江苏省 东海县毛北村,井深为东海县毛北村,井深为5 1585 158米。据此回答米。据此回答 (1 1)(2 2)题。)题。(1 1)我国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我国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 ()A.A.地幔地幔 B.B.地壳地壳 C.C.地核地核 D.D.软流层软流层 (2 2)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伸入地球 内部的望远镜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 观测得到的观测得到的 B.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到目前为止,
23、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 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 组成与结构构造组成与结构构造 D.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 解析解析 本题组以第本题组以第4040个地球日主题为背景材料,主要个地球日主题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意义。第(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意义。第(1 1)题,该科研钻深)题,该科研钻深5 5 000000多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多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17千米,故千米,故B B选项正确。选项正确。第(第
24、(2 2)题,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题,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活动。答案答案 (1)B(2)B对点训练对点训练题组一:地震波特点题组一:地震波特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 12 2题。题。1.1.在地下在地下2 900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
25、突然下降,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 的是的是 ()A.A.软流层软流层 B.B.上地幔上地幔 C.C.下地幔下地幔 D.D.外核外核 2.2.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A.A.左右摇晃左右摇晃 B.B.上下颠簸上下颠簸 C.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解析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使人左右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使人左右 摇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使人上下颠摇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地理 一轮 复习 地球 结构 湘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