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三物态变化(共10页).doc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三物态变化(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三物态变化(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三物态变化【知识要点解读】1.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2.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晶体熔化为液态过程温度(熔点)不变,液态凝固为晶体过程温度(凝固点)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相同。3.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具有制冷作用;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
2、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可使所有气体液化),压缩体积(只能使部分气体液化)。汽化过程吸收热量,液化过程放出热量。4.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体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在凝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竞赛知识拓展】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关于物态变化拓展的知识点主要有:自然界中云、雨、冰雹、雪、雾、露、霜的成因 云的形成:当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形成浮云。雨的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来越大,上升的气流无法支持
3、时就会下落,形成雨。冰雹的形成:夏季,上升的气流很强又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的对流中凝固成小冰块,小冰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水滴小冰晶合并成大冰块降落到地面就是冰雹。雪的形成:冬季,云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成雪花,飘落到地面形成雪。雾、露的形成:低空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雾,附在地面花草树叶上形成露。霜的形成:低空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骤然遇冷在草木石块上凝华形成霜。【经典竞赛题分析】例1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冰凉的衣服晾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用
4、干手器将手烘干【解析】A图中冰凉的衣服晾干属于蒸发过程,吸热;B图中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吸热;C图中冬天窗玻璃上的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属于液化, 放热;D图中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属于蒸发过程,吸热;所以属于放热过程的是图C。【答案】C【名师点评】此题图示了4种常见现象,考查对常见物态变化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的分析。例2. (2011上海第25界初中物理竞赛)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C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D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
5、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解析】: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这些小冰花是房间内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选项B。【答案】B【名师点评】在物态变化现象,凡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白气”或小水珠的都属于液化,放热;凡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或小冰花的都属于凝华,放热。例3(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
6、赛初赛)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因为 ( )A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 B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C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热量D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解析】:夹层中的水沸腾,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从而使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选项D正确。【答案】D【名师点评】水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温度稳定在沸点,但要吸收热量。例4(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气温较高的世博园区内许多区域都安装了喷雾降温装置,喷雾装置采用物理的方式,以水为原料,利用高压,将其以较高的速度输送
7、到喷嘴,撞击喷嘴中的撞针后形成直径4微米左右的雾滴。请简述喷雾降温的原理;【解析】喷雾降温主要是利用了以下几点:水滴在变成4微米的雾滴的过程中,表面积增大了,易于水分子与外界交换热量,易于蒸发。水滴的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易于随空气对流,被风带走,带走热量。【点评】考查蒸发和对流等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竞赛实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在炒花生或栗子时,通常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或粗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使炒锅的温度更高B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C让沙子(或粗盐)吸收一些水分,使花生或栗子更加干酥脆D让沙子(或粗盐)吸收部分热
8、量,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花生或栗子变焦1.答案:B解析:由于沙子(或粗盐)成碎粒,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选项B正确。2 (第18界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表示。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大于1K B 温度升高等于1KC 温度升高小于1K D 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2.答案:B 解析:热力学温标中的1K等于摄氏温标中的1。3.(第19界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为了保护航天发射台的安全,发射台的下部
9、往往有一个大水池。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发射时,我们从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火箭喷出的炽热气体使水池内冒出了大量“白气”,你认为这“白气”主要是 A 水受热汽化成大量水蒸汽 B 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珠C 水被气流冲起的大量水花 D 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大量小冰晶3.答案:B 解析:炽热气体使水池内冒出的大量“白气”主要是水池内的水受热汽化成大量水蒸汽,水蒸汽上升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珠,选项B正确。4.(第19界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如图3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图3 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
10、后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4.答案:A解析: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先达到沸点沸腾,而后甲容器上方气压增大,甲容器内的水沸点升高(超过100),甲容器内的水不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超过沸点(100),开始沸腾,所以选项A正确。5.(第20界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5. 答案:D 解
11、析: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是干冰升华吸热,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汽化吸热,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是汽化吸热。熔化吸热是固体熔化变成液体,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利用了熔化吸热,所以选项D正确。6(1997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6.答案:C解析: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先下降到-78.5,首先达到二氧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知识竞赛 辅导 讲座 物态 变化 10
限制150内