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美术总结3篇 四上美术教案.docx
《四上美术总结3篇 四上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美术总结3篇 四上美术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上美术总结3篇 四上美术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四上美术总结3篇 四上美术教案,以供借鉴。四上美术总结1四年级上册美术复习提纲第1课1.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调,他们使人感到暖和.热情.兴奋;而蓝.绿色,使我们联想起天空.海洋和森林,让人觉得凉快.寒冷.遥远.安静。2.冷色和暖色是对比色,人们常在暖色或冷色中选取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以同内色的其他颜色为辅色进行绘画设计,有时会再加一点对比色,以求色调的丰富和生动。3.以蓝.绿.紫色为主画的风景,是冷色调的风景,夜色海景草地森林.经常画成冷色调,显得静谧而幽深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 是冷色调的风景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热忱与
2、温馨.4.一朵紫色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冷,在绿叶丛中却显得 较暖。色调的冷暖是相对的。第2课对动物脑电波的视察说明,动物也会做梦。第3课年中国制造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8年,我国有制造出了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到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2.将来,有电脑限制的高智能化的车,在行驶中能自动处理遇到的各种状况。3.在文字尚未成熟之前,车就出现了。民间独轮车是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第4课概念车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它们处于试验阶段,而非投产产品。将来我们或许会驾驶这些车。第5课刻撕纸版画的方法:在卡纸上画好底稿,用美工刀将须要撕去的部分刻一刻,再用手将那部分撕去,撕去的部分还可以涂色。
3、第7课1.海中生物的总数超过陆地生物总数。自然博物馆里的海洋生物标 本给我们的创作供应了很多灵感。2.海龙3.远古巨型鱼类 4.细条鱿鱼 5.刺鲀(tn)6.约4亿年前近两米的菊石类生物7.约4亿年前的板足鲎(hu),也称海虫,长达3米。8.恐龙时代的巨型鱼龙亿万年前约九米长的肉鳍(q)鱼。10.鲨鱼是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大约4亿年,比恐龙还年长亿岁呢。在童话和神话中,许多怪兽都来自海洋,一半是海洋生物,一半来自想象。第8课1.用泥皮将废纸包袱在中间做成空心的泥工作品,烧制时不会炸裂。剪刀也是泥工工具。第9课11.鱼是丰收和富有的象征.12.鱼有漂亮祥瑞的纹样.13.生活在水边的
4、人们捕鱼、吃鱼,喜爱“年年有余”的谐音,同时又有鱼类繁殖力强的寓意。14.青铜器铭文(商代)第10课1.深厚、厚重的黑,纯净、轻快的白,名贵、优雅的浅灰,朴实、沉郁的深灰?组成富有层次的世界。2.绘画和设计中的黑、白、灰元素营造了层次和节奏感,避开了沉闷、平板和模糊。3.虾(中国画)现代 齐白石第11课1.古今中外,人们进出过多少门?打开过多少窗?建立过多少墙?它们是建筑的皮肤和五官。2.门、窗、墙壁,历来受到建筑师的留意。时代、民族、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第15课中锋用笔:笔尖在线条当中运行。中锋线条深厚、有力,经常是画面的主要线条。侧锋用笔:倾斜笔尖,使笔尖在线条的一边运行
5、。侧锋线条爽利、多变,有特别的表现力。第16课1.手是人的其次张脸.2.手(素描)现代 珂勒惠支(德国)3.人手和动物前肢的区分在于人能用手创建和运用工具去劳动.第18课1.在肯定形态中的漂亮图案,即使去掉了边框,也能显现原来的形态他们被称为适合纹样。2.适合纹样含有对称、均衡、秩序和点、线、面的元素。第19课年前的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成为“金文”,其中有很多象形文字的准确意思还未被探讨者完全破解。2.中国汉字书法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原始先民刻在陶器底部的图像符号是文字的初起,由于年头久远,它们的意思令人只能揣测了。 4.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流传
6、下来的象形文字是文字的活化石,现在只有少数民族专家和老人们才能读懂他们。 5.约4600百年前,印度河流域有了象形文字,现在只能在陶器和印章上见到它们。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用象形文字和图画记录历史和传闻。第20课:玉石文化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2.远古祭祀天地和进行祈祷的玉是代表权力的神器,而它慢慢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后,就成了名贵的装饰品和财宝的象征。玉的质地越来越讲究,雕刻技巧越来越纯熟,题材越来越丰富,人物、动物、花等是常见的内容,他们呈现出漂亮、富贵的风格和祥瑞的寓意。3.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从中国汉代玉璧的样式中得到灵感。4.玉雕采纳里浮雕、透雕等方式。还巧借玉的色调进行造
7、型,被称之为“俏色”玉雕,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玉工就驾驭了这种玉雕绝技。四上美术总结21、色调的冷与暖教学目标:1能够在色轮或色谱上区分出冷色与暖色。2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或联想。3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暖和或寒冷的作品。教学重点:冷色与暖色的相识与区分比较。教学难点:冷色调与暖色调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教学打算: 教具收集一些有明显冷、暖色调的图片或物品,色轮、各种彩色纸。学具水彩笔、油画棒或色调工具或手工工具。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二、引导阶段 1相识色调的冷与暖: 今日,我们学习色调的冷与暖。那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呢?下面请大家看老师
8、这里(出示不同的彩色蜡光纸),提问:当你看到这色调(大红色的)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当你看到这种(普蓝色的)呢?(开宗明义地导入,有利于学生干脆进入冷暖色的对比学习。当他们看到的是红彤彤的纸,就会联想到太阳、火焰、气球、辣椒、热血、烛光、烟花等等,而这些都是给人热或暖和的感觉;当蓝色的纸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学生立刻联想到大海、蓝天、冰块、夜晚,有一种凉爽、冷冷的感觉。就这样,不到两分钟,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色调为什么有冷暖之分,也对冷暖如何在色调中体现有了肯定的相识。)2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小结: 当你看到蓝色时,你会联想到蓝天、大海,会觉得凉快、冰冷,它就是冷色;当你看到红色时,你会联想到太阳、火焰
9、,会觉得热辣辣或者暖洋洋的,它就是暖色。(板书)(通过小结,在学生脑海中基本形成了感觉冷的凉的色就是冷色,感觉暖的热的色就是暖色这种概念。)3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下“色调的冷与暖”。三、发展阶段1接着引导学生视察色纸,训练他们的感觉:分别拿出不同色的纸(橙、紫、黄、深蓝、粉红、橙黄、绿、白、黑等等),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感觉,是寒冷的、凉快的?还是温煦的、热辣辣的?然后分别分类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两列,让学生有个对比。红暖色:橙、橙黄、粉红 蓝冷色:紫、深蓝、白、黑 中性色绿(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视觉入手,再通过对比归纳上升到理性的思维,这样过渡自然,简单驾驭,不会那么生硬。)
10、2小结:以青色为中心和近于这种颜色的色给人的感觉弱,具有收缩及退远的现象和寒冷的感觉,于是称之谓寒色或冷色。红色、黄色等色给人的感觉强,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现象,给人产生暖和的感觉,于是被称之为暖色。3出示色轮,指导学生从色轮上了解冷暖色,了解到靠近红色的为暖色,靠近蓝色的为冷色。(进一步巩固冷暖的分类,及冷暖的主要色调。)4找寻生活中或教室里的冷色与暖色,并说出为什么?以培育学生从生活中相识和熟识色调的冷与暖,及其它们不同的作用。(通过上个环节的归纳总结,立刻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使所学的能结合实际,为进一步运用于实际作好铺垫。)5色调的冷暖有时是相对的:老师同时出示两种颜色,让学生进行比较,
11、哪个更冷?哪个更暖?比如:大红与玫瑰红、黄与红、黄与蓝、紫与红、紫与蓝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比较中知道,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色调对比下,它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有时候,色调的冷暖也是相对的。(这样可防止学生冷暖色肯定化,同时在以后的色调搭配中能敏捷运用,不会生搬硬套。)6冷暖色调的相识:视察教材上的范图和老师打算的范图,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人的整体感觉?然后分析一下每一幅画中分别运用了哪些颜色?其色调以什么色为主,暖色还是冷色?7小结:色调是指色调,乃至整个画面的基调。以红、橙等暖色为主调的色调,叫做暖色调;反之,以青、紫等冷色为主调的色调,叫做冷色调。8思索并探讨: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能运用
12、暖色吗?运用暖色时要留意什么?反之呢?(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构思画面色调时,要心中有数,冷色调里不乏来点暖色,暖色调里也可来点冷色,这样可使画面更加生动活跃。)9推断色调,练习配色:老师描述一些情景,学生闭着眼睛听,联想其色调及基本色调并说出来。a一场寒霜,一阵秋风,那黄叶象接到吩咐似的,纷纷脱离树枝。b天很蓝,云很白,秋日的天空安静而高远。c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涯仿佛燃起了大火。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四、学生创作1布置作业:画一幅表现冷或暖感觉的作品。2作业要求:可选用拼贴或绘画的
13、形式来表现;内容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造型不必太困难,主要在色调的搭配上。3老师进行巡察指导,强调要以某一个色调为主。五、观赏展评1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相互观赏。2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学问? 3老师进行点评小结。六、整理整理 督促学生整理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的整齐。七、课后拓展 激励学生依据不同的季节与心情,利用不同的色调去装饰自己或集体的环境与物品。教学反思: 新授阶段,当引导学生相识了冷色和暖色之后假如可以引申到生活中自然界中去找一找冷色和暖色不仅可以巩固学问,而且对于如何利用冷色和暖色来表现也起到了启发作用。比如:每天太阳升起和落下时四周的霞光火红而暖
14、和适合用暖色来表现;白雪覆盖的山坡,碧蓝的天空是一组给人感觉安静,寒冷的场景。秋天变色的山坡到处都是红色,黄色,橙色等这些炙热如火的颜色。老师选择几个结合图片给学生赏析,然后顺时启发学生:你觉得还可以表现什么冷和暖的主题。学生可能就会联想到:壁炉,冰山,火焰山,北冰洋,寒风,酷暑等等。这里面既有详细的景物,也有抽象的感受,老师在这时候就可以明确一下作业要求:既可以表现详细的形象也可以表现抽象的,若是抽象的,可以色块分割,主要精力放在色调搭配。第2课画家的调色板 教学目标:1.初步相识绘画的颜色是“调和”出来的。2.能够简洁的用三原色调出其他颜色。3.意识到颜色的改变须要多加练习。教学重难点:
15、1.学会简洁调色;2.增加对调色尝试的爱好; 3.增加调色的理性相识。课前打算:水彩颜色、调色盘、水彩笔、水彩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颜色是不是都是从“商店”买来的? 找出油画风景作品给学生看,放大之后问学生某些特定的颜色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画具里有没有这个颜色? 学生意识到画家的颜色是自己“生产”出来的的,引出学生对于调色的爱好。小结:综合第一节课颜色冷暖的只是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调色盘上试试调色,看看能不能调出自己心仪的颜色。2、观赏名家作品,观看塞尚等大师的风景油画作品,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光线下同一种事物的颜色的改变。3、老师用自己的工具给孩子师范一些简洁颜色的调整方法,告知孩子理
16、性相识颜色的改变。二、创作阶段:提出作画要求: A、用不同颜色来表现画面。B、用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详细的。C、结合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5、老师总结,提出看法和建议。学生在上节课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这节课重点接着带领学生进入更高级的色调领域。板书设计 画家的调色盘 三原色 混合展示 教学反思:培育学生的审美实力、视察分析实力、动手表现实力。通过试验引出课题,以嬉戏的方式让学生加深体会,相识有关色调的相关学问。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音乐中感受色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作品,让学生
17、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色调学问。通过自评、互评,写体验等,提高学生的观赏评价实力及表达实力。3、蔬果的剖面 教学目标:1.感知瓜果蔬菜切面的自然纹样美,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2.初步知道瓜果剖面有自然线纹,并进行简化与组合构成图案,运用学过的色调学问设计色调图案。3.通过视察切开的瓜果蔬菜剖面形态、线条和色调,驾驭不同瓜果蔬菜剖面的结构特点,在多媒体演示与绘画实践中初步驾驭图案设计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瓜果蔬菜的剖面结构,用写生与改变的方法表现图案的美。难点:运用学过的色调学问和技能表现剖面图案。教学打算建议: 教具:水果蔬菜、小刀、示范画若干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板等。学具:水果蔬菜、
18、水彩笔、小刀、正方形画纸。教学建议: 导入:1、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苹果,苹果大家都吃过,它是圆圆的,红红的,那切开后苹果里面会是怎样的?(学生说)(老师拿出小刀一切为二)原来水果里面是这样的。那我们把物体切开后呈现的这个面就叫做剖面。2、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切开的剖面。揭示课题。新授:(活动一)1、(拿出一半的苹果)原来苹果里也有纹样,那我们又如何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呢?(先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2、师反馈并示范:(1)画出蔬果剖面的外形(2)找出水果剖面图形的主干或中心,用点或线条概括(3)画出剖面线条的走向。(假如是比较密集的,肯定要用概括的线条表现)3、(出示大白菜)苹果的纹路还是比较好
19、画,那假如是大白菜呢,我们又如何来画呢?(师简洁板画)3、下面请你们也来试试。请同学们取出蔬果,(两人一个,请一个同学把蔬果一切为4、表扬画得好的同学,指出画得不够好的同学。再一次强调示范。(活动二)1、下面我们将用色调来表现蔬果。请大家看媒体(出示图片或范例)看看草莓和西红柿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红)再加上和红色相近的颜色,如粉红、玫红或紫红色;再出示橙子、卷心菜等,让学生探讨它们的主色和相近色。2、视察自己的蔬果,找出主色和相近色。3、出示作业要求:用主色和相近色表现蔬果,留意色调的美观和和谐。4、学生作画。师巡察。评价:1、学生作品展示,两人贴在一块版面上,留意最好是相同的蔬果。2、学生相
20、互评价,相互沟通,谈谈喜爱哪一幅画。3、师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不但相识了蔬果的剖面,还用点、线、色调进行了装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用蔬果作为装饰的方法许多,(出示媒体:装饰画,用橡皮泥做的),大家假如有爱好的话可以在课余时间做做或者画画。(时间多得话,可以尝试自己的水果,也可以请听课老师尝)板书设计蔬果的剖面剖面:1.形态2.颜色3.联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利用点、线、面和冷暖色进行创作的一节课程,教材第4页列举了杨桃、榴莲、青椒、橙子、猕猴桃、苹果、西红柿、紫甘蓝八种剖面非常有特色的蔬果,它们的外轮廓与内剖面迥然不同。常见蔬果的外轮廓学生比较熟识,老师可利用教科书中的图例引导学生细致视察其剖
21、面特征,启发学生:大家由蔬果的剖面联想到了什么?本课是第1课的持续,内容是复习色调的冷暖学问,但形式有所变更,是以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蔬果为创作主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水果时,多数是家长削完皮或切成小块给他们吃,学生很少接触蔬果的剖面。老师可多展示蔬果的剖面图片,为学生呈现一个奇妙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的创作须要铺垫,老师应多引导学生细致地视察蔬果剖面,并大胆表述自己视察到的结构特征。对于果肉与果核(种子),可尝试用点、线、面去概括表现。老师可在引导视察的基础上,示范绘画,使学生能直观地学习到如何将视察到的剖面画成形象饱满的图案:先用线勾画出蔬果的轮廓,再依据剖面特征,画出细微环节。最
22、终,简洁复习色调的冷暖学问,利用冷暖对比画出明丽的图案。除了绘制独立的图案,也可以将独立的图案进行重复排列,组合成连续的纹样。4、生活中的线条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淌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行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觉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奇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给予作品显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给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教
23、学目的:1、视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相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淌的感觉。2、运用线条和色调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淌的感觉。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淌和静止的感觉。教具打算: 课件、作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三、讲授新课:1、观赏课件(流淌的河流、静止的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师小结:流淌的河流呈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上美术总结3篇 四上美术教案 美术 总结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