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古诗赏析)(共6页).doc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古诗赏析)(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古诗赏析)(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0年秋学期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四)编写:杨正春 班级_ 姓名_ 日期:12月31日复习内容:九上、九下诗词赏析九上部分(一)关 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追求、思慕、迎娶三个部分。(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
2、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相关链接“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意
3、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二、相见欢(李煜)(1)词中点明伤情地点是_,时间是_,季节是_。(西楼;夜晚;秋天)(2)词中写景简而有序:“_”一句是写仰望之景;“_”一句是俯视之景。下片以_为主(表达方式)。(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抒情)(3)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句子是:_;用白描的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上片写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下片:抒写后主千丝万缕
4、的离愁。(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其感情基调是_。(亡国哀思 凄惋)(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哪些句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剪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7)“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独”写出了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表现出词人孤独之甚,哀愁
5、之多。(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感受?表现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感受,实则突出饱含辛酸的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9)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人也,被锁者,也是人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不尽,孤独寂寞的心情。钩摹出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10)“月如钩”象征什么?(人事的缺憾)(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寂寞、孤独、悲凉(1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词的写法,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作简要赏析。答:同意。此时,
6、词人心境悲凉,眼前之景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寂寞的、被锁的实非梧桐、深院、清秋,而是词人,一个“锁”暗点身世,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13)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答:词人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把“离愁”的特点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实是千古妙笔。(14)“锁”语意双关,明指“清秋锁于深院”,暗寓人囚于深院,困于清秋。(15)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人们怎样的感受。答:西楼残月、梧桐深院;孤寂、凄凉、忧愁三、浣溪沙(词晏殊)(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取了_、_和_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
7、的画面。(夕阳 落花 归燕)(2)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 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过去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它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表达落寞孤独之情。(5)“无可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上句伤春,下句伤别,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寄情,含蓄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同时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
8、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名句。(6)词中“_,_。”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7)词中描写对酒当歌的句子是:_,_。(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8)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追忆过去的时光?“去年天气”“旧”“几时回”。(9)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0)词中哪些词句形成对比,各有什么好处?“新”和“旧”对比 作用:“新”是唱新词;“旧”是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
9、和“来”对比 作用:“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11)主题: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着重回忆往事,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抒发春归人去的怅惘。(12)“夕阳西下几时回”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态?答:借景抒情,形象生动的倾诉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了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13)你觉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话好在哪里?答:“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其中饱含着无限低回、怜惜、凄楚的复杂感情。(14
10、)“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小径”才“香”“无可奈何”方“徘徊”。(15)“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间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抒发了词人借春伤时的惆怅,寂寞和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四)龟虽寿1、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句中的“骥”指:千里马;“烈士暮年”中的“烈士”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2、赏析“老骥太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于干一番事业,表现了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全句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
1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答:体现了辩证的思绪,即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4、作者所云“养怡之福”指的是什么?答: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5、中间四句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答: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此诗虽以_为主旨,但以_贯
12、穿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_之情。(送别 咏雪 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2)在岑参的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诗中“_”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本诗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这两句在全诗中,结构上起_的作用,内容上作用是:_。(瀚海 承上启下,展现了眼前令人生畏的冰雪世界,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下文送别作铺垫。)(5)“愁”字有什么作用?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下文送别作铺垫。(
13、6)诗中送别地点是如何转换的?中军辕门轮台天山(7)这首诗的两部分(前10句,后8句)描写绘了哪两幅图画?瀚海雪景图 风雪送客图(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有什么作用?“白雪”“红旗”画面色彩鲜明,“冻不翻”从侧面反映了天气的奇寒,也象征着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9)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画面。雪花给树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10)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以盛开梨花喻雪花,比喻形象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心情。
14、这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北国绮丽的雪景。(11)“风掣红旗冻不翻”赏析: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描绘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表现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掣”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说明风很大,风被拟人化了,把雪之大,天气之寒冷,写得很形象,很生动。(12)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的画面。曲折的山路上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踩出的马蹄印。(13)描绘“山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意境相反的诗句有:_。)表现诗人无限惆怅的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
15、4)赏析“山回”曲折的山路上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踩出的马蹄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无限惆怅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5)分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蕴涵的感情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此句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无边的沙漠,暗淡的阴云,严寒的天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哀愁。在结构上由上文的写景过渡到下文的送别。 (16)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展现的情景,揣摩诗人的心情。答:友人的身影渐去渐远,终于消失在茫茫雪山中,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诗人的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惜别之情极为动人。一个
16、“空”字尤为突出地写出了友人离去后内心的惆怅和失落。(17)赏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答: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大雪的寒威。九下部分一、饮酒1、用原文填空(1)诗人为什么能有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叙事、写景相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决心重返自然,回归自然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结合的句子是: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尔”指代什么?
1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悠然);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宁静、闲适、恬淡)3、诗中“车马”是_(达官贵族)的代名词。 “南山”指庐山。4、“无”字体现了作者在“人境”中怎样的生活?没有人世间纷繁杂尘,为蝇头小利而奔走的丑态,为功名利禄而勾心斗角的龌龊等。5、“问君何能尔”中“君” 是谁?作者回答了什么问题?作者的境界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迁”?作者自己;人在尘世都如此清净的原因。“境随心转”6、“飞鸟相与还”仅指傍晚时分飞鸟归林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借飞鸟归林象征自己摆脱官场的羁绊,重返自然,回归自然。7、“此中有真意”中“此”是指
18、_;“真意”是指_。(上面描述的自然景物 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8、全诗的诗眼是:_(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尘俗才能感受到的。文中指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9、初中我们学过另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其中“_”(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热爱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10、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屋前的篱笆下种满了菊花,诗人一边悠闲地采菊,不经意间看到了景色幽美的南山美景。山里的雾气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是好看,林中的飞鸟也在薄薄的雾气中各自飞回巢中。11、“悠然见南山”的“见”改为“望”字,好吗?为什么?“见”字更
19、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的美景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字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13、怎样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释义略14、“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二字写出作者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15、全诗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16、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17、写作特点:(1)语言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语文 复习 教学 古诗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