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15个虚词(共10页).doc
《初中文言文15个虚词(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15个虚词(共10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
2、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
3、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要重点掌握以下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1、代词a、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b、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c、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d、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2、助词a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b、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c、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
4、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d、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而】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a、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b、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c、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d、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例:既而
5、儿醒,大啼。(口技)【其】1、代词a、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b、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c、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d、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e、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f、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g、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2
6、、副词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恐怕,大概,难道。例:其真无马邪。(马说)【者】 1助词a、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b、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以】1、介词 a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7、如:不以物喜,不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b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屠惧,投以骨(狼)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2、连词 a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
8、之(岳阳楼记)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b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c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3、动词“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焉】1、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语气助词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 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
9、永) 4、兼词,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谓为信然。(隆中对)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文言文 15 虚词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